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官网 > 画家网 > 古代画家网

范宽

 范宽(950—1032),宋代绘画大师,又名中正,字中立,汉族,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画山水,为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 初学李成,后感悟“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造化”,遂隐居终南、太华,对景造意,写山真骨,自成一家。其画峰峦浑厚端庄,气势壮阔伟岸,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用笔强健有力,皴多雨点、豆瓣、钉头,山顶好作密林,常于水边置大石巨岩,屋宇笼染黑色。作雪景亦妙。 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

  • 中文名范宽
  • 性别
  • 国籍北宋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陕西华原
  • 出生日期公元950年(庚戌年)
  • 逝世日期公元1032年(壬申年)
  • 信仰道教
  • 职业北宋绘画大师
  • 主要成就中国绘画大师、入选世界第二千年百大人物
  • 代表作品《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
  • 字号字中立
最新新闻更多
情倾山水 直追范宽 ——访当代山水画名家路怀中

中国美术网 09-17 浏览

路怀中教授是中国当代山水画名家;独创“林海雪原”画派和“现代山林”画派;是自范宽以后当代中国画领域里又一位走向高峰的艺术巨匠。因其艺术风格独特,造诣极深...
人物简介

 范宽,又名中正,字中立,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宋代著名的“北派”山水画大师。生卒年历史上没有确切的记载。主要活动于北宋前期,据画史记载,他约生于五代后汉乾祐年间,在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还健在。工山水。范宽好酒,不拘世故,能深入生活,穷究自然造化。范宽早年师从荆浩李成,后感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而能自出机杼,遂移居终南太华山中,长期观摩写生,山川气势尽收胸臆,终成一代大师。为山水画形成期北方画派之主流画家。与两位师长并称北宋初年的三大家。  

 

李成、范宽两位大师在宋初山水画上建立了迥然不同的风貌,分别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画家。

善画山水,师荆浩、李成,能自出新意,别成一家。他重视写生,常居山林之间,危从终日,早晚观察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景色,虽风寒月认错,也不停止。宋人论他的作品,大多气魄雄伟,境界浩莽。构图继承荆浩“善写云中山顶,四面峻厚”传统。用笔雄劲而浑厚,笔力鼎健。而墨善用黑沉沉的浓厚的墨韵,厚实而滋润。但晚年用墨过多,土石不分,势虽雄杰,然深暗如暮液晦暝。其皴法,一般称之为“雨点皴”,下笔均直,形如稻谷,也有称为“芝麻皴”的。画屋字先用界画铁线,然后以墨色笼染,后人叫他铁层。传世作品,据《宣和画谱》著录的有五十八件,米芾《画史》提到所见真迹三十件,如:《溪山行旅图》、《关山雪渡图》、《万里江山图》、《重山复岭图》、《雪山图》、《雪景寒林图》、《临流独坐图》等。 

绘画风格

 范宽早年师从荆浩、李成,后来他觉悟到应当重视对自然山川景物的观察、体验,因而长期生活于陕西华山、终南山等处,观览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微妙变化,对景造意,将崇山峻岭的雄强气势老树密林的荒寒景色,生动地现于笔下。他画山石落笔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笔触(被后人称为雨点皴),画出岩石的形貌质感。画上的大山巍然矗立,浑厚壮观,具有压顶逼人的气势。北宋后期画家王诜将李成与范宽的山水画相比较,喻为“一文一武”,说明范宽的山水形象与李成的烟林情旷、气象萧疏的情调体貌相反,而别具风格。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中,也认为“李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座外”。并与两位师长并称北宋初年的三大家。范宽的作品多取材于其家乡陕西关中一带的山岳,雄阔壮美,笔力浑厚。注意写生,多采用全景式高远构图,著名书画家米芾在其《画史》中说“范宽山水,显显如恒岱”。

 

范宽善用雨点皴和积墨法,以造成“如行夜山”( 《宣和画谱》)般的沉郁效果,衬托出山势的险峻硬朗,元朝人汤垕星评价称“范宽得山之骨法”。但是米芾认为范宽用墨过浓,“土石不分”,是其缺点,但是这是范宽独有的风格。

 

范宽还善画雪景,是其一大创造,被誉为“画山画骨更画魂”。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雪景寒林图图中描绘了一群伟峰耸立,浑厚雄壮;寒林萧萧,幽深枯硬。画面的最前方是寒水深湛,寒林以外可见岩渚汀州,错落有致。 此幅作品画面宽大,气势磅礴。画面中树木、山峰是景物中的主体,两侧村庄、山峦、小桥则是陪衬之物。但此画整幅作品全用圆钝无细尖的笔画成,显示出一种古拙敦厚的风貌。 

代表作品

 由于年代久远,范宽的真迹现存并不多,但是仅存的数件均为精品。如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等等。 《雪山萧寺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表现大雪覆盖下的深山幽谷,点缀以古寺、关隘、寒泉及行旅情节等。皴笔不多而健硬有力,章法严整而有变化,墨色染出阴霾的天空,益加衬托出雪岭高寒的气氛。

 

《雪景寒林图》(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也以沉稳老辣的笔墨,画出雪后北方山川奇观。山势嵯峨,岩壑幽深,近处树木形象甚有姿态,平远处亦有峻岭起伏,折落而有气势。范宽画山峰善作冒雪出云之势,由此二图中可见其面貌。

 

《溪山行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绢本,水墨,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画中巨峰巍然耸矗,山涧中瀑布直泻而下,峻厚的山峦长着茂密的林木,岩石皴纹历历可辨,显示出一种逼人的磅礴气势。山脚下雾气迷蒙,近处大石兀立,老树挺生,溪水潺潺。山路上有旅人赶着驮队走过,人畜虽皆画得其小如蚁,然却真实生动,使人仿佛能听到驴蹄得得之声。《溪山行旅图》堪称台北故宫三宝之首。它是存世系于范宽名下的山水画中,最受肯定的真迹,被誉为“宋代绘画第一神品”,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巅峰之作,自诞生以来影响了古今众多画家。《溪山行旅图》的影响不止于中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台北故宫组织了一次中华古艺术品赴美巡展,引起的轰动不亚于那一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知名中国艺术史学者、耶鲁大学艺术史系荣休教授班宗华,就是当时受《溪山行旅图》吸引,立志研究中国艺术史的。  

影响和评价

 范宽的绘画在宋时即已出名,《宣和画谱》著录当时宫廷收藏他的作品达58件。流传至今的代表作品有《溪山行旅图》《临流独坐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

 

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元代汤垕《画鉴》则认为“宋世山水超越唐世者,李成、董源、范宽三人而已”,又谓“董源得山之神气,李成得山之体貌,范宽得山之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为百代师法”,都对范宽的艺术作出很高的评价。据文献所载,宋代师法范宽的画家有黄怀玉、纪真、商训、宁涛等人,南宋的李唐好学范宽,其后又有马远夏圭等人学习李唐,使得整个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几乎全部出自范宽一系。后人将范宽与李成、董源二人合称“宋三家”,之后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画派”和现代的黄宾虹等大师,都受到范宽画风的影响。

 

元朝大书画家赵孟頫称赞范宽的画“真古今绝笔也”,明朝大画家董其昌评价范宽“宋画第一”。但是也有人有不同意见,比如苏轼虽然非常推崇范宽,却觉得其画“微有俗气”,与古代中国文人淡雅风格略有不符。  

 

2004年,美国《生活》杂志将范宽评为上一千年对人类最有影响的百大人物第59位。

作品欣赏

 雪景寒林图

【名称】《雪景寒林图》

 

【年代】宋代

 

【作者】范宽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文物现状】现藏于天津市博物馆

【简介】绢本,水墨,纵193.5厘米,横160.3厘米。《雪景寒林图》,气势磅礴,境界深远,动人心魄,生动地描绘出秦地雪后山川、林塑如诗景象,为其代表作之一。笔墨浓重润泽,层次分明,皴擦、渲染并用。他以粗壮的线条勾勒山石、林树,结实、严紧,用细密的“雨点皴”表现山石的质感。皴擦烘染时,注意留出坡石、山顶的空白,以强调雪意。此外还应注意画出林木浓密、枝桠锐利的感觉。

 

此图画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迂回而下。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势。笔墨浓重润泽,皱擦多与泻染,屑次分明而浑然一体,细密的雨点皱于苍劲挺拔的粗笔勾勒,表现出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此图历来受到广泛重视。清代收藏家安岐称其为“华原生平杰作”。因此在范宽有限的传世作品中尤其难得。名款“臣范宽制”四字,隐于前景树斡中,因年久字迹漫漶不易辨认,关于此图是否为范宽之作,在绘画史家间尚有不同看法,但说它是宋画中代表范宽画派的重要作品,则是大家公认的。据收传印记,可知历经清梁清标,安岐鉴藏,乾隆时入内府,1860年英法联军掠圆明园时曾流落民间。

 

本图以三拼绢大立幅图写北方冬日雪后山林气象。画上群山重重壁立,气势苍茫,深谷危径,枯木寒柯,隐现寺观,山麓水边密林数重,后有村居屋舍,一人张门而望。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画家用“抢笔”笔法,密点攒簇,并参以短条子的笔道,来刻画北方山石的质感,使画面浑厚滋润,沉着典雅。此图是否为范宽真笔,鉴赏家尚有争议,但公认为北宋范氏流派中之杰作。  

 

溪山行旅图

【名称】

 

《溪山行旅图》

 

【年代】宋代

 

【作者】范宽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简介】绢本,浅设色画,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范宽(活动于十世纪),陜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经常来往京师与洛阳一带。个性宽厚,举止率直,嗜酒好道,擅长山水画,初学五代山东画家李成,后来觉悟说:“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隐居华山,留心观察山林间,烟云变灭,风雨晴晦,各种变化难状之景,当时人盛赞他:“善与山传神”。此图是传世唯一的名迹。

 

巍峨的高山顶立,矗立在画面正中,占有三分之一的画面,顶天立地,壁立千仞,予人以鲜明的印象。山头灌木丛生,结成密林,状若覃菌,两侧有扈从似的高山簇拥着。树林中有楼观微露,小丘与岩石间一群驮队正匆匆赶路,在静谧的山野中仿佛使人听到水声和驴踢声。细如弦丝的瀑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

 

1958年8月5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书画专家李霖灿在画面右下角树丛中发现了画家的签名,才更加确认《溪山行旅图》出自范宽之手。

 

画之立意

世间之美,大别之分为两类:一是阳刚的美,一是阴柔的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无疑是属于前者一类的。

 

面对这幅巨制,明眼人一览之下,峰峦凝重,气势浑雄,便会知道范中立是立意在表扬河朔平原上山川之壮美。范华原当是有感于泰山岩岩登绝顶面小天下的意境,所以才写出这幅高昂巍峨的《溪山行旅图》。由这一幅杰作上,我们真是接触到这位伟大画家的全人格,包括他宽宏大度的豁达襟怀,和他对大自然的深切体悟。

 

正是因为他的宏阔大度,所以才挣来了范“宽”的名号,正是由于他心胸豁达,所以才能有如本图所表现的浩然襟怀。正是由于他常纵目终南太华之间,所以才能写出这样实感逼人的巨作。这使我们想起了他的千古名句:“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师造化不如师心源。”这本是我国绘画理论的中心体系,值得千言万语的详细发挥,但原始要终一以贯之,这幅《溪山行旅图》正是最恰当最具体最完整的精粹诠释。

 

画之构图

范华原胸襟浩阔,不取小巧捷便,所以他在《溪山行旅图》上所用的构图方式中峰巍峨,顶天立地,亦是堂堂之阵,正正之旗!

 

依照构图惯例,画家多把主体置于中央而略偏斜的部位,然后再于弱方以宾体补足以求平衡。范华原不阿众好,卓立一峰,顶天立地,正在画之中央,使人览之神旺,观感为新,真是兵法上的奇中之正,对于表现这种巍峨雄浑的意境,异常合适。

 

由于主峰卓立中央,加以矾头沉重,所以从构图的观点看,上端分量过大,很不容易安排。范华原的办法是先虚其崖脚,以释其重量,再于下端缀以巨石,以求其平衡。——画史上说他水际好作突兀大石,由构图法上讲求,尚非范华原之真知音,因为那只说到其然,没有说其所以然。

 

另外一项最为大家欣赏叹服的,我知道要说到那条千尺悬瀑了,这条垂注而下的银瀑,不但界破了青山 山色,而且很巧妙地写出了岩壑幽深的实中之虚,又随风飘扬,带来了高山流水的环佩琴音。

 

这条千尺下注的瀑水不但使峥嵘厚重的山峰有了刚柔的对比和水分的润泽,它更肩负了一项“气势贯接”的重要任务。这幅巨制从构图上讲,显然是分为上下两截,以巨壑中的山光岚气为界。这项中线划分的款式,易生腰斩的不快感觉,所以范华原才巧为布置:高高悬瀑,燕尾双歧,这是上势下垂的姿态;同时琳宇宫殿晕飞,松杉塔尖上指,这是下势上接的映照,这样两相迎联,全幅的气势就贯注为一了。

 

驿道由左向右倾斜,不但遥承松杉殿阁之余势,更使中流砥柱之主峰由此得一落脚基点。方向之倾斜,至有学问,若横截平铺,则和主峰直角相交,正面冲突,成构图上之大忌。如今漫斜宏阔,既能上承千钧之重,又复斜攲相交,角度典雅,遂能览之而神怡。

 

用笔

在这幅画上用笔的主调有了长短两种线条。长线条触目可见,如山石的形廓,树木的枝干。这是画大画最后的一道手续,用浓墨甚至于焦墨在紧要处“提”一下,为的是大画须悬起远观,若不重墨提神,那就站立不起,于这里最要见画家的真实工夫。

 

范宽对“线条”的运用,有两点最使我们倾倒:一在它的转折, 一在它的深刻。

 

长线条转折最难,初着笔时当悠然引来,遇山石面角须转折处,当着意宕荡劲道条畅,住笔时当着意收拾含蓄,都是非有真实工力不能踌躇满志的。

 

这画面上的短线条亦是惊人的,所谓的“有组织”是也,在这里的短线条,就是通常所谓的雨点皴,亦有人叫做芝麻点的。这是范宽的标准皴法,亦是《溪山行旅图》上的基调笔触,山石坡陀,无处不见这种雨点皴法在散布、在组结,最后构成了这幅巨制主要骨干。  

 

这种皴法,线条极短,但若对原画细看,每一笔都还有轻重浓淡,真的是顿挫有效。更难得的是通体“结组有绪”。短线条多了,最容易发生散漫零落的毛病,但在范氏这幅巨制上,你全看不见一点松懈,借用军事家的术语,全都纳入组织,不见一个散兵游勇!不怕雨点如麻,但方向有趋结组有绪,范氏笔绾造化,一气呵成!短线条用到这种境界,亦可谓出神人化了。

 

雪山萧寺图

【名称】 《雪山萧寺图》

 

【年代】宋代

 

【作者】范宽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简介】立轴,绢本,淡设色,纵182.4厘米,横108.2厘米。 范宽山水多作雪景,在中国山水画中表现雪景该以他为最早了。这是他的一幅表现雪中山水的代表作品,构图不同于其他作品。画中山石树木直现于幅前,不留空间,让观赏者觉得有一股寒气袭来的身临其境感。群山簇拥,直指天空,深深的沟壑中,密林隐藏着萧寺,丛岩叠嶂中,“溪出深虚,水若有声”。由近而远堆叠的山峦,“折落有势”,山下寒树苍劲坚挺,势如铁帚,显示出范宽“写山真骨”,“与山传神”的精湛技艺。诗堂有王铎题“博大奇奥,气骨玄邈,用荆关董巨运之一机,而灵通神迈,尤为古今第一”。

 

此图无款,王铎题为范宽之作。画面画皑皑白雪覆盖下的群山深谷,山顶密林寒树丛生,山涧布置古刹、寒泉及行旅,以水墨染出阴翳的天空,山石皴笔不多而气象雄浑,依然显示出范宽“写山真骨”、“与山传神”的精湛技艺。画上钤有清嘉庆诸玺,诗堂有王铎题“博大奇奥,气骨玄邈,用荆关董巨运之一机,而灵韵雄迈允为古今第一”。  

 

临流独坐图

【名称】《临流独坐图》

 

【年代】宋代

 

【作者】范宽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简介】绢本,淡设色,纵:166.1厘米,横:106.3厘米

范宽的《临流独坐图》是又一表现层峦叠嶂、千岩万壑的巨制。深郁的山坳间腾起弥漫浮动的云雾,吐吞变灭,更加强了忘身于万山之中的感觉。卜居期间往往成天端坐,放眼四望自然景观,从中寻求绘画的情趣。即使是雪夜,也在室外凝神观察,以便触发灵感。后来终于自成一家,同董源、李成并称为宋初山水画三大家。后人认为三家遗作,照耀千古,为百代之师。

 

临流独坐图 表现层峦叠蟑,山势起伏,溪谷间,云烟弥漫动荡,使深山幽小充盈着活力。说明他很重视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对景造意”,观察山林间的早雾晚霞、晴阴雨雪及四时变化,为山川林壑传神写照。

 

此图无款,表现的是崇山峻岭的山野景象。山中点缀溪流飞瀑和楼阁寺观,气势恢弘,云烟浮动,近岸秋林老屋旁有一老叟在临流抚琴。画幅上有明洪武时苏伯衡等人的题诗,钤有“式古堂卞氏”、“天目吴元让图书”、“王献臣印”、“希代之珍”及乾隆等收藏印。《式古堂书画汇考》和《石渠宝芨续编》著录。

宋朝著名历史人物

 

2013年7月份,黄晓明版的《精忠岳飞》开播,展现了南宋时期一个个的英雄人物。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战乱催生了众多的善战武将和文人墨客。   
皇帝 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徽宗、宋高宗、宋孝宗
武将 潘美、石守信、曹彬、杨业、狄青、岳飞、韩世宗、李纲、杨业、尹继伦、杨延昭、种世衡、宗泽、王彦[南宋将领]岳李宝孟珙余玠王坚[南宋名将]
文臣 赵普[宋朝]、寇准、韩奇、范仲淹、包拯、王安石、司马光、富弼、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宋朝]
奸臣 王钦若、蔡京、秦侩、贾似道、史弥远
书画家 王筌、徐熙张择端、苏轼、黄庭坚、米芾、李成、范宽、郭禧
哲学家 王安石、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北宋哲学家]、朱熹、陆九渊、陈亮[南宋哲学家]、叶适
科学家 沈括、毕升

Introduction to the artist

 Fan Kuan, also known as Zhongzheng, the word neutral, Huayuan (now Yaozhou District, Tongchuan, Shaanxi Province) people. The famous "Northern School" landscape painter in Song Dynasty. The year of birth and death is not accurately recorded in history. He was mainly active in the early Northern Song Dynasty. According to the history of painting, he was born in Qianyou period of the later Han Dynasty, and was still alive during the reign of Renzong Tiansheng (1023-1031) in the Song Dynasty. Work landscape. Fan Kuan is a good wine, unconcerned with worldly wisdom, able to go deep into life and make a thorough study of nature. Fan Kuan, an early teacher from Jinghao and Li Cheng, later realized that "with his teachers, not unlike all creations", but from the machine, and then moved to the end of the South Taihua Mountains, long-term observation of sketches, mountain momentum to embrace the mind, and eventually become a generation of masters. He was the mainstream painter of Northern Painting School in the formative period of landscape painting. He was also called the three masters in the early Northern Song Dynasty.

Li Cheng and Fan Kuan, two masters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the early Song Dynasty, established quite different styles and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and became the most influential painters at that time.

Good at painting landscapes, teachers Jinghao, Li Cheng, can come up with new ideas, do not become a family. H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sketching, often living between mountains and forests, dangerous from day to day, morning and evening to observe the clouds bleak, wind and moon cloudy scenery, although the wind and cold moon mistake recognition, also does not stop. Most of the Song Dynasty's works are magnificent and ambitious. The composition inherits Jing Hao's tradition of "good at writing the top of Yunzhongshan Mountain, steep on all sides". Strong and vigorous pen, strong pen. And ink is good at making use of the dark and strong rhyme of ink, which is thick and moist. But in his later years, he used too much ink and made no distinction between earth and stone. Although he was a hero, he was as dark as dusk. Its chafing method, commonly known as "raindrop chafing", the pen is straight, shaped like rice, also known as "sesame chafing". Painting house characters first use boundaries to draw iron lines, and then to ink cage dyed, later people call him iron layer. Fifty-eight handed down works are recorded in Xuanhe Pictures, and Mifu's History of Pictures mentions thirty authentic works, such as "Travel Map of Streams and Mountains", "Snow Crossing Map of Guanshan", "Map of Wanli River Mountain", "Map of Heavy Mountains and Mountains", "Snow Mountain Map", "Snow Scenic Cold Forest Map" and "Sitting alone in Linliu".

艺术官网信息声明

1、本站美术网信息均来自于美术家自己或其朋友、网络等方式,本站无法确定每条信息或事件的真伪,仅做浏览者参考。

2、只要用户使用本站则意味着该用户以同意《本站注册及使用协议》,否则请勿使用本站任何服务。

3、信息删除不收任何费用,VIP会员修改信息终身免费(VIP会员点此了解)

4、未经本站书面同意,请勿转载本站信息,谢谢配合!

美术视频网更多
信息统计与维护
    浏览次数:8828次
    最近更新:2025-02-06 03:02:23
    百科修改:提交内容
    百科认领:VIP服务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