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官网 > 画家网 > 漆画家网

沈福文

 沈福文,福建诏安人。擅漆器工艺。我国老一辈革命艺术家,中国漆器艺术家。是第一个将漆艺搬上高校讲坛的教育家。沈福文几十年来从事工艺美术教育,培养了许多专业人才。

  • 中文名沈福文
  • 性别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祖籍福建诏安
  • 出生日期1906年
  • 逝世日期2000年
  • 职业艺术家教育家
  • 毕业院校北平大学艺术学院
  • 主要成就第六届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
  • 代表作品《堆漆金鱼》
简介

 沈福文(1906.2—2000)。福建诏安人。擅漆器工艺。1928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1931年考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1932年与王启民、杨澹生等同学创立平津木刻研究会。1933年历任北平美专教授兼教务长。1935年留日入松田艺术研究所。1938年任湖南沅陵油漆学校教师,国立艺专实用美术系教授。1938年归国任国立艺专教授。1939年同李有行教授等创办四川省立艺专并任该校教授兼任应用艺术科主任,要作品有《晨曦盘》、《松鹤太阳盘》、《金鱼大漆盘》、《长江三峡神女峰下》、《六蝉堆漆绿彩嵌金花瓶》、《堆漆金鱼》等

人物经历

 沈福文,中国著名美术教育家、漆艺大师。诏安县太平镇科下村人。

沈福文1926年入读厦门集美师范学校,1929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1930年受左翼文艺思潮的影响与陈卓坤、胡一川李可染等人组建“一八艺社”,创作了不少反帝反封建反压迫的木刻作品。

“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杭州市学生联合会,并作为学生代表之一参与浙江省教育厅的谈判,捣毁教育厅长张道藩的住宅,学生斗争获得胜利。

1931年,参加“一八艺社”在上海首次公开举办的美术习作展,这次展览获得鲁迅先生的高度赞扬。国民党反动派十分恐慌,强行宣布开除沈福文、胡一川、李可染等人,并勒令解散“一八艺社”。

1932年考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1933年参与举办“平津木刻大展”,并到许多大城市巡回展出,沈福文先生有20多幅反映劳苦大众生活的作品参展,为新兴木刻运动的发展起了尊基与推动的作用。沈福文先生因此而被国民党逮捕并关押数月,后经保释出狱。

1935年到日本留学,入松田漆艺研究所,师从松田权六先生精研漆艺,创造出多种漆艺技术。

1937年底归国后,任国立艺专教授,在抗战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自己制作了一批漆器工艺品,并开了个展,获行家好评。

1939年,他同李有行教授创办四川省立高级工艺职业学校。

1940年,更名为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并任教授兼应用艺术科主任。

1942年初,沈先生以精心制作的“脱胎器花瓶”、“双耳花瓶”、“金鱼盘”及“二十四角脱胎大盘”等参加国民政府教育部在重庆举办的首次美术大奖赛,与吴作人的油画、刘开渠的雕塑同获美术最高奖二等奖。

1943年12月在成都举办个展,一百多件漆品艺术作品光彩照人,轰动了整个新闻、美术工艺界,庞教授赞叹为“工艺美术界的一声号角”。

1945年元月在成都美协再办个展,作品被美国南度将军买下,并被英美博物馆收藏。

1946年到敦煌考察壁画艺术。

1947年在成都等地举办“沈福文教授敦煌图案漆艺全国大展”,受到徐悲鸿等大师高度评价。

1951年,多件漆器作品赴苏联展出,八件作品被莫斯科东方美术博物馆和列宁格勒博物馆收藏,后又被文化部选送部分作品赴越南及日本展出并被收藏。

1952年,一批漆艺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收藏。

1953年创作了第一幅毛泽东主席漆画像,被外交部作为贵重礼物赠送给朝鲜。四川美术学院成立后,沈福文先生任实用美术系主任。十年浩劫期间,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关进牛棚。

1979年出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1981年任名誉院长。

沈福文先生投身美术教育几十年,一贯治学严谨,毫无保留地将他的研究成果奉献给了美术教育事业,推动了我国高等艺术院校漆器艺术的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沈福文先生还撰写了《中国髹漆工艺美术简史》、《漆器工艺技法撷要》、《中国漆艺美术史》等著作。

1989年,沈福文先生将他晚年珍藏的295幅近代中国名家名画无偿地赠送给漳州市,52幅赠送给诏安县。

个人作品

 《晨曦盘》、《松鹤太阳盘》、《金鱼大漆盘》、《长江三峡神女峰下》、《六蝉堆漆绿彩嵌金花瓶》、《堆漆金鱼》等;编著有《西南少数兄弟民族图案集》、《四川省工艺美术选集》、《四川荣昌陶器》、《中国髹漆工艺美术简史》、《漆器工艺技法撷要》、《中国漆艺美术史》等。

成就荣誉

 早在20世纪30、40年代,沈福文的创作就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多次举办漆艺作品展览,使漆艺在中国美术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中央日报》、《华西晚报》等报纸均有专题报道或辟专栏刊载沈福文漆艺展览的评论文章,成都的文摘杂志《展望》曾经把沈福文的漆器与张大千的国画、刘开渠的雕塑合称为“成都三宝”。

1984年,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上,他的漆画作品《堆漆金鱼》获“优秀作品奖”,这是漆画首次作为与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并立的独立画种参加国家级展览。1986年,沈福文的漆画《虾》获中国美协与轻工部联合举办的中国漆画展览荣誉奖。

1941年《脱胎花瓶》获国民教育部在陪都重庆颁发的全国学术大奖。后任西南美专教授兼实用美术系主任,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顾问、中国美术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美协四川分会副主席,四川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漆艺作品在故宫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均有收藏。

社会影响

 在这个对中国漆艺发展来说特殊而重要的时期,沈福文是值得一提的重要人物。他在漆艺创作、教育、研究及推广传承等多方面都做出了较大贡献。他把在中国早已失传的《髹饰录》手抄本从日本带回国,研究出几十种已经失传的古代漆艺技法,建立了以“研磨彩绘法”、“新堆漆法”为主的现代漆艺技法体系;把多种艺术形式融入到漆艺创作中,使得漆艺这门在中国业已凋零的艺术得以重新焕发生机。20世纪30、40年代沈福文多次举办漆艺作品展览,使漆艺在中国美术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50年代他正式将漆艺带入了中国高等教育中,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漆艺教学中培养了一大批现代漆艺的后继者。20世纪50、60年代,沈福文向地方政府提出大规模整理民间工艺美术的建议,客观地把握了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状况,为复兴民间工艺美术提供了有利条件。

沈福文出生于富有“书画艺术之乡”的福建诏安县科下村,少年时期接受了系统的中国画教育,青年时期又在杭州国立艺专和北平艺专接受了西式美术教育,培养了进步的美术思想。因参加“一八艺社”的进步木刻活动,与胡一川、李可染等人被校方开除,后又因为参与“平津木刻研究会”和加入“左联”被反动派逮捕入狱。东渡日本求学之时,籍着蔡元培的介绍,沈福文进入日本著名漆艺大师松田权六的工作室内研习漆艺。他寻到在中国早已失传的《髹饰录》手抄本,按照其中记载的工艺程序反复实验,并从日本博物馆借出馆藏的中国古代漆器,找来现代的福州漆器,对实物进行古今比较对照研究,逐渐发掘出几十种已经失传的古代漆艺技法。在漆艺创作中他借鉴青铜器、玉器、陶瓷器等的造型、图案、色彩,丰富了漆艺的创作语言。回国后他和常书鸿结伴到敦煌考察写生,把敦煌藻井、壁画图案融入漆艺创作中,逐渐建立了以“研磨彩绘法”、“新堆漆法”为主的现代漆艺技法体系。王世襄所著的《髹饰录解说》中,对沈福文总结出的关于漆艺制作的原料、工具设备、工艺过程及装饰技法有23处引用描述,作为此书论述过程中的重要佐证。其中研磨彩绘法、堆漆法、变涂等技法的制作程序及石黄、白色、丹红等颜色的调制是比较重要的。此外,沈福文还试验、总结出了一整套制作漆器的原材料、设备、工具及漆器胎型制作工艺、漆器装饰工艺等方面的经验。

沈福文的漆艺作品在用色、构图、描摹对象等方面,有很多与中国画相通之处,从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漆艺与中国画的这种巧妙的辩证关系。从沈福文少年时所受的传统中国画教育中,我们可以找到其渊源所在。对比他的某些漆艺作品与晚年的国画作品,可以明显看出其间的相通之处。漆画作品《莲》布局呈“﹥”形,疏密有间,这也是中国画中常用到的空间布局法;莲叶迎风摇曳,如舞女的婆娑舞姿,效果与工笔画的没骨渲染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葡萄》、《虾》、《鲤鱼》、《松阳盘》等作品的内容也都是国画中很常见的表现题材。漆以黑色见重,漆艺之美关键也在于发挥漆的本质美。在沈的漆艺作品中可以看到漆的本质美的充分体现,利用带褐色的透明漆调制出各类色漆供装饰,所有的色彩都协调成熟、富有“古趣”。其它的装饰法如贴金、嵌银,以及镶入各类有色有彩质料,漆的黑又能特别显耀出这些质材的美。典型的例子如《晨曦盘》,以研磨技法充分表现出晨景的妩媚与妖娆,氤氲回荡,让人不禁想象着重重雾霭之下的初阳。沈的学生曾向他谈起“太阳盘”,沈激动地打断谈话,说道:“不是‘太阳',是‘晨曦',是晨曦盘,说太阳太露,不合我的艺境”。刘开渠曾评价沈福文“把……普通的工艺品,提炼到了艺术的神韵,含有赏玩不尽的深远境界……”。《金鱼盘》采用高堆漆法和研磨法,金鱼尾部渐渐隐入深褐色背景之中,充满灵动之感。他开创的金鱼系列形象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此后几十年内,被其他的工艺作品频频借鉴。

漆艺进入中国艺术教育体系,也与沈福文有着密切关系。1938年夏,沈福文与好友李有行、王曼硕雷圭元庞薰琹、赵太侔在成都创办 “中华工艺社”。后在四川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创建“四川省立高级工艺职业学校”,后更名为“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设漆工、染织、图案、绘画、家具等专业。1940年秋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与四川省立戏剧学校合并后改名为“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增设艺术科、建筑科与音乐科。这样,沈福文正式将漆艺带入了中国高等教育中,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漆艺教学中培养了一大批现代漆艺的后继者。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沈福文总结了中国漆艺发展历程,编写出《中国漆器美术史》,一直到现在都是高等院校漆艺专业的重要教材。之前的文献中虽有不少关于我国漆艺的记载,但都或是某一部分的专题论述或散记,或是叙述得比较浅显。为了编写一本系统、全面阐述漆艺历史发展的文献,沈福文经常去访问朱家溍,王世襄等漆艺研究专家,到各大图书馆和资料中心广泛查阅资料,同时以解放后发掘出的大批精美古代漆器作为实物的佐证,编写出了《中国漆艺美术史》。全书按历史朝代介绍了中国漆艺的继承与发展的情况,对每一历史阶段的漆艺装饰技法和艺术风格的衍变作了概括的介绍和论述。还对我国明代髹漆工艺专著《髹饰录》的章节加以全面的介绍,并对其主要名目,分别加以解释。也对我国现代各地区的漆器工艺发展情况的历史概况,以及各自的漆艺技法、风格、特点、品种等分别作了概括的介绍。沈福文与李大树合作写成的《漆器工艺技法撷要》,除对中国历代漆器工艺作了一般性概述外,着重对漆艺创作技法进行总结,包括制作漆器的原材料、设备、工具、漆器胎型制作工艺及漆器装饰工艺等作了详细叙述。此外,沈福文还著(编)有《中国髹漆工艺美术简史》、《四川工艺美术选集》等专著。

沈福文一贯主张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培养既有设计思想、又具备动手能力的学生。他向轻工业部提出在重庆成立漆器工厂的建议,很快得到拨款支持。1956年春,经沈福文等人的操办,在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总社的支持下,在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内部成立了西南漆器试验工厂(后改名为重庆美术漆器厂),成为学生实习、创作的重要基地。

自解放以来,沈福文还把许多精力放在传统工艺事业的复兴与发展上,在他的倡议和筹办下,建立了四川邛窑等陶瓷厂。为了客观地把握重庆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状况,开发复兴民间工艺美术,沈福文向地方手工业管理局提出大规模整理民间工艺美术的建议,在报纸上刊登启示,让各县民间手工艺人来手工业管理局登记。这样,手工业管理局很快掌握了隐藏在民间的手工艺人的分布情况,根据不同的专长把他们组织成漆器、竹雕、木雕、玻璃、金银首饰、刺绣及石雕等手工艺合作社。使政府客观地把握了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状况,为复兴、发展我国民间工艺美术提供了有利条件。

美术生涯

 日本留学

在日留学期间,沈先生根据日本人所藏的各类中国古代漆工艺论著、资料和实物研究,不但对中国传统漆工艺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掌握,对中日既有技法进行了归纳和整理,而且根据自己的绘画特长,开始在平面的漆绘表现手法上进行独有的尝试,还以敦煌和中国传统图案为切入点,在平面漆艺术作品的绘制上,力图把其中图形、色彩视觉元素符号,用地道的漆工艺技法进行表现。这个早期的先验性尝试极其重要。由于沈先生独特的美术教育经历和特殊的机遇与环境,使沈先生个人能为构建现代中国漆画表现技术的完整体系,特别是将漆媒材技能引入纯观赏性绘画表现范围、将大美术观念引入漆媒材技能造美造物范围,做出了独特的、巨大的贡献。

归国抗战

1937年,抗战爆发,沈福文先生谢绝师长和朋友的挽留,毅然离日,归国参加文化抗战。回国后,沈福文在国立艺专任教,不久随校迁往西南大后方的成都,并与雷圭元、李有行等人一起,组织创办了“中华工艺社”。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八年抗战时期,沈福文先生坚持民族气节,以自己的努力,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与苦难中的人民一道,坚决捍卫和维护了祖国文化教育事业,表现了一位爱国艺术家、教育家的高尚人格魅力和道德操守。

艰难探索

在八年抗战期间,在创建中国的漆艺术高等教育体系和探索现代中国漆画艺术的艰难过程中,沈福文先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与代价,也获得了很大的突破。首先,沈先生潜心研究,终于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疑难问题:入漆朱色颜料。他的这件成果,迄今仍然是不少漆艺术家仍在使用的标准手法。其次,沈先生在探索平面漆绘艺术品上,取得实质突破:他先后在大后方和南洋募捐抗战资金的六次义卖画展活动中,向公众展示了一系列平面的漆绘作品。这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批现代中国漆画实验性作品,其开拓意义和所造成的重大影响,不可估量。沈先生同时代的朋友与同事,艺术大师徐悲鸿、庞熏棐及杰出艺术家傅抱石陈之佛等人,都著文对这批新型漆绘作品,有推崇之至的高度评价。再次,当开拓传统漆工艺的绘画表现取得实效之后,如何把真正的纯观赏性的大美术意识,引入到漆绘表现当中,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沈先生认为,从传统的中国经典绘画中寻找基本的表达方式、基本的创作意识、基本的审美原则,是率先要解决的事。

在1943年,沈先生与著名的艺术家、历史学者常书鸿先生结伴同行,前往敦煌,开始了潜心研究敦煌佛教美术的艰辛工作。数年后,沈先生一批以敦煌题材为主的漆绘作品面世以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但使当时整个美术界为之倾倒,还获得了从文学艺术界、政府文管部门到社会各界名流、美军顾问团将军及各国使节、文化学者的一致赞赏。这批漆绘作品,宣告了平面漆绘这个新型画种的正式诞生:因为在经历数十年的前朝探索之后,以中国传统的漆工艺漆媒材来介入纯美术的艺术表现,从技术到材料,从题材到创意,都成为一种可能。这个意义非常之重大,宣告了现代中国漆器画的实验性探索,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也预示着未来现代中国漆画的巨大发展前景。

教育教学

据沈先生在80年代初回忆,解放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建时,主管部门领导曾考虑将全国各专家学者集中,在北京合力开设“漆器设计专业”。但周恩来总理曾有亲笔批示和口头意见,最终把“漆器设计专业”开设在经沈先生多年苦心经营、当时无论在教学、产业、人才都比较集中的西南地区。在1953年沈先生从教的“西南人民美术高等专科学校”被一分为二:“四川美术学院”和“四川音乐学院”分别成立。沈先生倾其心力,全力创建了现代中国高校中第一个“漆器美术设计专业”。在从50年代初起,沈先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前所未有的教学、科研、创作经历中,为现代中国漆画运动的崛起和发展,做出了他个人的巨大贡献。到80年代沈先生离开本科教学为止,从这个专业培养出了数千名高等专业漆艺术研究者、学者、艺术家和管理人员,遍及海内外。

从漆画表现的具体实践上,沈先生受政府外事与文化主管部门的委托,从50年代初就以漆绘作为基本手段,先后制作了朝鲜领袖“金日成肖像”、苏联文化名人“高尔基肖像”等,并先后和自己的学生张臣杰、杨富民、何豪亮、李大树等人一起,创作各种平面和立体漆艺术作品,参加了当时影响最大的几乎所有国内外美术展览,其中包括越南磨漆画首次亮相即引起轰动的“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青年艺术节”。沈先生为主的、以四川美术学院师生为主要创作力量的这些漆艺术活动,充分说明了一个史实:虽然越南磨漆画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美术界引起巨大轰动,也引起了当时国内美术界领导和政府领导对漆画形式的重视,为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提供了走向前台的机会,但现代中国漆画的原创动力,主要来源于中国的悠久传统与中国艺术家中目光远大、富于献身精神的一批先驱者们的不懈努力。

全面发展

当越南磨漆画的展示效果使中国美术界看到了在中国发展这一画种的可行性之后,现代中国漆画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除了由文化与外交部门直接派遣中国高校教师去越南直接学习磨漆画技术与创作以外,沈先生依然坚持以自身力量为主、以本民族传统为主要创作灵感来源、坚持走自己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不断推动现代中国漆画运动的全面发展。沈先生在坚持中国漆画自身风格的同时,认真汲取外来漆艺术传统和现代表现的新形式。1965年,在国家外事部门的特殊安排下,沈福文先生亲赴当时战火纷飞的越南首都河内,与越南磨漆画的创始人、首屈一指的著名磨漆画大师黄积铸教授亲切会晤,交流了两国漆艺术的既往历史与未来发展问题。当时的越语翻译,是广州美院赴越留学的蔡克振先生(现著名漆画家、教授、中国美协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两国最负盛名的顶尖漆画大师的直接交流,对丰富现代中国漆画表现形式和观察视野,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文革”结束后的八十年代初,已年迈体弱的沈福文先生,在担任四川美院院长、承担大量的行政事物的同时,一直致力于现代漆画的创作与制作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为与福建、江西、天津三地联展户配合造势,四川美院依靠自身力量,在1982、1983年,数度组织“四川美院漆画专题展览”,并与各地创作活动相配合,充分展示了现代中国漆画的广度与高度,终于使现代中国漆画正式列入政府主办的全国美展的正式序列,并逐渐成为被人们接受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画种。

沈福文先生的近80年美术生涯,几乎覆盖了整个20世纪的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历史,极其波澜壮阔,丰富多彩。他既是现代中国美术的历史见证人、积极参与者,也是现代中国漆画运动最伟大的旗手和奠基人。这位风云老人对中国现代漆艺术事业的突出个人贡献,使他自己的名字与20世纪的中国现代美术一道,彪炳手册,为后人所永远铭记于心。

人物评价

 对于沈福文,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国传统漆器艺术的传薪者与近现代漆器和漆画艺术发展的奠基人”。

包括传统工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当中逐步形成的优秀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基因,体现了中华民族充沛的文化创造力。在全球化和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主要依靠口传心授传承发展的传统工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土壤的恶化和老艺人的不断去世在警告着我们,许多珍贵的传统工艺正在走向衰亡。近几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蓬勃开展,2006年5月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89个传统手工技艺项目,51个民间美术项目,其中漆艺项目7个,一批传统工艺研究、保护的国家级项目陆续上马。在政府主导下,全社会开始重视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问题。此时,我们不应该忘记上个世纪在艰苦环境中曾经为这项事业做出过贡献的艺术家、教育家们。

 

Introduction in English

 Shen Fuwen (1906.2-2000). Zhaoan people of Fujian. Good at lacquerware technology. He was admitted to the National Hangzhou Art College in 1928 and to the Art College of Peiping University in 1931. In 1932, he founded the Pingjin Woodcut Research Association with Wang Qimin and Yang Dansheng. In 1933, he was successively a professor and Dean of Peiping American College. In 1935, he studied in Japan and joined Matsuda Institute of Art. In 1938, he was a teacher of Hunan Yuanling Paint School and a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Applied Fine Arts of National Art College. He returned to China in 1938 and became a professor of National Arts College. In 1939, Professor Li Youhang and other professors jointly founded Sichuan Liyi College as Professor and Director of Applied Arts Department. His works include "Dawn Plate", "Pine Crane Sun Plate", "Golden Fish Large Lacquer Plate", "Under the Peak of the Three Gorges Goddess", "Six Cicadas Piling Lacquer Green Lacquered Golden Vases", "Piling Lacquered Golden Fish" and so on.

 

Shen Fuwen is a famous art educator and lacquer master in China. Kexia Village, Taiping Town, Zhao'an County.

 

Shen Fuwen enrolled in Xiamen Jimei Normal School in 1926 and was admitted to the National Hangzhou Art College in 1929. In 1930, influenced by the trend of left-wing literary and art thoughts, he set up "18 Art Club" with Chen Zhuokun, Hu Yichuan and Li Keran, and created many woodcut works against imperialism, feudalism and oppression.

 

After the September 18th Incident, he participated in the Hangzhou Student Federation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negotiations of Zhejiang Education Department as one of the student representatives. He destroyed the residence of Zhang Daofan, the director of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and won the students'struggle.

 

In 1931, he participated in the first public art exhibition held by the 18th Art Club in Shanghai, which was highly praised by Mr. Lu Xun. The Kuomintang reactionaries were so panicked that they forcibly dismissed Shen Fuwen, Hu Yichuan, Li Keran and others and ordered the dissolution of the Eighteenth Art Club.

 

He was admitted to the Art College of Peking University in 1932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Pingjin Woodcut Exhibition" in 1933. He toured many big cities to exhibit. Mr. Shen Fuwen had more than 20 works reflecting the hard life of the masses participating in the exhibition, which played a respectful and promot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woodcut movement. Mr. Shen Fuwen was arrested and detained by the Kuomintang for several months and released on bail.

 

In 1935, he studied in Japan and joined Matsuda Lacquer Art Research Institute. He studied fine lacquer art under Mr. Matsuda Quan-VI, and created a variety of lacquer technology.

 

After returning to China at the end of 1937, Professor Ren National Art College made a number of lacquerware crafts under the very difficult conditions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held a solo exhibition, which won the praise of experts.

 

In 1939, he and Professor Li Youhang founded Sichuan Advanced Technology Vocational School.

 

In 1940, it was renamed Sichuan Provincial College of Art, and served as a professor and director of Applied Arts.

 

At the beginning of 1942, Mr. Shen participated in the first art Grand Prix hel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n Chongqing with elaborate "bodiless vase", "double ear vase", "goldfish dish" and "24 corners bodiless placenta". He won the second prize of the highest art prize with Wu Zuoren's oil painting and Liu Kaiqu's sculpture.

 

In December 1943, a solo exhibition was held in Chengdu. More than 100 pieces of lacquer works of art were shining brilliantly, which stirred up the whole press, art and craft circles. Professor Pang praised them as "a trumpet of the arts and crafts circle".

 

In January 1945, a solo exhibition was held in Chengdu Association of Fine Arts. The works were bought by General Nandu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ollected by British and American museums.

 

In 1946, he went to Dunhuang to study fresco art.

 

In 1947, Professor Shen Fuwen held the National Exhibition of Dunhuang Pattern Lacquer Art in Chengdu and other places, which was highly praised by Xu Beihong and other teachers.

 

In 1951, a number of lacquerware works were exhibited in the Soviet Union. Eight of them were collected by the Moscow Oriental Art Museum and the Leningrad Museum. Later, some of them were selected by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for exhibition and collection in Vietnam and Japan.

 

In 1952, a batch of lacquer works were collected by Beijing Palace Museum and Sichuan Museum.

 

In 1953, the first lacquer portrait of Chairman Mao Zedong was created and presented to North Korea by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s a valuable gift.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Sichuan Academy of Fine Arts, Mr. Shen Fuwen served as the chairman of the Department of Practical Fine Arts. During the ten years of catastrophe, he was put in a cowshed as a "reactionary academic authority".

 

He served as president of Sichuan Academy of Fine Arts in 1979 and honorary president in 1981.

 

Mr. Shen Fuwen has devoted himself to art education for decades. He has always been rigorous in his studies and devoted his research results unreservedly to the cause of art education. He has promoted the teaching of lacquerware art in China's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rained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artistic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Mr. Shen Fuwen also wrote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Lacquer Arts and Crafts, Summary of Lacquer Crafts and Techniques, and History of Chinese Lacquer Arts and Crafts.

 

In 1989, Mr. Shen Fuwen presented 295 famous modern Chinese paintings collected in his later years to Zhangzhou City and 52 to Zhao'an County for free.

艺术官网信息声明

1、本站美术网信息均来自于美术家自己或其朋友、网络等方式,本站无法确定每条信息或事件的真伪,仅做浏览者参考。

2、只要用户使用本站则意味着该用户以同意《本站注册及使用协议》,否则请勿使用本站任何服务。

3、信息删除不收任何费用,VIP会员修改信息终身免费(VIP会员点此了解)

4、未经本站书面同意,请勿转载本站信息,谢谢配合!

信息统计与维护
    浏览次数:17985次
    最近更新:2025-01-14 11:01:35
    百科修改:提交内容
    百科认领:VIP服务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