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阳大学本科毕业时创作的两部作品《黄河艄公》和《黄河的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以特立的人格和特立的精神塑造人物。1982年8月,他来到黄河岸边的陕北绥德、米脂、吴堡县,一住就是两个多月,与黄河船工同住、同吃、同拉纤,作了大量速写与笔记,拍了许多照片。《黄河艄公》和《黄河的歌》是杨晓阳早期代表作。他突破了传统的表现方式,构图严谨,恢弘大气。
之后,他先后创作了《阿房宫赋》、《丝绸之路》、《生命之歌》、《远古足音》等一系列场面宏大的巨型壁画。《阿房宫赋》中,层峦叠嶂,宫殿巍峨,富丽堂皇。陈列在北京八达岭中国长城博物馆的《丝绸之路》,画家用艺术家独有的敏锐和视角记录历史,描绘民族的交融和社会的昌达。画面色彩瑰丽,妩媚而不娇艳,富贵而不奢华。《生命之歌》试图探索艺术的真源和生命的真谛,在美丽而又充满变化的世界中,生命五彩斑斓。《远古足音》以浪漫主义情怀表现远古洪荒、先人的足迹,起笔高远,落墨传神。
杨晓阳勇于告别自己的过去。世纪之交,杨晓阳的画册《告别过去》出版,为过去画上一个句号,又开始了一次远航。《关中正午》、《雪域》、《农民工》等是杨晓阳艺术里程中的创新和突破。他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创立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把自己描绘的对象转向生活中的人民大众。杨晓阳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经过现实生活的磨砺,他的艺术修养得到升华。杨晓阳说:“绘画之事,人之大事,懒汉懦夫、凡夫俗子不可为之。”他又讲:“画者……尤以画外功夫最为重要”。读杨晓阳的《茶道》系列、仕女系列、水墨意象系列,都能感到他的画外功夫。
杨晓阳善于创造并能把握住机遇。他非常重视高等美术院校的学术交流工作。几年来,他不失时机地推动西安美院国内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并组织、策划、承办了多次大型学术交流活动。在艺术境界和教育管理之间,他找到了适当的交接,和谐相生,游刃有余。
杨晓阳爱好收藏,办公室摆满了藏品。他说,那是他的“杂货铺”。最重要的是,他为国家和民族收藏了许多宝藏,令人啧啧感叹和佩服。他一口气为学校从关中、渭北收来7000余个拴马桩,那是古代中国民间艺术和雕塑技艺的见证。正如杨晓阳所倡导的,全球经济正在走向一体化,然而,只有美术和文化那民族独一无二的资源才是任何异域民族无法复制和拷贝的精神遗产和个性。也因此,杨晓阳和许多艺术家一样,以他们的创作共同传承着民族艺术的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