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是中国美术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的南方连续有三家美术馆相继开馆,他们是广东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和关山月美术馆。此后的十几年中,这三座美术馆成为中国南方的美术重镇。
十三年前的今天,由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馆名的关山月美术馆伴随着香港回归隆隆的礼炮声开幕。在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性时刻的同时,这座美术馆也参与了中国美术馆事业的拓荒时代。“关山月美术馆是中国新一轮美术馆建设的领头羊,它客观上推动了当时广东省的美术馆建设。”回忆起往事,关山月美术馆现任馆长陈湘波这样说。
“如果我的画放在这里,不也可以让全世界的人看到吗?”
提到关山月美术馆,就不能不提到前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是他的首先提议成就了今天这张深圳文化的亮丽名片。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关山月先生第一次来到深圳世界之窗参观,看到全世界的著名景观都呈现在这个公园中,他感慨地说:“全世界的景观都可以在深圳这个窗口看到,如果我的画放在这里,不也可以让全世界的人看到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陪同关老一家参观的厉有为心里一动,他开玩笑地对关老说:“好啊,您把您的作品捐赠给深圳,我们一定在深圳建一座美术馆,好好收藏它们。”很快他正式向关老提出了建立关山月美术馆的提议。1993年,经过慎重考虑,关老决定,把自己全部作品无偿捐赠给深圳。
尽管时隔近20年,82岁高龄的林江先生还是清晰地记得,那是1992年12月30日,时任深圳市委宣传部长的他接到广东文联吕承忠同志打来的电话,谈到关老捐赠作品的意愿,希望他能够促成此事。很快,林江分别向当时的深圳市领导李灏和厉有为汇报了这件事。两位领导都表示支持,并委托林江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前往广州看望关老。
1月8日,林江前往广州,在关老的居所参加了一次意义重大的家庭会议。“关家老少三代人都参加了那次会议,关老表示了捐赠作品的意愿,希望得到家人的支持。”最让林江记忆犹新的,是关老在这次家庭会议上的一席话,他说:“有很多有名的画家身后的作品都分散各地,后人要系统地研究一个人很不容易。我的艺术是从人民中来的,是人民培养了我,我希望能够把自己一生的作品交回给社会,交回给人民。”
此后,林江多次奔波于深圳和关老及其家人之间,还约请关老来深圳与市委领导见面,积极促成此事落到实处。1993年3月,以副市长林祖基为首的关山月美术馆筹建小组正式成立,开始运作。
1994年3月,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厉有为于北京“两会”期间,在广东代表团讨论会上,宣布了关山月先生愿意将其一生创作的美术作品捐献给深圳人民的愿望,以及深圳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建以其名字命名的美术馆的决定,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这是深圳特区在经济发展取得瞩目成就,进入第二次创业时期后,重视文化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总工程师 拒绝在图纸上签字
有了市政府的鼎力支持,关山月美术馆的建设很快进入实施阶段,但作为当时国内少有的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大型专业美术馆,关馆的建设可谓一波三折。
背靠整洁葱翠的莲花山公园,面对繁华现代的中心区,今天的关山月美术馆可以说是一块风水宝地。但关山月先生的女儿关怡还清楚地记得,十几年之前,当父亲把关山月美术馆选址确定在这里的时候,这儿还是一片荒凉。“那时候,前面是一片荒烟蔓草,一座建筑物都没有,后面的莲花山也还没有开辟成城市公园,没有专人管理,山脚下是一个建材市场和几条简陋的食街,但关老一眼就看中了这块地方,他喜欢这座山,后来很多人都夸他眼光好。”
当初市政府划出了三块可供选择的地块,林江也参与了选址,“有一块地是在今天的红荔路和皇岗路交界的东边,但我觉得那个地方人流量不大,而且总有香港货柜车经过,不安静。建议不要选那里。后来关老看了整个中心区的规划,决定选在莲花山公园旁边。”
关山月美术馆的名字也几经讨论,由于建馆最初主要目的是为了存放关山月的作品,所以一开始馆名叫“藏画馆”,林江提出“藏画馆”范围太小,不如叫“美术馆”,但后来又有人提出“美术馆”的范围也太小了,不如叫“艺术馆”,可以包含艺术的各个门类。几经周折,关山月美术馆的名字才确定下来,成为一所以关山月艺术收藏与研究为主的综合性专业美术馆。
即使是在开工建设之后,关馆也曾经因为设计用途问题而一度停工。原来,上世纪九十年代正是市场经济浪潮席卷全国的时候。关山月美术馆的后楼最初准备建成酒店宾馆,用于经营创收。但当时规划局的总工程师拒绝在图纸上签字,他坚持国家规定公共文化设施不能用于经营活动。直到后来这里改成办公楼和文化交流中心,设计稿才顺利通过。
这样的大投资 在当时很轰动
今天,坐落在莲花山脚下的关山月美术馆俯瞰是个“山”字形,中间是个圆形结构。造型暗含“山月”含义。这个造型是当年的总设计师李军和他的设计团队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尽管整体风格偏现代,但在屋顶、檐口等细节处理上,设计师用了一些传统的元素,比如灰色的屋顶,加入了岭南建筑的特点。
作为美术馆的设计者,李军印象最深刻的是关山月先生的平易谦虚。因为这是一个以收藏关山月画作为主的美术馆,关老作品的展示要求、保存条件、风格格调等成为设计人员关心的焦点。工程开始招标不久,文化局就组织参与投标的设计人员前往北京,在全国“两会”期间采访关老。让李军惊讶的是,关老要求很少,他始终强调这个馆要和城市整体风格相匹配,要更多地服务城市,而不是突出个人。
关山月美术馆投资6700多万元,这样的大投资在当时很轰动,也是以个人名义建设的美术馆中投资额最大的。李军表示,当时国内这种规模的美术馆很少,在国内建筑界,大型美术馆设计几乎是一个空白,展厅空间布局、照明采光等对于国内的设计院来说都是新的课题,他们找了很多国外的案例进行参考学习,使用了一些在当时看来很先进的材料,比如展厅跨度很大,中间没有柱子,这样就为未来不同尺寸艺术品的展示提供了弹性空间,屋顶挑高,适合大型画作展出等。美术馆建成后,包括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知名的美术馆都纷纷来深参观学习。
相关链接
“承受压力最大的就是建设关山月美术馆的那两年”
1995年1月9日,关山月美术馆经过了前期的立项、设计、拆迁,正式奠基,建设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前深圳市文化局局长苏伟光、关山月美术馆第一任副馆长郭炳安、关山月美术馆现任馆长陈湘波……每一个参加过关山月美术馆筹建工作的人,对当年工程的艰难都记忆犹新。市委书记厉有为两次到工地视察,亲自会见关山月,开会讨论设计方案。苏伟光说:“我在深圳文化局工作的那些年,承受压力最大的就是建设关山月美术馆的那两年。”关山月美术馆建筑面积12300平方米,拥有九个展厅,在那个年代,建设这样的美术馆在全国都很少。工期紧、任务重,建设好像在打仗一样,工作人员常常累得回家倒头就睡。
第一个展览和开幕式必须赶在香港回归之前举行,但当时,整个馆里,有过举办展览经验的人只有三个,没奈何,只好从深圳美术馆借了几个工作人员来帮忙。按照一般情况,土建、设备安装、装修是三个阶段,应该分步骤进行,但在关馆,为了赶工期,三条线被迫同时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1997年6月25日,伴随着香港回归的礼炮,关山月美术馆开幕了,关山月先生的女儿关怡至今还记得那个盛大的场面,美术馆前聚集了几千人,准备的凳子根本不够,连画册也不够分发。
关山月美术馆落成之日,关山月亲手把捐赠目录交到当时的深圳市长李子彬手中。关老向该馆捐赠了各个时期的代表画作共813件,此后又零星捐赠了6件作品。除了画作外,关山月还捐赠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其中有不少还是孤本。因此,关山月美术馆也成为国内最完整的关山月作品收藏机构。而在此后的十几年间,正如关老所希望的,这里不仅成为关山月艺术研究的权威机构,更把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和现代设计作为学术重点,发展成为与城市气质相匹配的全国一流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