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书法评论

名家谈《魂系山河》

这是一套高2.8米、宽65米的重大题材的中国画历史长卷。题材本身要求艺术上采取再现的调式,但是再现不是也不可能是铺叙罗列。我们毋宁把《魂系山河》看作史诗性的作品。它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追思历史,寓意深广的历史感于强烈的爱国主义之中;它突现史实的片段,用俯视角度作大跨度的扫描,又用近镜头逼近特写。由六大部分组成的这套《魂系山河》,一开始就显示了洋枪洋炮袭击,清廷签订卖国条约以及林则徐大义凛然地上奏折这样三个独立的旋律,接着抗争转为主旋律步步强化,以盛大场面表现抗英将士殉国的悲壮、虎门销毁鸦片的同仇敌忾、三元里抗英斗争的澎湃怒潮,这中间又突出了首先慷慨陈词并力行严刑峻法的黄爵滋、林则徐等八位改革开放的先驱者的形象,画面推波逐浪,跌宕起伏,然而作者并没有“廉价”地敷衍一个“乐观”的结尾。“圆明园沉思”为这套组画画上了一个沉重的句号。1861年雨果愤怒斥责的强盗行径至今还在警策后人,成为全世界历史的教训。



  ……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巨制体现了一位当代中国画家的良知,超越了颓唐与玲珑,摒弃了猥琐与短见,直入时代漩涡的深处,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魂系山河》的潜在语言始终是:



  毋忘国耻,振兴中华!



  ——沈鹏:《<魂系山河>赞赏》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美术评论家



  《魂系山河》长卷,无论是它的精神力度,还是它的形式感染力,确实都是巨大的。……作为一件当代艺术作品,《魂系山河》之所以得到美术界的关注和肯定,不纯粹由于作者画艺的精深。这是一件从视觉形式到思想内容都能打动观众的艺术作品,它的感染力是形式情感与内容情感的综合。



  ——水天中:《<魂系山河>——1997年中国绘画巨作》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理论家



  《魂系山河》画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颂歌,是百年忧患悲壮历史的回顾,是对无数先烈志士的祭奠,也是李延声爱国之心和艺术上孜孜追求的结晶。我想这是盛世画坛一件极有意义的好事,庆贺回归良辰的一件厚礼。



  ——肖锋:



  《雄构奇筑画历史 大笔豪情铸国魂——李延声和他的国画长卷<魂系山河>》



  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魂系山河》全卷以鸦片战争为表现主体,由《屈辱的条约》、《将士殉国记》、《销烟气如虹》、《慷慨赋同仇》、《三元里怒潮》、《圆明园沉思》六个部分构成。从作品的选题到展览时间的设定,均鲜明表现出李延声特有的历史敏感。首先,在中国近现代所有重大政治事件中,鸦片战争是首要的。它不仅使中华民族遭逢“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且还决定了中国由古典社会转向现代的历程是悲剧性的。因而,它注定要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性思考的精神原点;其次,从鸦片战争到香港回归,历史整整过去了157年,通过作品和展览将两个时间点连接为一体,暗含了画家的反思性意图。在李延声心中,回归隆重庆典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而他能告诉世人的,是这一庆典背后巨大的历史成本。因而,《魂系山河》对香港回归而言,不是一个装点门面的展览,相反,作品给庆典所植入的“勿忘国耻”的主题,反倒使庆典更具历史感和思想价值。



  ……在《魂系山河》的构图上,李延声真正做到了长袖善舞,在现实、历史和超现实想象中的随意腾挪,显示了他超越中西绘画的深厚学养。



  ……《魂系山河》创作的成功,准确诠释了李延声关于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观念,显示出他驾驭历史巨构的非凡才能,也优异地表现出他在笔墨上的创新能力。



  ——张晓凌:《笔墨当为时代立传——李延声与重大历史题材创作》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术理论家



  艺术是一种人文现象,有多方面的功能,诸如醒世、警世、劝诫、宣泄、游戏等等。可惜当下的艺术作品,大多迎合市场和低俗趣味,忘记了精神启示的责任。



  画家李延声没忘记这责任。他创作了高2.8米、长65米的巨型长卷《魂系山河》。长卷以鸦片战争为题,表现“勿忘国耻”的警世之意。



  …… 李延声出生在抗战时期的延安,是老一代革命战士的后代。他一向看重革命的内容和现实的意义,喜欢描绘历代英雄志士,从20世纪80年代画《正气篇人物百图》,90年代为煤矿工人造像、画《魂系山河》,到新世纪之初创作《青春颂》,都表达出一种高昂的社会政治关怀,而没有把创作的关注点移向个人生活和十分个人化的心理世界。一方面,他继承了新中国美术重视正面描绘的传统;另一方面,他又力图跳出既往那套“塑造英雄人物”的模式,把描绘和歌颂的对象转向可称作“民族脊梁”的历史人物和民族精神传统方面。《魂系山河》无疑是其中最为凝重沉郁、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郎绍君:《警世的画卷——看李延声<魂系山河>有感》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理论家



  1997年,李延声用了两年时间精心酝酿、构思与制作的中国画长卷《魂系山河》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与观众见面。这幅高2.8米、长65米的画作,共分六个部分:屈辱的条约、将士殉国记、销烟气如虹、慷慨赋同仇、三元里怒潮和圆明园沉思,艺术地再现了鸦片战争的史实。无论在这幅画的情节选择、人物形象塑造上,还是在艺术语言和手段的运用上,延声都有独特的发挥。尤其在画面的整体气势与细节描绘的关系处理上,显示出他驾驭大画面的杰出才能。在这样宏大的历史画卷上描绘历史真实时,延声既采用了一些现代艺术手法(如撕纸、拼贴、烧焦磨损处理等),又保持了中国画的写意特色和笔墨情趣,延声也较完美地解决了这样的课题。为准备这幅巨作,他详尽收集了有关历史资料,并两次赴广东虎门写生。延声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缜密严谨的创作方法,还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娴熟的艺术技巧,使《魂系山河》所具有的“勿忘国耻”的主题得到了生动形象的体现,成为受人们欢迎的艺术作品。



  ——邵大箴:《有深度的探索与创造——李延声的艺术》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的决心以来,随着西方现代文化科技涌入,中外文化的交流、交融日益深入。中国画艺术也在寻求着向现代发展变化的创新之路,不少艺术家在各自的创作实践中全方位地探索变革。李延声先生立定脚跟,他坚持继承传统,坚守现实主义精神理想,始终保持人民艺术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他饱蘸的笔墨充溢着人本主义的情怀。同时在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拓展,艺术表现力得以不断强化与丰富。他以充沛的精力创作完成《魂系山河》这样一件高2.8米、长65米,表现近代革命历史、体现中华民族风骨的巨幅长卷,成为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冯远:《以传承与创新为己任——在“风骨·李延声画展”开幕式的讲话》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1997年,《魂系山河》面世,李延声在中国画人物画坛异军突起。这部经过长期酝酿,历时两年完成的国画巨制,具有罕见的史诗般的力量,它既是对20世纪自蒋兆和《流民图》诞生以来的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的回望,也是对新时期历史题材、主题性创作的新的突破。



  ——朱虹子:《凝重的历史 激情的现实——读李延声人物画》



  美术评论家



  李延声擅长人物画。 …… 这次“魂系山河”画展是作者在人物画创作上又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画家为了迎接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节日,以两年的时间,悉心研究了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帝侵略的斗争历史,两度去虎门作实地考察、写生,搜集了大量有关资料,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充分发挥他在水墨画方面的笔墨功底和造型能力,精心创作出这一震撼人心的巨构,在画面上塑造了上百个富有血肉和个性的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抗争、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与气魄。《魂系山河》长卷以六大部分不同的题材和主题组成,各个部分互相独立而又紧密联系,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全图构思深邃,人物众多,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在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上都达到相当高度的统一。时间将会证明《魂系山河》将作为历史画和人物画的传世之作在我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据应有的位置。



  ——王琦



  《<魂系山河>将作为历史画和人物画的传世之作



  ——在<魂系山河>画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



  李老之画,于“情系河山(魂系山河)”四字,于我心戚戚焉。盖余一生惟尽力于回归本港,始其功于国。“情系河山(魂系山河)”四字愿与李老共勉之。



  ——金庸:为李延声《查良镛先生像》题词



  著名作家、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 获得者



  《魂系山河》的六个部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它以屈辱的国耻为始,以深刻的沉思为终;以洗雪国耻为经,以振兴民族为纬,构成了一幅历史与现实结合,艺术与人生交汇的不朽之作。笔者认为,一切都要落脚到“沉思”上,没有“沉思”就没有历史。没有“沉思”,不会“沉思”的民族是不成熟的民族。没有经过“沉思”的历史是皮相的浮浅的历史。“沉思”才能产生“精神”,“精神”才能变成“动力”。现代的青少年应该懂得“沉思”,学会“沉思”,善于“沉思”,在“沉思”中成长。《魂系山河》告诉了我们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沉思”。《魂系山河》这件艺术作品就是要激励我们“沉思”,引导我们去“沉思”。这就是它的艺术魅力之所在。我相信这种魅力将是永恒的。



  ——齐大卫:《<魂系山河>的感召和启示——<魂系山河>读本后记》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2/2019-09-17/49023.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书法评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