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夏天到今年8月,徐先生度过了他进入“花甲”的一年。这是他最繁忙的一年,也是他最丰收的一年;这一年或许将成为他到达艺术辉煌之巅的里程碑。
徐先生多年侨居美国,期间很少回国参加美术活动,但他并未放松艺术实践。旅游、写生、参观博物馆、读书、思考而后创作,是他生活的基本定式。他无暇顾及西方的灯红酒绿,甚至不舍得花工夫学习英语,十载纽约深居简出,也只会满意时道声“OK”,不赞成或听不懂时则连连说“NO”,其它词汇就“拜拜”了。不知情的人以为他远离国画沃土,艺术也许要“玩儿完”,实际上,他只是远离了中国画坛这些年的浮躁与喧嚣、肤浅与应酬。10年过后,其吸纳知识之广、开阔眼界之宽、钻研画论之深、创作国画之丰,足令那些在国内一味轰轰烈烈沽名谋利、风风光光耍弄笔墨者望尘莫及。去年夏初的“五人北京画展”,让“已觉国画不新鲜”的观众激动不已,参展者徐希的作品令“横竖都要挑根刺”的行家惊讶点头,充分证明吾言不虚。
然而,徐希并未因国人久违的喝彩而陶醉。他坚信“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古训是真理,认定国画家足不出户、天天伏案摸索笔情墨趣,或在推杯换盏之后,乘着酒兴,在众人吆喝声中舞笔弄墨,是绝对得不到妙构佳作的,所以,“五人画展”刚刚闭幕,他便谢绝所有朋友的盛情挽留与邀请,一头扎进湘西,寻找仰慕已久的“奇峰”,开始“这一年”的征程。
湘西是画家采风的好去处,不但自然景观秀丽神秘,民俗风情古朴淳厚,而且有世外桃源之痕。徐希不敢贸然独行,万一进入“只知有汉,不知魏晋”的区域,该如何交流?幸好早年同窗钟增亚先生时任湖南省美协主席,马上派人担当他的向导。两人游过凤凰直抵花垣。沈从文的《边城》便取材于这个地方。那景致,那风情,徐希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因而举起相机拍个没完。向导说:“到目前为止,你所看到的,不少画家都来看过;还有几处奇异的地方,钟先生不让别人去,但特别嘱咐我,可以带你去。不过,绝不勉强,因为去那里要冒几分险。”徐希毫不犹豫:“只要景致稀奇,再危险也去。”
次日晨6时出发。面包车离开县城不久,便钻进云罩雾绕的峻峭山峦。一路上,草木葱茏,鸟语清脆;细流湍急,湿气溢香;窄路如带,轻车飘忽。徐希仿佛身临仙境,喜不自禁。忽然探头侧望,顿觉头晕目眩,“坐骑”原来正盘旋在悬崖峭壁中间,急转弯时,后侧轮常常离开路沿,悬空飞转。久居大城市的徐希终于失去镇静,昔日的绅士风度,此刻荡然无存。他慌忙对司机说:“师傅,我怕死,请你开慢点。”其实,在崎岖蜿蜒、紧贴崖边的公路上行车,慢不一定是安全系数,所以,师傅虽然笑着答应开慢点,车子照样流矢一般钻进飞出。驶到一座水库跟前,见坝下仰躺着两具汽车残骸,徐希心跳更快。陪者笑道:“已到隆头镇,险路走完了。”
湘西隆头镇依山傍水,土木结构的房屋顺坡而建,看似凌乱,却有韵致。尤其是那竹木穿插、黛瓦鳞披的尖顶翘檐,不但将粉白泥墙分割成美丽的画面,而且闪烁着中国古民建的迷人光芒。徐希惊魂稍定,不酒而醉,拍完一个胶卷又一个胶卷。眼看日头偏西,陪者催促返城。徐希如梦初醒,赶紧摆手摇头:“不坐汽车了,改乘小船回去吧。”幸好眼前的河流流经花垣,但要绕到贵州折回。陪者依从,包小船载徐希,逐波而下。
行至贵州拨茅,天公突然降雨。赶集的苗家少妇幼姑,只把两手一抖,便耍魔术一般撑开各自的雨伞。刹那间,人流变成伞流,赤黄蓝绿黑,高低互不犯,在白色帐篷间蜿蜒起伏,着实把徐希乐晕迷倒了。拍罢伞流,再观山城。拨茅虽然同隆头一样,亦是依山傍水,古风民建,而那房屋层层叠叠,似乎不是拔地而起,更像是紧贴峭壁连绵直上,高耸入云。徐希纳闷:凡夫岂能久居此地?且不管它,先拍奇景。他跃上跳下,左奔右突,累得气喘吁吁,饥肠辘辘,不得已而坐到河滩上吃烧烤活鱼。面对此情此景,他的思绪迅速升华,一幅幅妙构佳作在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
徐希旋即飞回纽约居室,闭门谢客半年,呕心沥血创作,将在湘西捕获的素材和灵感,酿出数十幅精彩的山水画。尺幅巨大,丈二对开。先是消化湘西隆头,得隆头镇图(图1);接着妙裁贵州拨茅,获拨茅镇图(图2);尤其难忘的苗家伞流跃上宣纸,成形式感极强的苗家雨集(图3)。余皆为实景、印象与情思的分解组合。自然保持着过去水墨淋漓、板块切割、黑白对比的一贯风格,但比他的江浙雨景少了几分甜意,多了些许苦涩。何来此笔?是对乡镇古老的反思使然,还是回首乘车的余悸促成?都不是。毕竟六十花甲了,对生活的认识不想深沉也得深沉;同时也是个人艺术发展的必然,四十载尽心竭力的笔墨生涯,结出来的果,能不老辣么?
徐希湘西行后的这批作品,迅速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并给予高度评价。他的近期个人画展接二连三,绝非偶然。继香港季丰轩画廊年初为之展出之后,美国文良画廊立即筹办并于5月推出他的精品;本月1日,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又高悬他的数十幅佳作,专供专家及爱好者观摹研习,展期预计1个多月。
值得一记的是,美国文良画廊为美籍犹太人文良先生所开,顾客多为上层富有白人。他研究中国画20年有余,轻易不肯为中国画家办展。考查徐希数载,确信他的绘画可以挺进西方白人的殿堂,才下决心在纽约最贵地段展出他的画作,并将展厅冠名为“中国千禧艺术馆”。这意味着中国水墨画开始有序地进入西方社会,无论对徐希,还是对中国画,都是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