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木樨飘香。整个杭城笼罩于秋桂的馨香中,令人沉醉不已,这独特的幽香也让我遥想远在哈尔滨的画友荆桂秋。
在浮燥喧闹、拜金主义盛行的当今社会,要沉潜下来,平心静气地认真钻研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需要大智慧、大勇气。桂秋就有着这份难得的勇略,1998年桂秋南下杭州,负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花鸟画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除直接受益于导师外,又转益多师。在大师遗风的熏染与导师们的指引下,不但于绘画技法有了跳跃式的进步,更研习中国美学、绘画理论,于素质学养、眼界识见等方面得到明显的提升,最终以出色的毕业创作与两万多字的硕士论文《孙隆没骨花鸟画研究》顺利完成学业,由此也更坚定了他投身中国画创作的意志。
回哈尔滨后,桂秋时不时会来电话,唠唠家常,聊聊近况,更多的是交流他于花鸟画创作的感悟、新见与疑惑。为了专注于花鸟画创作,他到黑龙江省画院,成为一名专职画家,这使他能够将几乎所有的心力用于花鸟画创作。他为此欣喜,蛰居画室,背依深远的传统,取诸鲜活的地域资源,皈依本真的个性生命,不浮不躁,潜心钻研,努力于大写意花鸟画创作。他将中国美院学成的知识、技艺反刍精进,在艺术上又有了新的突破,近期的创作给我以刮目相看的感觉。
中国美院研究生学习,桂秋收获最多的是这所一流名校洋溢着的人文气息、史论传统与江南绘画笔墨松灵华滋的意趣。回到哈尔滨后,桂秋不断探索,广泛交流,他秉持、涵容在美院吸收的养分又有所拓展。与传统文人画比,桂秋在作品题材方面有了较大的拓展,他也画梅兰竹菊等传统花鸟画题材,更多的是描绘山花野果、鸣禽飞鸟,他将家乡特有的花卉瓜果纳入画面,在题材的攫取上超越古人。在学习传统的同时,桂秋又深入生活汲取养料,激发灵感,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契合点。桂秋向来重视写生,经常外出写生。他细致地观察身边的方方面面,寻找着生活中生动真切的美景,他的作品往往描写身边司空见惯而又别有趣味的场景,写生过程中,画家不断观察对象,获得感受,并把这种感受捕捉下来,通过理解记忆创造出不脱离原物,又高于原物的艺术形象。在桂秋笔下,鸡雏、野凫、小鸭、蝴蝶、天牛、蟋蟀、螳螂、甲虫等, “度物象而取其真”,化生活之态为艺术之态,结构清晰,笔墨灵动,呈现为笔端生机郁勃的画面,极具天趣。他笔下的花卉、瓜果、禽鸟都充满了活泼泼的生趣。浏览他的近作,不难感受到画面中透出的生活气息更趋浓郁,更可看到他对自然、生命的真挚热爱。出于传统而又不拘泥于传统,更融入了他对生活的理解与感受。
桂秋的画笔墨灵动飘逸,运笔洒脱,墨色浑厚,构图饱满,虚实相间,他特别重视用墨,或溶墨于色,或潜于色彩、色调之中,水墨含蓄淡雅的基调与艳丽隽朗的色彩效果恰如其分地糅合为一体,使画面更加稳定、含蓄,具有风神气爽、气韵盎然的艺术效果,更好地体现中国画的内涵,体现中国画的内在精神。他的作品不矫情,不虚饰,这缘于他一贯坚持的“有感而发、因情生意”的创作基点。
中国画特别是大写意花鸟画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菁华的浓缩,要深入其里困难重重。2000多年前,佛陀为了寻求真理“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而禅宗二祖神光为了拜达摩为师,抽刀断臂,以示求法之诚” 。“断臂求法”的行为,我们自然没必要仿效,但这种为追求真理不惜牺牲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漫漫修学之路,会有无数障碍和困难,需要我们以勇气来担当,以耐力来坚持,惟有精诚所至,方能金石为开。
深入成就深度。桂秋厚道、直率、热情、坚韧,从艺执着、勤勉、明理、融通。他深知此理,并一如既往地努力着,我不知桂秋兄是否因了出生于金桂飘香的秋天而得名?秋天,可以透出“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悲凉,也可以呈现“正是橙黄桔绿时”的丰收,对于年富力强、登堂入室的桂秋,秋天注定是不断探索、沉淀后的收获,也是来年继续努力的积聚、蓄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