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4年12月7日,“画如是说——雅公心意山水作品展”在中华世纪坛二层世纪大厅开幕。展览由策展人、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夏可君策划,中共乐山市委宣传部指导,乐山市商业银行、乐山市文联主办,雅昌艺术网、乐山日报社、峨眉当代艺术研究会承办。共展出艺术家雅公“心意山水”、“禅意峨眉”、“禅荷”、“云水青衣”四个系列近八十幅作品。同时,由夏可君主持的研讨会于下午2时召开,雅昌艺术网执行总编谢慕、中国美术馆策划研究部主任张晴、 四川美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何桂彦、中国美术馆青年学者、批评家王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系教授王端廷、美术批评家及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副教授王春辰、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 、乐山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任承家和乐山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嘉州画院副秘书长赵典强作为嘉宾出席研讨会,就雅公的心意山水解读并发言。
雅公先生理解的山水有三个层面:自然界的山水、内心的山水和纸面上的山水。“心意山水”不是自然山水的表现,也不是纸面山水的痕迹,而是内心的流露。研讨会上,青年批评家王萌首先发言,他认为雅公的山水以心为导向与创作形态相结合,解读了艺术家的创作与学院正统绘画的差异;张晴从艺术家的心态与创作环境角度论述获取“心”与“意”的文化渊源和养料,表明古今画家亲近自然,游离山水之间,无不与此有关;王春辰、何桂彦则从雅公绘画的笔法和构图、黄宾虹水墨画与雅公山水画的气韵和作画方式予以分析,提出问题;而王端廷回到雅公画面本身,对他未来笔墨和境界将会达到的更加纯熟纯粹的境地表示期待。
张晴:看了雅公先生的作品,这个展览当中看出了一条艺术线索:中国人从小都是受到中国文化的滋养,从中国文化渊源获得精神力量。画画的人从小都写过毛笔字、画过山水。雅公比我大两岁,我到了这个年龄的时候再来看书法和国画的时候会有一种新的体会。
看了雅公先生的艺术创作短片,我说背景音乐是传统的,配得很好,画与音很舒服。我回去也要画画山水,这是我比较真切的感受。“如是说——雅公心意山水”,我们讲书法和绘画是“书即我心”。书我自己的心。比如说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我们反复研究他的书法,其实应该认真研究一下颜真卿的心情是更为重要的,从“情”的意义上体会他的心是表如何达出来的。今天看到雅公的绘画,他自己把自己设定的高度很高,他从渐江到黄宾虹这条线索过来,从他画面看到山水有黄宾虹笔法在里面,他的花鸟,残荷等等也能看到一点八大山人的意趣在里边,这种意趣在中国绘画史当中是比较高远的,是心和意是相结合的。
今天这个繁杂的时代,一个艺术家仍然能够坚持着以一种“心”和“意”面对自己的生活和艺术,这是非常可贵的,为什么呢?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艺术,有时候要安静下来想一想什么是艺术呢?这个艺术跟我有什么关系?我的内心是什么呢?这些基本问题整个太朴素了。有时候我们的艺术自己以为跑得很远,反而把这些基本的东西扔得远远的或整个抛掉、忘记初衷。心、意和艺术离得很远。
这个问题最近几年艺术圈、理论界都在反思,包括会上会下也在讨论心和艺术的关系。
前段时间,端廷兄在上海办了一个会“中国国际装置学术研讨会”,这个过程当中上海那几天风起云涌,从上海双年展开始,还有一个新开的馆,21世纪民生当代美术馆,还有在龙美术馆中的装置展,整座城市到处洋溢着多少年前一直追求的当代艺术盛况,很多人问我说看了这么多好的展览你有什么感觉?我的感觉是想起当年在新加坡“亚洲美术馆馆长会议”上谈到什么叫国际交流的问题?
什么叫国际交流呢?不是说现在能够讲一口流利的伦敦英语,真正交流的语言来自于马来西亚英语、新加坡英语,带有一种地方口音的英语。你的英语当中有某个调子是我有点儿无法接受的,乃至听不懂的部分,但大部分是能听懂的,这种才构成了“国际交流”,如果这一桌子人全部讲伦敦英语那就叫“地方语言”,不是今天讲的“国际交流”。
反观今天我们的艺术能够走到的这一步盛况,反过来这些艺术和展览的追求、和我们的心和意到底是什么关系? 任何一个民族从古到今,所有艺术家都离不开这个问题。无论是社会批判、价值判断、体制的反抗政治问题等各种态度也好,我觉得心在艺术当中这一部分是很可贵的。艺术家如何在自己画面上能够来表达这种观念是非常可贵的。所以苏州沧浪亭的对联,雅公提了“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我从小是看这个对联长大的,看了以后想到我小时候我的一个文化渊源、来源是什么,都是受这种影响的。可能是我们血液里面就是这么回事,等到很多年不要紧,哪一天火柴一点又变成新的燃料,这种新的燃料是和心和意有关的。
“意”前段中国美术馆办了20世纪早期花鸟画的展览,讲吴昌硕先生为首的他的弟子的一个展览,他的弟子,展览中有后来说北派齐白石先生等,南边潘天寿先生等等,包括后来对“海上画派”的影响,这个展览大家评价都很高,吴昌硕花鸟画一路怎么来的,哪怕不学美术史的人看了这个展览也明白怎么一路过来的。当然他里边讲的“金石入画”,用笔是这样子的。像这种传承最终来看他的画金石入画是讲的绘画技巧和语言,反过来表达的是什么?也是我们古人讲的“心”和“意”,如果把毛笔和宣纸上发生的关系,后来用刀、石头发生关系,但是表达心和意不一样,他们的笔墨登峰造极,问题是表达什么,还是心和意,仅仅用另外一种形式和语言来表达,这种对今天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我想在雅公先生喜欢八大或者是黄宾虹的艺术,在这个里边的“心和意”是比较包容的。
第三,生活与山水的关系,雅公生活于开门就是山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和我们不一样,我们现在开门是堵车,因为我们没有天天看到这种山,这是真正画山水画给雅公的天赐良机,能够生活在这种山水之间。石涛为什么要去到黄山反反复复打草稿,目的也是要亲近自然,。中央美院的艺术家洪凌主动到黄山生活二十年,中央美院他住着不好吗?返过来要到黄山生活,肯定有他的道理,这里面的“气”不一样,他天天看到黄山春夏秋冬不一样,我也去过两次黄山但是去旅游,感觉到的不一样,他在那儿生活了二十年,是站得住脚的。所以他的心和意就是中国古人讲的“得气”,天天在这个里面它的气把你包围在里边,你的“气”出来就不一样,气韵生动很难翻译,其实就天天融入在里边就是气韵生动。“山里佛性,水悟禅心”还是在雅公的山水中可以看到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他的作品中还是孕育于禅境。我想“峨眉清风禅”,应该是雅公艺术追求的,这种追求会让雅公的心和意走得更远。
夏可君:雅公自己编的书《如是说》看起来小,但是很精致,这里面可读、可观性很好地结合。画册的“心意”,张博士说到四点:
一是时代与心态,时代在转化,我们都是六十年代,心态有一个转化。有一个反向、帆布、逆向生长;
二是眼与心,中国艺术过于追求视觉冲击力,心方面挖掘得少一点,因为心看着很玄虚、缥缈,其实心是很实在的,因为内心的痛苦,内心是不是安逸自己知道,关键能不能找到用艺术化解方式,过去从85新潮以来从视觉的爆发发泄心中的情感和不满,现在需要一种沉默、默绘的方式。这是眼与心;
三是意,禅意。金石刻,碑代替帖,现在有一种新的禅意,心意峨眉、禅意峨眉这种“禅”是古代的禅吗?也不是陈子庄那种味道,有待进一步展开,禅在中国当代的命运,又不是极多主义的书写,到底怎么样值得进一步讨论。
最后是“山”,我认为是“养”,中国绘画不是西方的“看”,是养出来的,气韵生动是养心、养气、给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