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个人文论

艺骋天地阔,心入万物微——我创作紫砂壶的一点体会 作者:何挺初

我从艺紫砂壶艺将近50年,光阴弹指过,在长期的从艺经验中,有一些体会心得,愿意形之于笔墨,以与大家分享。

一.继承传统,精益求精

我作为上世纪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代紫砂艺徒,于1956年进紫砂工艺厂,先后从师吴云根和裴石民辅导门下学艺,受益于前辈师尊们成功创办的紫砂工艺传承的“教、产、研”一体化的培训机制。在计划经济国有企业体制年代,一代宗师们为恢复发展紫砂文化产业,毫无保留的将其壶艺宝贵经验传授艺途,我们在大集体从艺环境下,获诸门派传授,得博采众长机缘。并在指定生产定额长期磨练那个大环境中,学艺经历了严格的紫砂工艺基础训练,掌握全手工脱空成型技艺,全面领会了素器、花器等紫砂门类工艺技法,从车间到研究所长期的产品定额任务,磨练了过硬的紫砂工艺基础。对紫砂事业执着热爱,品学兼优,1959年被厂方选拔开始任车间技术辅导,其间曾派往二车间改产,负责传授车间工人学习掌握紫砂产品生产技艺重任。经过紫砂工艺与生产全方位考验后,我于1981年入选进紫砂工艺研究所,专业从事紫砂工艺创作,至今已25年。
紫砂壶的造型丰富、式样繁多,可谓多姿多彩,其造型有借鉴古代的青铜器、古陶器、古代器物和自然界实物形态等形式,甚至包括生活中的日常器具,而处理方法和手段更是多种多样,敲、打、拍、堆、贴、捏、刮、刻等,形成一套独特的手工技艺,而这些精巧的手法和超群的技艺,在紫砂壶花货类的造型上体现得很为淋漓尽致。
紫砂花货类茶壶的造型丰富,其类型,一为直接将自然界的动植物形态,演变成为壶的造型,像佛手壶、梅桩壶、葡萄壶等,一为是在“光货”类茶壶的身筒上,选择恰当的部位,用浮雕和透雕的形式,将某种形象附贴上去(如报春壶等),或用雕塑的手法,将某种物体的形象捏塑在茶壶的嘴、把和钮上,如包袱壶、小型竹节壶等。
和谐自然而不是僵化别扭,既有花货的手法表现,也有光货的浑厚大气,于我是一举两得,一举两便,从而形成了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走出了一条适合我自己的紫砂陶艺道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已获得了完全的成功,而是激励自己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地往前进,在茶壶的造型上和成型手段、技艺上,精益求精,千锤百炼,在局部表现手法上准确、生动、多样,这样才会有更多更大的成绩。

二.体察万物,形神兼备

我开始了全手工成型的茶壶创作后,在学习中不断地训练、摸索,逐步掌握各种造型理念,将设计壶型与自然万物相结合,从生硬到熟练,终于有了一定的成果。
比如《双鱼戏水茶具》这套茶具的创作灵感源于我平时喜欢养养鱼种种花,并会经常站在鱼池边观赏鱼儿的嬉戏游动。扔几颗鱼食,鱼儿就会朝着鱼食游去,并张开小嘴仿佛一下就把鱼食吸入嘴中,接着回过身来再觅它食,并时不时得冒出几个小水泡。这一幕生动的情景,使我巧妙地运用到了紫砂壶的创作中,并汇集在《双鱼戏水》这套茶具上。在壶身上用浮雕的手法生动刻画两条对游的鱼儿,平面与立体的交叉结合,似乎是在水中游动,若隐若现。而游动的身躯带动身边泛出几朵水花,构成壶盖,壶把则以大、小双圈似鱼儿吐出的水泡。壶钮似颗水珠,还能转动,寓意“双鱼戏珠”,动静结合、惟妙惟肖。壶嘴就是我所观察到的小鱼吸食的姿态,秀美可爱,并以这种设计理念贯穿于杯盘的创作中,从而使整套作品浑然一体,营造出一幅有情有景的水墨画场景。
又如《红枫壶》,家中种有一棵“七枫”,每至秋季、满树枫叶,一片火红,煞是好看。细细观察枫叶,七片叶子分布得均衡而有节奏,惊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并决心以此作题设计了“红枫壶”。这件作品一改以往表现植物所采用走花货的路子,而着重在装饰性上。壶就象一幅装饰画,选用双色对比制作,用贴叶、粉浆的技法,在壶身形成一个凹凸层次。并很好的保留了枫叶的自然形态。以自然来表现自然,也就是“道法自然”的最高境界。没有刻意的修饰,却又不乏技法的展露,色彩简洁明快,使作品极富现代审美情趣。于传统手工艺中透显现代艺术之美,在这把壶集中得到了体现。
我认为,一个善于创作的做壶人,应该具有体察万物的观察力,同时又具备形神兼备的表现力,这样才能时刻在生动变化的大自然中获得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只有从生活、生命中获得创作源泉,才能永葆自己的艺术青春。

三.主题先行,驾驭得当

随着社会的发展,紫砂艺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舆论的关心。当今和谐盛世,社会性、文化性的大事层出不穷,必然要求紫砂艺术家用自己的作品表现社会重大题材。同时,紫砂艺术家随着自己技艺的进步,也往往有更多的命题式的创作欲望,希望有目的地进行创新表现。这种要求是自然的,但也是难的。稍有不当,就会出现理念大于艺术,题材压过表现的尴尬。此处讲一下我命题式创作紫砂茶具的一些体会,以求与方家交流。
《浪花提梁壶》的创作来源于1978年我出访澳大利亚陶艺交流会之时,所发灵感,站在悉尼雪梨歌剧院遥望大海,朵朵浪花泛过海面,岸边也不时被一个个浪花拍打,此时此境激发我的创作欲望,打算以此命题进行创作。我把提梁设计成弯曲前倾犹如一波前冲的水浪,大大增加了此壶的动感,壶身上大下小成束腰状,使壶体显得挺拔、秀美。壶嘴与提梁的结合,是一种大胆的突破,它打破传统作品中的一贯设计,而把提梁直接按于壶嘴之上、,而把壶嘴极度加长,力度增加,构思新颖。壶盖采用嵌盖结构,使之与壶身浑然一体、钮就是我所见到海浪拍岸溅起的朵朵浪花,生动形象。从整件作品中透露出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我想这和我在澳大利亚作陶艺交流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也是本人的创作生涯中一件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宜兴被称为“竹的海洋”,竹子在我们镇郊山区有着相当丰富的资源。因此,常被紫砂艺人作为表现对象,从而也在紫砂中应生出“竹货”这一单独题材名称。我故意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要创作出不同于传统的“竹货”精品。通过对生活的反复观察,对历史传统精品的反复提炼,这件不同于传统的《三十六竹》诞生了。顾名思义,这把壶是把三十六根形态不一的竹子束成而制的。它有别于传统器型中以一段竹做壶身的定式,也不同于《龙头一捆竹》这种整齐划一的布局。而是取三十六根粗细不一,高矮不等的竹子束成。这使作品更加生动,贴近生活,也是在传统观念中的一种大胆创新突破,这也是我始终坚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

结语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所创作的作品难以计数。每把茶壶的形态各异,意味着生活的多姿多样,也意味着我对生活的丰富体验,在彰显了紫砂泥丰富的表现力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代紫砂艺人的努力创作、辛勤劳动。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何挺初,男,1940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195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制壶名家吴云根,后又随裴石民学习技艺同时担任培训艺徒的辅导老师,1978年应邀赴澳大利亚参加首次陶瓷交流会,1991年参加新加坡“中国宜兴紫砂艺术家作品展”并作现场表演,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评比并获奖,多件作品被香港茶闻文物馆、中南海紫光阁、美国旧金山市博物馆藏。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7/2019-09-17/36452.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个人文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