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富比亚洲区主席黄林诗韵(Patti Wong)表示:“刚结束的香港蘇富比春拍前所未有地体现了蘇富比国际团队之紧密合作,从征集拍品到建立之客户网络方面,均于亚洲以至其他地区取得莫大的成功。本季除了重点呈献四个来自欧洲及美国之重要私人珍藏外,我们更被不少来自亚洲以外、尤其是欧洲之藏家委托拍卖各类鲜见于市场之珍品,当中涵盖中国工艺品、当代亚洲艺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钟表、洋酒及珠宝等;这些藏家都希望透过香港持续蓬勃发展之艺术市场,将自己的珍藏与广大的亚洲藏家分享。”
当代中国艺术不可小觑
在 “尤伦斯重要当代中国艺术收藏”专场中, 一共收录了尤伦斯男爵106件中国当代中国艺术作品。本场拍卖的105件作品顺利成交,总成交额达到了惊人的4亿2,700万港元,大幅超出事先估计的1亿至1亿3,000万港元至1,270万至1,670万美元。其中张晓刚油画《生生息息之爱》以7906万港元成交,创下当代中国艺术品的世界最高拍卖纪录。有11件拍品的成交价格超过1000万港元。张培力、王广义、耿建翌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同时拍出了个人世界纪录。
由于该专场创造的空前佳绩,也毫无疑问的助推了3月4日的三场当代艺术品的拍卖。其中, “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总成交额达2.36亿港元(3,024万美元),超过拍卖前估价一倍(1亿1,700万港元,创下蘇富比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历来最高总成交额。“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拍卖会”总成交额突破1亿港元(1,380万美元),为拍卖前估价的三倍(逾3,600万港元/460万美元),也刷新了蘇富比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拍卖历来最高总成交额。
中国书画仍然是拍卖场上的领跑者
香港蘇富比“中国书画”春拍果然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取得骄人业绩:257件书画作品成交,成交率为83.4 %。总成交额为6.48亿港元,比总估值的1.5亿港元净增加5亿港元,同时超过去年秋拍的4亿零700万港元,再次刷新了蘇富比中国书画拍卖的成交记录。此次拍卖有15件拍品超过千万港元,其中张大千的作品占其中三分之一,成为本场中国书画拍卖中引人瞩目的焦点。
中国书画是中华民族广大民众最为喜爱的艺术门类,拍卖市场上无论是成交数量还是成交金额,都一直占据着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主要门类和重要份额。此次强势拍卖仍然预示了中国书画的价格在相当长的时间肯定不会回落。此次拍卖虽然没有出现过亿元的拍品,但过千万的有15件之多。这应该是个积极的信号。
瓷杂大项谨慎成交
3月7日晚间在香港举行的“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拍卖,此前这场拍卖一直颇受重视,然而它未能延续中国书画和当代艺术专场的亢奋。整场拍卖最终的成交总额是3.99亿港元,远远不及事先所预估的7.1亿至10.7亿港元。这一结果似乎让人有点始料未及,因为在此前的纽约苏富比佳士得的春拍中,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一直是追捧的热点。
也许正是因为官窑市场‘过热’的原因,使藏家感到“高处不胜寒”。在市场价格迅速拉升的过程中,面对拍卖市场的价格追高局面,投资者也许有了“触顶”的担忧。此次买家出手审慎,全场的最高价是明宣德青花‘鱼藻纹’棱口洗,以5,106万港元成交,另有12件拍品过千万港元成交。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胆瓶虽然没有场内成交,但在拍卖后以私人洽购形式以2亿港元售出,这也证明这样重要的宫廷御制彩瓷,市场的公认度就是超过亿元价位。另一重点拍品明成化青花‘瓜藤纹’宫盌同样在拍卖后私人间商谈后以9,000万港元售出。
投标者对于高价拍品没有表现出冲动,而是审慎竞投。证明了瓷器市场的买家正走向成熟。同时,由于期望过高,估价过高,可能也是影响了投资者竞投的热情,使得此次交投平淡的原因之一
不可否认3月8日玫茵堂专场拍卖,买家出乎意外的冷静,多少影响了后面几场的成交, “中国宫廷艺术品”专场拍卖中几件清乾隆时期的瓷器都遭遇流派。然而这种情绪并没有太多的影响最后一场‘中国瓷器及艺术品’的拍卖。多数拍品均在估价上下成交,尚属稳健,成交率约70%。整个专场最终以5.82亿的总成交额收槌,随略微逊色于去年,也是历年第二高之总成交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