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1年9月15日,艺术北京2011·经典艺术博览会VIP预展专场在农业展览馆开幕,在举办了前两届经典北京的基础上,今年的“经典”在董梦阳那里又有了新的阐释。经典北京继续由梅赛德斯·奔驰、爱马仕和建设私人银行支持。博览会参展机构34家,将中西方古典艺术、经典现当代艺术齐聚一堂。
艺博会里画廊少 “经典”范围之广更像艺术沙龙
放眼望去整个经典北京的现场,与四月份的艺术北京当代艺博会差别不少,汽车、商业品牌、古董、拍卖公司、文化公司、媒体等各色机构将本来就不多的二十几家画廊淹没其中,又是一场跨界大行动。包括经典北京推出的教育论坛和特别活动,一场博览会俨然转变成了夹杂着商业味道的艺术沙龙。艺博会作为一个以商业为主的项目,对于学术的关注让人倍感欣慰,而更重要的则是对于艺术市场的推动、引导和藏家群体的培养、吸引。
此次艺博会VIP预展上,除了以往的俊男美女、时尚人士、明星模特等吸引眼球的人们之外,多了一个角色——喇嘛,唐卡和佛教题材绘画艺术在VIP展厅里成为重头戏,展览现场的唐卡展厅里,一位喇嘛进行现场“坛城”艺术创作,复杂细致的工序与创作者的虔诚耐心或许是唐卡绘画与修行的真谛。佛教是中国经典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题材,中国美术史里的佛教题材绘画也各有专长、不乏精品,齐白石、张大千、吴昌硕、傅抱石、吴冠中等大师们的佛教题材绘画也都有展出。
艺博会借拍卖东风 推出重量级作品
今年的经典北京除了以往合作的参展机构34家,而其中国内外画廊27家。继去年与匡时拍卖的合作之后,今年的经典北京参展名单中,拍卖公司和文化公司成为重要角色,拍卖公司借此机会将秋拍预展搬到了艺博会上,与此同时,经典北京也借了二级市场的火爆东风和拍卖公司的重量级作品让博览会很多作品成为焦点。
四家拍卖公司所带来的作品成为艺博会上的亮点。保利策划的“风筝不断线——吴冠中经典作品收藏大展(第二回)”,吴冠中的油画珍品和彩墨精品都将悉数登场。匡时推出的“与佛有因——近代名家佛教题材书画作品展”,呈现了吴昌硕、任熊、张大千、齐白石、弘一、谢稚柳、高剑父、林散之、黄胄等近代大师的佛教题材书画作品。
谈到艺博会与二级市场的合作时,董梦阳说:“其实二级市场今天在中国是最为火爆或者说最受关注的,我们也希望大家可能更多关注二级市场,我们也希望他们的影响能够带动我们的一级市场,今天我们所谓相煎何太急,的确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应该分工合作,在今天的中国有特殊性,由于二级市场受人关注,我们应该利用他们受人关注的影响带动我们的一级市场。”
吴冠中作品现场频繁出现 堪称博览会“经典”艺术家典范
在VIP展厅的佛教题材绘画展中,一幅吴冠中1985年创作的《契比僧佛》在显眼的位置,画中所绘为大足宝顶长卧空谷的大佛,与他1979年创作的《乐山大佛》堪为佛教绘画的经典。
吴冠中曾经如此描绘大足宝顶山大佛:“石山包围之中,环境偏僻幽深,远离人间,你可以认为这里就是佛境。宝顶杰作累累,自有美术史家去细数国宝,而给我最强烈感受的还是那尊卧佛。佛,崇高的佛,身躯巨大的佛,他就这样躺卧在岩石之下,是死?是生?永远那么安详!风吹,雨打,大自然的递变与他无关。岩上灌木杂树婆娑,那些垂挂下来的枝条半掩了佛的头部,是有意为他遮遮风雨吧!细细的清泉从佛的脑背后流出,绕到佛的身前,又涓涓流去,流水象征着生命吧!但愿永不枯竭。涅槃,毕竟就是死,弟子们一字儿排开,奉献着莲花香果,低头哀悼师尊的永逝。”
而在主展场之外保利拍卖推出的“风筝不断线:吴冠中经典作品收藏大展”展出了吴冠中风景画的经典力作,主要为我们熟悉的风景油画、水墨等。包括《秋瑾故居》、《初春》、《在天涯》等油画珍品,及《荷塘》、《新林》、《乌江小镇》等彩墨精品。艺融拍卖带来的5米长油画长卷巨制《长江万里图》也是展览现场亮点,雪域青松、天府梯田、巫峡女神、黄山云雾、金陵大桥、水乡粉墙、滨江灯火,以油彩绘长江全景,可谓震撼。
对于“经典”的诠释在不断改变
“经典北京”已经举办了第三届,参展作品类型也包含了中国传统佛教题材绘画、中国传统国画水墨画,18世纪以来西方经典绘画,包括巴比松画派、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等艺术流派的重要作品,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名家之作,俄罗斯马克西莫夫、梅尔尼科夫的俄罗斯经典油画,日本当代艺术等涵盖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
“经典北京”无疑与艺术北京中的当代艺术有所区分,所展示和介绍给大众的是经典的艺术,而对于“经典”的诠释和标准却很难确定。董梦阳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说:“每年在考虑经典北京的时候,我们在思考我们的经典到底是什么,从而来增加更多的内容。实事求是的将,我们每年也在不断地修正经典作品的选择,我们想选择一些在当代艺术中看不到的好作品,希望通过一些选择来将经典作品更丰富起来。”
一直以来从事于艺术收藏的演艺明星林依轮则说:“我喜欢艺术,但我认为艺术并不应该被这么明确的分类,例如传统的、当代的、经典的等,艺术是否是经典需要时间来验证。”
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对于经典的诠释是:“经典的艺术作品并不是我们现在说它好久是经典,而是需要历史的车轮走过之后,当它成为历史才能盖棺而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