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传经
今年是柘泉雅集品牌成立十周年,老字号华丰斋经理、柘泉雅集品牌创始人于化芳10月4日在柘泉居接受《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专访时表示,收藏老家具除了欣赏和使用,更重要的是适时修理。
做家具不能糊弄
初次走进柘泉居的人,都会对室内古色古香的布置、琳琅满目的古典家具赞叹不已。它的主人是北京金漆镶嵌公司华丰斋经理于化芳。
进入柘泉居,首先会被一套老中堂吸引,这是于化芳走遍大江南北寻回来的宝贝。她的收藏以中国传统红木老家具及精仿明清家具为主,在四个大开间里,摆放着于化芳从各地搜寻来的老家具,也有她自己做的金丝楠家具。其中,一件三米多长的金丝楠画案成为柘泉居会友的重要用具,画家闻立鹏、赵俊生等都曾在这张画案上挥毫泼墨。
作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于化芳主要收藏中国传统红木老家具及精仿明清家具。回忆自己收藏的经历,她觉得这是受家庭熏陶的影响。1952年出生的于化芳从小就生活在老家具的环境里,然而直到年届四十,才真正开始收藏家具。
“我和先生去拜访老领导,遇到河北一家家具厂的厂长。当时我就用二十余万元积蓄,全部买了木料。”于化芳做家具从不用次料,她认为好料资源少,但不能因此糊弄人。
“我最早做海黄和紫檀,后来好料越来越贵,于是四五年前开始做金丝楠。”于化芳钟爱金丝楠,因为金丝楠极具观赏性,“移步一景”,做出来的家具很文气,而且耐腐蚀,易于保存和养护。近些年,木料价格水涨船高,早期的金丝楠价格在几千元一方,好的一万元左右,再后来按斤卖,至今价格有十倍以上的增长。
霸气兼具实用性
于化芳经常说自己是这个行业的新人,毕竟她从事家具行业也只有20年左右的历史。王世襄在世时,好学的她经常登门求教,和王世襄的交流让她受益匪浅。
“王世襄先生说做家具一定要做精做细,不要浪费木料。做家具不能浮着,做家具要先做人,人要踏实,家具才有品位。”
于化芳陆续买了很多和家具有关的书,并经常请教同行、专家。多年来,从喜欢家具到收藏家具,再到自己做家具、修家具,她的兴趣始终不离家具文化。“我把家具当做作品来经营,自己收藏的老家具都得到了维修,这些年我也做了很多家具。”
为寻找木料,于化芳走了国内很多地方,包括甘肃、浙江、云南、福建等。即使是假期她也不闲着,是博物馆的常客。她的眼力提高很快,不知不觉地成为行家,还带动了周围的一群人一起玩家具。
“家具是综合性的,不能光有霸气,还要有实用性,可看,可用,可升值。在收藏的同时,也要使用它。我过去偏重实践,现在回头做理论。”于化芳说。
老家具维修大有市场
近几年,于化芳不再热衷于“收”和“藏”,而是越来越痴迷于“修”和“做”,尤其是修老家具。在周围的朋友和熟人中间,她已是公认的“修活儿的行家”,甚至不时有素不相识者慕名登门求助。
“修是当务之急!现在大家喜欢收藏古典家具,大多图的是挣钱,但不该忽略了修。红木家具受温度、湿度、气候的影响很大,日久天长养护不当就会开裂。”于化芳说,卖家往往只管销售不管维修,其实,修比卖还重要。
现在维修老家具的人才青黄不接。于化芳直言不讳,接活儿的多,但修得好的太少。很多人只是做表面文章,浮皮潦草地修点皮毛,里头的毛病没多久又出来了,这是最唬人的。真正修得好的则不会做假,要实实在在、治根治本地修活儿,做到修旧如旧、完好如初。
修家具通常需要祖传的手艺,于化芳有一套班子专门负责修理古典家具,而她本人就是这个班子的智囊。
老家具越来越少,如果不修,这些老家具将面临只能烧火的命运。看到一件件被修复好的家具,于化芳心里充满了喜爱。她觉得修家具赚不了多少钱,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欢,“越修越敢修,越修越上瘾,别人喜欢我修的活儿,这也是一种乐趣。”而修活儿的匠人须有悟性,要有好师傅带。
于化芳很希望修家具作为一个行业能通过自己的推广得以复兴,让更多的老家具可以完好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