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晋国兴衰
西周初年,周成王将自己同母的兄弟叔虞分封到今山西南部故唐国之地,由此开创了晋国600年历史之端。叔虞死后,其子燮父继位,改唐为晋。
西周末年,周幽王荒淫无道,王室内乱,犬戎进犯京畿。公元前771年,晋文侯率军与郑武公、秦襄公等合力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历史进入春秋时期,晋国始强。
文侯之子昭侯继位后,封其叔叔成师于曲沃,不久,曲沃影响力不断增强,大有取代晋国公室之势。公元前678年,曲沃第三位继任者曲沃武公彻底消灭晋国公室,成为晋国国君,并得到周王室正式册封,称为晋武公。
晋献公时,对内发展经济,对外开疆拓土,其子文公重用贤能,励精图治,大力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高举“尊王攘夷”的旗帜,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第二个春秋霸主,版图扩大至山西大部和河北、河南、陕西的部分地区,俨然成为中国北方第一大国。晋国霸业历经文公、襄公、景公、厉公、悼公延续七十余年之久。
至春秋晚期,晋国公室式微,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加剧,军政实权由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魏氏、韩氏六卿专政,卿族之间为了争夺权力和土地进行了残酷的斗争,晋国的霸主地位逐渐被削弱,最终形成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局面。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周天子封为诸侯,后韩、赵、魏灭晋,至公元前376年晋国彻底灭亡。韩赵魏三国承续晋国余脉,各自发展,变革图强,史称“三晋”。
晋国立国之初,只是 “河、汾之东,方百里”的一个小国,经过历代晋侯励精图治的发展,终于在春秋中期建立了晋国霸业,为后人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晋文化,至战国初期,虽晋国灭亡,但是在三晋大地上,晋国的文化被韩赵魏三家继承并延续下去。
二、晋系青铜器的发现与特点
20世纪50年代以来,曲沃晋侯墓地、绛县横水墓地、侯马晋国遗址、太原赵卿墓地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向我们揭示了晋国曾经的辉煌,其中数量众多的青铜器将晋系青铜器的面貌越来越清晰地呈现于世人面前。
1962年,在山西省南部的曲沃县曲村和翼城县天马村一带,发现了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的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大型遗址,即天马——曲村遗址。遗址由居住区和墓葬两大部分组成。晋侯墓地位于遗址的中心地带,1992年--2000年共发现晋侯及其夫人墓葬共19座,其中晋侯墓9座,出土数量众多的青铜器和玉器,数十件青铜器铸有铭文,时代从西周早期到春秋时期。天马——曲村遗址和晋侯墓地的发现证实,这里就是晋国的始封地,也是晋国早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横水西周墓地位于山西运城市绛县横水镇北,2004年开始发掘,截至2005年底,共清理墓葬110余座,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玉器、漆木器等文物。其中M1、M2的墓主为倗国国君倗伯夫妇。倗国,不见于史籍记载,位于晋国西南,是西周中期的诸侯国之一,约春秋早期为晋所灭。
在山西省闻喜县上郭村和邱家庄一带,也发现了大型城址与墓葬,1974年开始发掘、清理。根据地望并结合文献分析,这里应该是春秋时期的曲沃城。墓葬多为中小型,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其中青铜器铸造工艺精湛,艺术价值颇高。
1952年,在山西省侯马市发现了规模宏大的侯马晋国遗址,面积近40平方公里,1959年又在其附近发现了晋国上马墓地。公元前585年,晋景公迁都新田,侯马即晋都新田所在,至公元前376年晋国彻底灭亡,这里一直是晋国政治、经济、商业、文化的中心。其中铸铜作坊遗址,发现了数以万计的铸铜陶范,其保存之完整,出土遗物之丰富,为我们了解古代铸铜工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988年在太原南郊金胜村发掘了一座三重棺椁的大型积石积炭木椁墓,墓外附有110平方米的大型车马坑。随葬器物3400多件,其中青铜器1400余件,其墓主为春秋晚期晋国正卿赵简子(鞅)。赵卿墓是目前所见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高级贵族墓葬。,这既反映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亦反映出赵卿在晋国的显赫地位。
晋国是西周的同姓封国,地理位置位于王畿周围,北临戎狄。两周时期晋国一直与周王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青铜器也基本与王畿地区保持高度的一致。但是也能看到许多独具特色的器物,比如大量的鸟兽尊,其中鸟尊富丽堂皇,兔尊仅见于晋国,还有一些精巧的方盒形器,比如刖人守囿小车等,都不见于其他地区。到了春秋时期,文公称霸,晋国的物质文化水平达到了鼎盛时期,同时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晋系青铜器中融入了很多中原文化之外的因素,比如赵卿墓出土的环形首剑、管状銎戈等,带有明显的北方草原地区的文化特色,还有一些代表了南方楚文化及吴越地区文化的器物,比如上马墓地出土的蟠螭纹罍,具有典型的楚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