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是全民收藏的时代,却有那么一群骗子,将犯罪的黑手伸向了文玩市场。没有一笔拍卖成交,却能赚取千万鉴定费;并不复杂的蒙骗把戏,却引得成千上万人落入陷阱。近日,上海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了上海最大规模的文玩诈骗打击行动始末,揭秘上海古玩市场的收购骗局。经过警方排查,全市正常经营的文物拍卖展示公司共有55家,而在警方的集中打击行动中却有26家公司“倒下”,占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为何文玩市场成了骗子横行之所在,警方表示,文玩是一个特殊的行当,藏品的价格极不确定,而文玩鉴定方面的相关法律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缺乏准入门槛,缺乏鉴定标准,就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鉴定专家”走眼 高昂“鉴定费”打水漂
王先生是陕西人,家中有一枚祖传的“大龙”银元,有人说挺值钱,也有人说没人要。王先生一直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靠这个“传家宝”发笔横财,却苦无好的销售渠道。有一天,他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个艺术品展示公司的广告。抱着试一试的心情,他和该公司的客服联系上了。“你这个银元是个好东西,肯定要值上百万。”客服“很懂行”,一看照片就告诉他很可能是真品,要价值百万。“但要明确价值,还必须看到实物。”客服的话激起了王先生的强烈兴趣,他二话不说就答应到这家艺术品公司“鉴宝”。
几天后王先生带着自己的宝贝银元兴冲冲地来到上海。看到位于闹市区高档写字楼中的艺术品公司气派非凡,王先生更感觉这家公司“靠谱”。而公司则为王先生请到了来自故宫博物院的“鉴定专家”。付了600元初检费后,“鉴定专家”“掌眼”后的判断让王先生喜出望外:是真品,可以拍到200万元左右。
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一个买家一眼相中了他的宝贝,愿意出180万元购买。在艺术品公司的撮合下,双方进行了磋商。王先生与艺术品公司签订了买卖合同。但买家同时提出了一个要求,要王先生到指定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出具权威的鉴定结果,以保证宝贝的年份、成色达到要求。
王先生欣然同意,交了1万元的鉴定费后,鉴定结果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之前的“鉴定专家”走眼了,这枚“大龙”含银量达不到标准,是假货。这场交易也就此落空,王先生交的鉴定费也打了水漂。大受打击的王先生只能郁闷地回了老家。不甘心之余,他又在网上检索相关资料,却偶然发现和他具有同样经历的人竟然有一大群。他们都是被一些艺术品收藏公司发布的网上广告所吸引,带着自己的藏品前来委托艺术品公司拍卖。经过公司的介绍,这些藏品都能找到“买家”,而且出价不菲。随后公司安排买卖双方见面,“买家”会提出,需要一份鉴定书保证藏品品质。虽然鉴定费用极为高昂,但眼见藏品能卖出天价,不少收藏者都会选择签订委托鉴定和拍卖协议。然而鉴定的结果无一例外,藏品都达不到“买家”提出的要求。
“艺术品公司”泛滥 竟成诈骗产业链
去年底以来,上海公安机关连续收到信访、举报,反映本市文玩艺术品流通领域存在经济犯罪嫌疑,手段、影响极其隐蔽及恶劣。据调查,这类公司一般注册为从事收藏品展示展览的公司并租下高档商铺,打造成上百平米的展示厅,最后通过网络大肆宣传。他们通过网络论坛、电话或微信寻觅被害人,用免费展示、高价代售等方式吸引了不少收藏爱好者。该类团伙有正规客服代表与被害人联系,说对方藏品价值百万,引诱当事人到上海来和服务人员接头。把人带到经营场所后,由戴VIP牌子的工作人员来与之商谈,甚至宣称这类东西在市面上很少、很抢手,很多财团有意向了,马云、威廉王子会来参加拍卖,等等。
为此,上海经侦警方决定,从今年1月起在全市范围开展严厉打击整治文玩艺术品流通领域合同诈骗犯罪专项行动,旨在全链条彻底摧毁这一诈骗产业链。为了精确打击,警方通过对全市近百家文玩艺术品流通服务类企业开展全面排查,结合110报警、工商举报等相关信息,在全市共梳理出20多个犯罪手法恶劣、作案规模较大的诈骗犯罪平台,通过对这些信息深度整合,先后成功发现了上海国尊、厚宝、君御公司等十余个类似团伙。
3月17日,在市公安局的统一指挥下,在市、区两级工商部门的配合下,市局经侦总队会同全市15家分局,首次以大兵团、多警种合成作战模式开展集中收网打击行动,现场控制、甄别近800人,一举捣毁26个团伙开设的35处犯罪窝点,当日抓获犯罪嫌疑人450名(刑拘370余名,取保候审70余名),涉案金额逾5000万元。
骗局环环相扣 受害人维权困难
据介绍,此类犯罪团伙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他们通过设立藏品流通中介企业及境外机构,勾结不法检测机构,聘用社会闲散人员假扮藏品买家、鉴定师和评估师等,假借提供藏品鉴定、检测、评估、展览和拍卖服务名义,骗取受害群众鉴定费、检测费、展览费和拍卖费等各种服务费用。更有甚者,有部分犯罪团伙采取暴力、恐吓等手段,拒不退还受害群众被骗资金。侦查员告诉记者:“据我们后期了解,信访、举报的是少数,而更多的受害者在发现被骗后经过交涉往往能拿回一些款项而不了了之; 有的受害者则受到犯罪团伙的暴力恐吓而不敢报案。”
此类文玩骗局的诈骗手法说穿了并不复杂,但相当隐蔽,看似一场普通的失败交易,其实是由艺术品公司与鉴定公司一唱一和,通过控制检测报告共同演绎的一场骗局。虽然事先的协议中标明了成交的价格,但是仔细推敲协议内容后不难发现,一旦藏品达不到协议中的品质要求,交易失败的原因将全部归咎于卖家,且鉴定费也概不退还。虽然藏品物归原主,但这场骗局真正的目标其实是被害人支付的高昂鉴定费。如果不是掌握了整个市场的情况,仅从鉴定、展览、拍卖等单个行为来看,实施犯罪的每一步都看似没什么问题,即使打民事官司,也很难胜诉。
据悉,这类公司起初在上海并不算多,但因为钱很好赚,有的人到了公司几个月后,发现大有可为,就辞职出去单干,加上开设一个公司的成本很低,从工商注册到正式开张可能只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于是越来越多的骗子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年初的排查来看,上海市像这种文物拍卖展示公司一共有99家,正常经营的为55家,这次被打击掉近一半。
群众演员“挑大梁”
这些骗子公司能够轻易获得被害人的信任,还在于它们的精心包装。这些公司喜欢挑选上海各个重点商圈、繁华区域租用高端写字楼为办公场地,造成公司实力强的假象,以此迷惑被害人。一看到收藏人拿着藏品上门,他们第一步要问的,就是对方是哪里人,因为飞机票等高额成本很容易为被害人制造障碍,避免被害人经常来往上海现场参与展示与拍卖,被骗了也只能郁郁离去。
为了编织精美的骗局,诈骗团伙聘用社会闲散人员或境外人员假扮藏品买家、文物鉴定师、评估师或竞拍人员。一名外国的退休飞行员在这次行动中落网,不久前他应聘成了“文物买家”,报酬是每天600元,他的工作就是在初步鉴定后,与受害人“谈生意”。骗子公司在演戏前,还会对这些群演进行简单培训,教授话术,如何环环相扣骗取被害人信任,进而收取各种费用。
为了让拍卖更像一回事,有些公司甚至有了“升级版”。骗子公司不惜成本地布置场地拍摄一场大戏,将拍卖的戏码延伸到了境外,他们在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所谓的拍卖会。但现场举牌的也全是请来的“托”,依据肤色演技给酬劳。让一些付出高额拍卖服务费的被害人相信他们已经为其开展展示和拍卖服务,只是最终没有成交。而这些视频也被他们放在网站上,作为进一步吸引被害人的工具。真正委托拍卖的藏品自然会在这些拍卖会上因各种原因流拍。
不但卖家是托,连之前所谓的鉴定专家也是托,所谓故宫博物院的专业人士其实只是一个农民。“他对文物常识一窍不通,他的说辞都是提前设计并编好的。”侦查员告诉记者。
文玩鉴定游走灰色地带
在全民收藏时代,鉴定专家层出不穷,真假难辨。“文物流通领域有三个不确定性:一是文物价值的不确定性,因为文物鉴定需要资深的阅历和丰富的知识来支撑,而且很多时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难有准确的鉴定结果,不法分子就利用这个信口雌黄,随意鉴定; 二是拍卖结果的不确定性,不法分子利用这个随意左右结果达到诈骗目的; 三是文物流通领域服务收费的不确定性,至今物价部门也没有对这些服务项目定价,不法分子就可以哄抬价格达到诈骗目的。”警方介绍说。
由于文玩是个特殊的行当,文玩鉴定无门槛、无标准、无责任的状态,包括鉴定环节在内的民间文物流通,处于法律的空白地带,发生纠纷、打官司都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依据,众多的古玩市场、鉴定机构只有工商执照,游离在文物部门监管之外。加之工商部门试点注册资金认缴制以后,这些团伙不用缴纳任何注册资金就能成立各种文化传播公司、拍卖公司等。文玩鉴定基本没有准入门槛,也缺乏相应标准,只需要买一台鉴定仪装装样子,就可以轻而易举收取一笔鉴定费。因此,违法成本极低。
当然,很多被害人也是出于“捡漏”心理,才会相信骗子随口报出的高价。上海市经侦总队副总队长李伟军建议,设置门槛、加强监管,建立文玩流通领域的长效管理机制,构建鉴定行业的诚信体系,从源头上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