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国际拍卖公司将于6月21日在该市举行春季拍卖会。这次拍卖会将分为“中国书画”、“中国油画”、“紫禁钩沉”、“珠山掇英及瓷玉”、“文玩清供及古董”五个专场,以“真、稀、孤、精”为特色,推出进千件各类拍品,其中不少是征集自海外的回流孤品。
在这些海外回流的孤品中,最为业界瞩目的是一件产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蓝釉地描金彩开光山水人物纹四方委角觚”。
这件乾隆花觚高63厘米、口径33厘米、底径24.5厘米,呈四方倭角形,撇口,直腹,腹至胫外撇。外壁模印有桃形开光,通体施以蓝釉,觚壁上绘有八幅真金彩绘,主题包括东坡夜游赤壁、雉鸡牡丹、玉兰花纹等,辅以折枝花卉、锦地纹等。整体来看,该觚蓝釉明艳、金彩富丽、体态硕大、气质雍容高雅,不像民间所用器皿。据天津国拍公司介绍,该珍品此次的起拍价格将在40万到60万左右。
这件海外回流花觚由北欧丹麦运来,其拥有者为旅欧华人吴建明先生。记者从天津国拍公司了解到,吴建明先生为福建人,1986年旅居海外,最初经营餐饮业,创业有成后,出于兴趣的缘故,经常到欧盟各个古董商店、跳蚤市场和拍卖公司寻访古玩。逐渐地,他发现许多非常精美的中国文物流落在欧洲市场,这使他非常难过,继而他决定以自己有限的财力来购买流落在海外的中国文物。据天津国拍公司的高主任介绍,为了这一爱好,吴建明先生55岁后卖掉了经营得很好的两家餐馆,专心从事文物挖掘工作。
此次参与拍卖的这件乾隆花觚就是他在瑞典古玩经营者的介绍下发现购得的,此前,这件罕见的乾隆花觚在瑞典南部的一座古堡内静蹲了近百年。
名词解释:
1、蓝釉又可分为孔雀蓝、霁蓝、天蓝和洒蓝。此乾隆花觚为霁蓝釉。霁蓝又叫积蓝、祭蓝,其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亦比较稳定。霁蓝釉盛于明代宣德朝,《南窑笔记》中把它和霁红、甜白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霁蓝器物除了单色釉外,往往用金彩来装饰,还有刻、印暗花的。宣德时的产品以暗花为多。清康熙时的霁蓝亦颇有成就,其薄釉者无开片,釉色较昏暗。
2、觚为中国古代陶瓷的典型器物,新石器时代马家滨文化遗址曾出土有陶质器,夏商时较为流行,陶质觚多以青铜股为宗。瓷觚,元代景德镇有烧制,明清时期较为流行。觚有圆形、方形、四方倭角形灯,以圆形器为多见。方形器物因造型时将坯泥制成片状粘结而成,制作工艺较圆器复杂。明人王世懋《窥天外乘》记有“盖窑器圆者,镟之立就,倏忽若神;独方物及至小,亦须手捻而成,最难完整,供御大率十而不能一二,余者皆置之无用”。反映出方兴起的烧制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