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0年拍卖市场,20世纪初至建国前的早期油画屡创高价并吸引到内地藏家们的注意,中国早期油画渐升为热点。针对早期油画的市场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与匡时拍卖尤永在2011年3月29日展开了讨论,这次的讨论主要围绕老油画为什么在藏家谨慎的市场中取得如此醒目的成绩?以及早期油画的话语权是否已然西转东风呢?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画家的作品在内地市场受到追捧?
尤永和赵力对于“为什么在当代艺术的热潮过后市场渐渐转向了海外华人大师”进行了分析。首先在著录方面,以常玉、朱德群和赵无极为代表的海外华人大师都有着清晰的著录以及学术梳理,由于80至90年代初台湾藏家在全球范围内收集早期油画作品和梳理其背景资料,这类大师的每一幅作品都可经考证,因此买家对于这类作品无须有假货的担忧。其次是中国早期油画作品的稀缺性,在百余年的中国油画发展史中早期油画身份的稀少,若以千余年中国书画历史相比,早期的油画作品就相当于珍贵的宋元时期书画一般,代表着中国油画最初的探索过程以及变化。
海外华人大师的作品在内地与国际市场的差异性的原因?
可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五年来中国内地拍卖市场也兴起了老油画的热潮,但是相较于港台地区主导的早期油画市场,内地老油画拍卖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纵观2010年老油画拍卖数据,前12名早期油画作品成交价中仅仅有四幅作品是在内地拍卖公司成交。赵力先生针对被港台地区主导的早期油画市场总结了几个主要主要因素。不同于内地地区近年才开始,有着全亚洲高端藏家最集中的台湾地区在20年前亚洲经济飞速增长时就开始收藏早期油画作品(以帝门画廊和大未来画廊为代表),大量的早期油画作品都集中在港台地区。而在海外拍卖行进入香港地区之后,早期油画也由于其清晰的学术梳理和重要价值被香港拍卖行所重视,香港苏富比以及佳士得更是在多年前就开设了20世纪中国艺术专场。而内地却未出现这样专业美术馆级别的收藏家,大多内地藏家都偏好于稀少的古代绘画珍品以及暴涨的当代艺术作品,更令人无奈的是内地藏家们并未意识到早期油画对于中国油画的重要性,因此即使是罕见并有着重要学术价值的早期油画作品在内地拍卖也因为不被藏家所熟知便只得以较低的价格被港台买家收走。
海外华人大师作品的话语权已然西转东风?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内地拍卖公司也渐渐开始抢占早期油画这一价值匪浅的版块。尤永先生提出,虽然内地拍卖公司并未能较早的开展早期油画方面的工作,但与海外拍卖公司相比我们仍有着强大的优势。国内的学术资料是查证早期油画学术资料的强大后备,而拍卖公司的专业性挖掘上也有着巨大潜力,并且随着内地艺术文化活动的推广以及内地收藏家对于早期油画认识的加深,内地的拍卖行也在竭尽所能的争取到最好的早期油画作品。虽然征集早期油画作品仍需要努力,但回顾这几年内地拍卖行早期油画的拍卖结果,刘海粟《圣扬乔而夫飞瀑》以202万成交,关良的《灵岩山》以403.2万成交,2011年匡时春拍中也推出了常玉的《曲腿马》(著录于《约翰.法兰寇收藏之常玉作品),由此我们可以期待内地拍卖公司对于早期油画版块更多的开发以及扩大。至于早期油画的话语权问题,那当然也是显而易见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