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文化 > 文化艺术网

摩尼教在泉州传播历史见证

这只刻有“明教会”三字的黑釉碗(见图),口径18.5厘米,高6.5厘米,胎质较粗松,斜腹,胎浅灰色,施黑釉,介于陶与瓷之间,碗内壁阴刻楷书“明教会”,为当时明教教徒定烧食具。

  该碗是1979年在草庵附近考古发现的,现藏于晋江博物馆;同时出土60多块黑釉瓷片,其中13块残缺瓷片分别可见“明”、“教”、“会”字样,1982年、1984年在磁灶大树威古窑址又相继发现明教会黑釉瓷残片,与草庵出土的黑釉碗一模一样。可见草庵的黑釉碗系出自磁灶古窑址,为明教会统一烧制的食具(参见黄世春著《从明教会碗的出土试论福建摩尼教兴盛之年代》,晋江文管会1987年编印《磁灶窑址》)。这些遗物的发现,说明摩尼教当时人多势众、组织严密、宗教活动频繁;同时表明晋江一带作为摩尼教传播和活动中心曾经一度鼎盛和辉煌,以至要向窑场订制饮食器具,供宗教活动之用。

  宋元时期,泉州海上交通贸易日益频繁,泉州成为世界闻名的“东方大港”, 各种外来宗教在当地落足。据文献考证摩尼教是公元三世纪的时候,由波斯人摩尼所创立的。其教义是糅合佛教、基督教、祆教而成的,公元六至七世纪的时候,传入中国,教义是崇尚光明,反对黑暗,也称“明教”。明初,由于明太祖嫌其教义上逼国号,遂下令驱逐其教徒,毁其教寺,摩尼教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被其他宗教所融合。因此,泉州晋江草庵寺成为明教在全世界唯一遗留的我国仅存完整的摩尼教珍贵史迹,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之重要实物依据。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我明教。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这便是金庸笔下豪杰云集的中土明教的宗旨。2004年金庸来到草庵时就感慨:“草庵说明明教不是我杜撰的。”并欣然为晋江市博物馆题写了“熊熊尊火光明之神”的墨宝。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cangbaoge/10/2019-09-17/32999.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文化艺术网最新 文化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