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标识顿时吸引了我的兴趣。
这枚大清银行兑换券一面为中文,一面为英文,正面是“大清银行兑换券”、“壹佰圆”字样,仔细看看纸币背面的英文,竟然明白无误地印着“ONEHUNDRLDDOLLARS”。现在中美交流日益频繁,就连我们单位的保洁阿姨都知道美元念“刀”,而这枚印刷自1909年的中国纸币上却分明印着“一百刀”,这中间一定有段不寻常的历史。
众所周知,美元作为近代象征政权与价值的纸币印刷技术成为各国银行金融业的样板,而其在纸币上印刷“人像”的传统更为世界各国所采用。见过美元的朋友都知道,上面有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几位总统的头像。颇有意思的是,这枚大清银行兑换券样币上印刷有一个头戴传统帽饰的长胡须老头,查阅资料才知道竟是李鸿章。
李鸿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是近代史上无法绕过的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但因其代表晚清政府签订众多不平等条约而被斥为“卖国贼”。想来李鸿章在清朝晚期权倾一时,竟然和美国总统一样被印上纸币,可谓荣耀至极无出其右。
不管是宝钞、银票还是银行兑换券,都属于纸币的范畴,而一个国家纸币的发行,象征着一个国家的权利和信用。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摇摇欲坠的历程中,不管是洋务派还是保守派,都不希望混乱无序的货币体系成为压倒大象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从宣统元年开始就发行了一套特殊的货币——兑换券。不管效用如何,这枚被收藏界称为“李像”的大清银行兑换券,也曾伴随近代中国银行史走过不平凡的历程。
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设立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的中央银行。光绪三十四年因户部改度支部,户部银行亦改称大清银行。银行成立之初,发行了银两票及银元兑换券。其中银元兑换券面值分为壹圆、伍圆、拾圆共三种。度支部为征求纸币图案及颜色的意见,曾印制了八套三十二张试色样票,其设计大方,色彩鲜艳,印刷精致逗人喜爱,故素为集钞者所珍视。这枚印刷自宣统元年的“李像”一百元样币即为此等样票。值得说明的是,这套纸币是由美国设计师所设计,当时的汇率制度尚不完善,也无怪乎中国纸币后会有“DOLLAR”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