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内心深处一直向往……
W:给我讲讲你的画。
Z:《初熟的果子》,圣经里多次出现“初熟的果子”这个词,果子象征人的生命。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朋友去郊区采摘,回来后构思了这幅画。我对田园有特别的感情,这和儿时的经历有关。我的家处于城郊,那是一个厂区,周围都是农田、山丘,我小时侯游戏的地方是在田园里、山丘上。如今离开家乡已经十多年了,却不知不觉在画中出现心中的田园和起伏的山峦。我让妻子摆了这样的动作,人物是直接写生的,画得很顺畅。环境是根据需要找一种和谐平衡的关系,有些写意的因素。我希望画出纯洁、朴素的美感。当时想画得深入、充分,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能画够就送去参加美展,结果反应挺好,还获了奖。
W:《晨祷》这张画等于是你的艺术分水岭,你怎么成为一个基督徒的?
Z:没有特别的原因。是一个同事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聚会,当时觉得这个世界这么繁杂、喧嚣,居然还有这样一群人在那儿唱着赞美诗,脸上洋溢着和平、灿烂的笑容。这种彼此真诚关爱的环境,一下子感动了我,于是融入到那个氛围里面,很自然。
W:这幅画动作的含义很明确。
Z:也是画的我的爱人,当时我画的时候很感动,很投入。因为刚刚接触信仰,有火热的激情在里面。
W:这张画等于是你皈依宗教的标志?
Z:可以这么说。
W:后来的画都不是以纯粹的宗教礼仪形式出现的。
Z:是的。我希望通过普通的、平凡的对象传递这样的信息。这幅画很小,里面的陶杯是我从士进那儿借的,但是我画的和他不一样,他画的很精到。我是通过陶杯想到最后的晚餐,耶稣用的圣餐杯。画得很即兴,我觉得这样能把我的感受画得更纯粹。
W:是宗教使你把小时候对自然的迷恋和一系列果实结合在一起?
Z:《圣经》里有一句话: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各样的果子是我喜欢表现的内容,它们形状、色彩、味道各不相同,有些香甜可口,有些生涩酸苦。人的生命何尝不是这样?人们常把“心”比作“田”,称之为“心田”。我们是否在认真地经营、耕种自己的这片田地?我们曾经种下过或者将要种下什么?是积极还是虚空;是感恩还是抱怨;是喜乐还是忧愁;是诚实还是虚伪;是爱还是恨?总之,我们种下了什么,必然也要收什么。恐怕没有人愿意自己的田地荒芜,成为荆棘杂草丛生的废弃之地。人人都希望让人品尝自己成熟香甜的生命之果。
W:我以前看到你这些画的时候,只是感觉它非常温暖,亲切和明媚,但是我从来不知道你背后另有一层含义。如果没你这样的知识背景,会不会跟你有相反的看法?
Z:我想不会。你的生活,你的生命本身就是见证。画如其人,别人可能不清楚你怎么想,但他会从你的画里感到一种力量。我觉得有机会把我的体验通过画面跟人去分享是一件美好的事。我一直带着祷告的心面对每一幅画。
W:《山高水长》这张画不了解的人也能看到非常鲜明的情绪在里面。
Z:这张画的是我的爱人和孩子,女儿现在快四岁了,这是今年画的。这也是画我的心路历程。人的生命不断在寻求一个高度,可生命之路,有山有谷,有崎岖有坎坷,通过画母爱,我想画出宇宙间的大爱。她们在往山上走,经过了山谷,到达栖息之地,面对前面的道路,充满确信、盼望和爱。这种爱贯穿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我愿意在我的画里表现田园、庄稼、收割,因为这里有我心灵深处的家。我向往和谐、宁静、美好的家园,虽然身在都市,心却常常被一个美好的家乡吸引,这里没有喧嚣、没有烦躁、没有愁苦、没有悲伤,现实生活中也许并不存在,我愿意在画中不懈地追求。
W:你的技法前后有一些变化。
Z:有,但不是很明显。从美院毕业以后我对中国画写意的东西,笔墨的东西有兴趣,想用油彩追求笔墨的效果,以油代墨,我的画都是以见笔触的方式表达。后来我开始用点,追求浑厚,一遍遍地画,层次比较多,我想画的更饱满一点。
W:评价一下你自己的画?
Z:艺术最好由别人去评判。从学生时代到现在,基本上没有大起大落的变化,总是顺应自己心性往前走。别人从我的画里能看到安宁与平和,看到一些美善的东西,我努力想画得更好。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