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日的灯谜到带有双关语的吉祥图像,从异体字的书写到用象形字构成文字画,中国文字的千变万化形成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之一。8月2日,著名书法史学家白谦慎先生做客何香凝美术馆,通过对古代文字游戏现象的梳理,分析这种文字游戏和文化风气、学术思想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讨论它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现为波士顿大学终身教授的白谦慎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在美国罗格斯大学学习政治学期间决定转入耶鲁大学,师从班宗华教授,进行书法史的研究,并最终获得艺术史博士学位。谈起专业上的转向,白谦慎说:“全是因为中国文字太好玩了。”
追古人——
文字游戏随处可见
说起中国文字的“好玩”,白谦慎上追远古,下达当今,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视觉文化中,列举出比比皆是的文字游戏。从最简单的“年年有‘鱼’”到最复杂的“方块英文”,从远古到当代,人们玩弄文字的兴致始终不减,这样一个和中国语言文字息息相关的十分特殊的文化现象,让研究书法艺术的白谦慎看到了中国当代书法命运的转机。
一幅画着一片竹林和一只狗的画,题跋上写着《一笑图》,看起来风牛马不相及,事实上,是古人利用拆字的方法把“笑”字拆成了“竹”和“犬”两个字。很多古代绘画带有文字游戏的色彩,著名的《三猿得鹭图》上画的是三只猿猴在追逐一只白鹭,这里利用了汉字的谐音,通的是一句吉祥的祝福“三元得路”。以鹌鹑和禾苗为意象的“安和图”、以山峰和猴子为意象的“封侯图”……类似这样的文字游戏,在古代中国的艺术作品中随处可见。除此之外,明末清初以后,崇尚新奇的美学风气兴起,越来越多的异体字出现在书法作品中,把对文字的考据推向高潮。这些存在于艺术历史中大量的文字游戏,总能带给人们对古代书法文字乃至传统文化的亲切感,进而拉近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距离。
传西方——
美国开课场场爆满
在学术研究之外,白谦慎先生一直积极致力于向西方一般民众介绍中国书法篆刻艺术。他先后在四所美国高校教授中国书法,并在大中小学和博物馆演讲示范中国书法篆刻,对推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书法的魅力:“我在美国开设的书法课几乎场场爆满,学生大多数是白人,在美国,书法比中国画更受欢迎。”
无论在东方、西方,书法艺术都被公认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在当代艺术领域,成功运用文字游戏的艺术家更是在东西方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艺术家徐冰就是这样一个典范。2002年,他把自己在美国的个人展览命名为《文字游戏》,他的经典作品也多来源于对文字的把玩。他把26个英文字母写成方块字的形状,再用汉字的构成方式把它们组合成词语,他甚至把这种文字编成字帖,教小孩子学习,据说有的孩子后来还能用这种文字和他通信。这个作品被他命名为《方块英文》。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设计师学会用现代审美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国文字之美。
探前路——
书法命运或有改观
随着电脑广泛使用,毛笔逐渐退出日常生活的舞台,随着整个文化环境的变化,书法这种古老的艺术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有些悲观的书法家、学者甚至认为,这个时代难以产生书法大家,书法创作已经再也不可能超越前代,对于这个问题,白谦慎没有给出肯定的回答,他只是说:“中国正处在一个巨变时期,以后怎么样谁也不知道。要走传统的路超越前代确实很难,但如果我们重新制定游戏规则呢,那也可能有不同的结果。”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白谦慎力图说明中国的文字游戏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在社会各界有广泛的运用,所以如今才能够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资源,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中国书法的命运很可能会有改观。
白谦慎
书法论点滴
关于研究误区
——对书学研究方法的关注和讨论,应避免造成这样的印象,即中国书法研究发展在目前的关键或当务之急是解决研究方法的问题。在我看来,文献资料(包括文字和图版资料)的整理、出版以及现代学术体制与学术规范的建立和健全,对推动中国书学研究和深入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研究方法
——国外书法研究的方法与国内不同,国内主要偏重于从美学的角度研究,国外则偏重于社会学的角度。上世纪80年代以前在美国对于中国书法偏重于形式上的分析,蛮像美学研究的,但80年代以后,这种方法就逐渐取消了,社会学的方法取而代之。
我自己书法研究的对话对象既是中国的学术界也包括西方的学术界,我希望自己游离于这两者之间。
关于民间书法
——以我研究的书法艺术而论,中国文联属下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名曰人民团体,实则官办机构。如果中国书协求贤若渴,希望把有水平的书法家、有影响的书法社团都接纳到书协中,心态固然可嘉,但对艺术的发展未必是好事。如今社会与文化日趋多元,民间社团不少,平时的切磋技艺、联络感情,常在此中进行。从长远来看,在中国走向更为开放和民主的进程中,通过结社来逐步扩大民众自我管理的空间,促进政府和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是重要的一步。
白谦慎著
《傅山的世界》
人物链接
白谦慎,1955年4月生于天津,祖籍福建安溪。在上海接受小学与中学教育。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后赴美国罗格斯大学攻读比较政治博士学位,1990年获硕士学位后转至耶鲁大学攻读艺术史,1993年获硕士学位,1996年获博士学位,1990至2000年,为盖梯基金会博士后。现为波士顿大学终身教授。
主要中英文著作有《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天倪——王方宇、沈慧藏八大山人书画》、《傅山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等。
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