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滨,山东人。任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中国大学生在线”副理事长,《视野》杂志主编。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电视台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甘肃省丝绸之路协会副会长等。
一壶谁置百仞峰,千丈岩泉落彩虹。白练重重碧天挂,惊涛怒起万山空。———自作诗《观天台山铜壶滴漏》
著名书法家李恒滨先生,近年来在书法领域取得了许多成绩。日前,就书法教育及当代大学生艺术教育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李老师你好!我们知道您是理工科出身的研究员,又长期从事高校管理工作,什么原因使您热爱书法,并且取得很多成绩?
李恒滨(以下简称李):关于书法,我是从兴趣开始的,后来体会到学习书法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自身人文素质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而这又是做好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这样就坚持下来了。而且我觉得书法确实可以起到陶冶性情、变化气质、积累知识、丰富人生的作用,对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记:书法是和诗歌、绘画、音乐具有同等地位的被列入艺术范围的艺术品类,是我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请您谈一下对书法艺术的认识。
李: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称中国书法是“艺中之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人的文明标志和象征。我们巍巍中华泱漭于世,成为连绵5000年而从未中断的人类文明的奇迹,这其中中华文化是主要的支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是文化一词的真正含义。能集中体现中华文化的艺术形式是什么?认为是书法一点也不为过,因其载体是汉字。记得鲁迅先生说过,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书法艺术充分展示出汉字的美感,这种艺术成分也融化于我们民族文化的细胞和血液之中,成为一门至情至性的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根和民族精神之魂。对此很多学者有过很多很高的概括和评价的话。林语堂说书法训练中国人的基本审美观念;宗白华说能贯穿西方艺术史的是西方的建筑,而在中国艺术能起此作用的唯有中国书法;法国学者、艺术家熊秉明说,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报载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讲过这样的话。同是诺贝尔奖得主的丁肇中说中国书法是很了不起的,中国书法比物理还神秘。画家吴冠中说他现在每天都在潜心书写汉字,汉字的外形、内涵令人回味无穷,是最大的乐趣。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书法是我们的国粹,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有着无穷的魅力,我们不应该轻视、忽视它。
记:李老师,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重人文、尚性情。我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打破物障后的解脱,是道法自然,最终达到完全超越了技法的心迹的自然流露与生发。您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您自己是什么样的书法风格?
李:胸臆、性情、喜怒哀乐和所有与书写者有关的精神以及物态都能在不知不觉之中在笔下尽情地流淌出来。这是一种元气淋漓、真宰上诉、心手双畅的状态和境界,岂不快哉!但这一切都要有技法和功力做基础,否则只能是胡涂乱抹。
至于书法作品的风格,我认为风格不是你想追求什么样的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它是和书写者的气质、学养、阅历、性格、气度等等直接相关联的。不过具体到我个人,我喜欢如颜真卿、怀素、徐渭等人作品中的大气、潇洒、厚重、痛快淋漓的境界和风格。就像刘熙载说的:“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骨气就是堂堂正正、铁骨铮铮、光明磊落、浩然之气是也!至于我自己能否形成自己的风格,形成什么样的风格,还要看以后的努力和发展。
记:您认为怎样才能不断提升书法艺术水平?
李:艺无止境,学习是终身的。我觉得在早期要有悟性和灵气,没有悟性搞不了艺术,光靠下死劲不行;中期要靠功力,这多数是勤奋努力积累的结果,没有多少捷径可走;后期要靠境界,我以前谈过“人不同,字就不同”,“心之所攀有多高,艺就有多高”,就怕心攀不上去。高适诗句“性灵出万象,风景超常伦”就是一种境界。
记:李老师,您认为中国书法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前景?您在高校工作,高校是传承文明和文化的场所,是人类精神的家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您认为目前我们书法教育的现状怎么样?
李:首先,对这个问题,我持有非常乐观的看法和态度。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发展、快乐和幸福,而传承文化的目的也是为了使社会变得更美好,使人活得更好,这是对人的终极关怀。而人只有在满足生理和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满足精神、心理、文化上的需求,才能谈得上活得好,而艺术恰恰可以满足这一需要:肉体依靠粮食维持,心灵需要艺术滋养。艺术是和人类心灵最贴近的。人的物质生活越充分,精神生活的要求就会越强烈。
其次,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科技成果,也吸收了大量的西方文化的文明成果,这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品格和博大胸怀与消化能力。从这方面说,我们不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但同时对我们自己好的东西也不应该轻视和忽视,搞民族虚无主义,认为我们自己没有什么好的东西。但从教育的角度讲,我认为确有不完善之处。比如在书法教育方面,日本的中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要连续上六年书法必修课,要能认知2000个汉字。不久前,钱学森给温总理建议,我们的学校要加强艺术教育。他认为光有科学知识,没有文化艺术修养,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更出不来大师。但事实是,在天天讲素质教育的今天,把能够有效提升素质的书法教育基本弃之不用,这很是遗憾。李政道说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书法教育具有育德、启智、审美、培养敬业精神、养心、健体的功能,还能增强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精神,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尤感重要。
我期盼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财富可以超越时空而永存,期盼随着国势的强大实现中国优秀文化更多地走向世界。
来源:兰州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