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过苗重安的大名,知道他曾是陕西国画院院长,擅画黄河和西北山水画,作品集中西艺术之大成,自成一家,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上都曾挂着他的作品,而且,他是我们运城人。9月24日,苗重安参加完舜帝陵公祭大典,记者见到了他,聆听到了一位艺术大师独特的人生故事、创作经历和感动感悟。
眼前的苗重安,满头白发,精神矍铄,气宇轩昂,一脸的笑容。68岁的画家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因为他生于运城,在运城这块热土上生活了18年,我们便从他对故乡的记忆说起。
幼年:从一种爱好到一种志向
母亲的鼓励 老师的导引
作为舜帝陵公祭大典的特邀嘉宾,苗重安说:“我对舜帝陵是有一份特殊感情的,因为我的母亲过去在舜帝庙小学教书,我很小的时候就去过那里。那棵棵苍劲的古柏早已刻入我的脑海。参加工作之后学习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第一句话便是‘人人皆可为舜尧’,这么多年离家在外的日子,有关舜的东西时时都会唤起我对故乡的思念。我是从故乡得到的启蒙,得到的力量和情怀。这次重回舜帝陵,对我可以说是一次怀古思亲的神圣之旅,相信崭新的舜帝陵能赋予我新的灵感和激情。”
苦难童年 独爱画画
苗重安说,他从小就痴迷画画,上小学三年级时便加入了美术小组,看到五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画的水彩画,感觉那真是太美了。画成了苗重安幼年记忆中最美的亮色。
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苗重安读的是运师附小,在学校里常能看到老师画的墙壁宣传画,有天安门宫灯,有莫斯科的灯塔,有吹号角的士兵,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打动了苗重安。他一有空便在墙壁上、地板上画,课本封面、作业本的封底都被他装饰上了小人儿。疼爱他的母亲看到儿子痴迷画画,便鼓励他好好画,将来做一名小画家。11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永远离开了苗重安。5岁时父亲去世的他成了一个靠国家抚养的孤儿。
乐观自信 从不言苦
苗重安说:“母亲去世后,我便成了家里的劳力,弟弟重民辍了学。我坚持上学,但每到星期天,便要帮家里干农活。以种棉花为例,从种到管,锄草、捉虫、拨芽、掐尖,到摘棉花、拔棉花柴等,整套程序,我全会,记得很清楚。为了把地里的棉花柴运回家作燃料,弟弟拉着独轮车,我在后边‘吭哧、吭哧’推,回到家时,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
“为了补贴家用,我稍大一点便下盐池去铲盐。大暑天,我凌晨4点起床,拿上两个野菜馍、几根葱就下了池子。顶着烈日一直干到下午三四点。中间饿了就吃一块菜馍就大葱。有时候,实在难以下咽就从身上粘的盐花子上蘸一下,权当调味品。一天干得好了,能挣一块多钱。回到家,奶奶便奖励我吃一碗白皮面。生活是苦,可我非常乐观,从来不喊苦,不流泪,在学校还参加了话剧队、文艺队,活跃得很。”
“放假期间,我还给别人盖房子当小工挣学费。有时候是盛夏酷暑,有时候是数九寒天,搬砖、和泥,一干就是一整天。苦呀、累呀都不在话下,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也许正是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磨砺,给了画家一种毅力,一种品质,一种如九曲黄河般百折不挠、终归大海的信念。
康杰中学 幸遇恩师
“我的初中和高中都是在康杰中学念的。求学期间,美术老师贾中兴对我的影响比较大,可以说是他将我引上了画画之路,将我画画的原始爱好质变为主动的追求和人生志向。”
“现在回想起来,贾老师对我的教育是一种精神鼓励。一次他讲齐白石的故事,说了4个字‘刻石成泥’。他说作为20世纪中国画界代表人物,齐白石50岁以后作画、刻石,一次刻不好,磨掉重刻,这样一次又一次,掉在地上的石粉堆成了泥,齐白石也终于画成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一个道理:以十年磨穿砚的毅力去作画,肯定能够成功。贾老师还讲过一个故事。他说,梅兰芳最初学艺时,老师教了他一句唱腔,一遍时他没有学会,第二遍还不会,第三遍梅兰芳还不会。老师很生气地说,‘你别学戏了,你的祖先就没给你留下这碗饭。’这句话深深刺激了梅兰芳,他从那以后刻苦学戏,一举成了享誉海内外的京剧名旦。这两个故事对我影响都很大,从那时起,我坚定了学画的信念。后来,我的一幅作品又在全省获得了美术优秀奖,校团委为我转发了省里的奖匾、徽章和15元奖金,可以说这是我最终走上艺术之路的契机。”
创作:从一条河到一条路
为黄河立传 写华夏之魂
从康杰中学毕业后,苗重安考入了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随后他前往上海中国画院师从贺天健先生研习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绘画技法。苗重安跟着贺先生不仅临摹传统大师作品,还认真研究并吃透了民族传统的精神,从此真正摸到了中国画的大门。
钟爱黄河 源自感情
苗重安告诉记者,在西安求学期间,他与同学在三门峡黄河段劳动时,遇上一场急雨,面对雨中的黄河,苗重安激情澎湃,挥笔画就了《黄河风雨图》,这是苗重安画黄河的处女作。这幅作品与西安美院老师的作品一同被《陕西画报》刊登。
苗重安说,选择黄河入画有着历史、现实的多种原因。历史的原因是他18岁那年,离开运城去西安求学时,坐船渡过了黄河,黄河的磅礴气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风陵渡黄河大桥通车后,每当他乘坐火车过大桥时,列车上便播放《黄河颂》的音乐。望着车窗外滔滔的黄河水,年轻的学子深深陶醉了,他的眼前豁然开朗,心胸也陡然开阔。这正是母亲河的气魄呀!一种热切、豪迈的情怀在苗重安的心头悄然升腾。现实的原因是在西安求学、教学期间,在一次次写生、采风中,从黄河源头到入海口,晋陕大峡谷、壶口瀑布、龙门黄河古渡等沿途的景点、风土人情一次次激发着苗重安创作的热情,促使他一次次将画笔伸向了汹涌澎湃的母亲河。
那次,应陕西佳县之请,苗重安画了组画《画家眼中的佳县》,将这个“黄河岸畔、悬崖之上县城”的独特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文化报》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刊发了他的作品,在书画界引起反响。当时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沈鹏先生慧眼识珠请苗重安画黄河组图,创作大型国画系列《黄河颂》。由此,苗重安重走黄河路,历时数年画成了波澜壮阔的《黄河颂》,出版了十八开的精美画册《黄河颂》。歌曲《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张光年)题写了序。此后,苗重安的《黄河颂》系列画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国画院、美国洛杉矶展出。这一系列展览为苗重安多年来的“黄河”主题创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丝路古道 汉唐雄风
黄河组画告一段落之后,苗重安的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将目光投向了广袤的西部。苗重安说:“我去过两次西藏、三次云南、十次新疆,在那里,我被祖国壮丽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深深震撼了,这些新鲜、壮美的西部风光拓宽了我的创作范围。”
苗重安说,从西安到兰州再到西部拉萨,走一条唐番古道,可以到达神秘的西藏,到达被世人称为万河之源、神山之父、世界中心的阿里,那是一个整个地区不足5000人、县城仅有1000人的“无人区”,却有着奇诡的景观。广阔的无人区中赫然矗立着一个宫殿,宫殿墙壁上全是精美的油画,唐朝时曾经繁华的痕迹犹在,如今却没有人烟。历史的壮观、沧桑刺激着画家的情感。
从西安到成都再到昆明,又是一条古道。画家来到神奇的香格里拉,他看到了壮观的梅里雪峰,看到山峰上终年不化的积雪和山脚下的峡谷中层峦叠嶂的佛殿、寺院。在路途中,他还领略了少数民族的无限风情,感受到了汉文化融合的魅力。神奇、神秘、神圣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令画家心驰神往,他以缜密的构思、细致的笔触再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他创作的《梅里雪峰》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第三条丝路古道便是去往新疆,以及由此延长到阿富汗、土耳其、斯里兰卡、印度、埃及等国家。苗重安将他的脚步迈向了世界,他以画家的眼睛寻找中西文明交流的印记,他沿着汉代班超、张骞曾走过的路走向世界。感受汉代的繁盛,民族的雄风。他一次次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开拓性,他抓住了民族之魂,看到了精神之光。他一次次远足,一次次震撼,一次次蓄积着创作的灵感。
“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不是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而是梅里雪峰下的大峡谷,我是亲眼看到过的,那才是一种真正的壮观。”苗重安说。崇山、大河让他看到了中华民族雄健的民族之魂。
前不久,跟随中国文联画家采风团,苗重安去了一趟西藏,进行了一次希望小学公益捐助活动。作为团中年龄最大的画家,苗重安还在为第二次创作积累素材。
他计划在2009年出一本丝路风情画册,将祖国的大好山河和人文景观作一次聚焦和再现,填补国画史上丝路风情的空白。
感悟:从一种信仰到一种选择
“我适合作画,不适宜做官”
“李岚清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美国和前苏联是世界上两大科技大国,但是苏联人捷足先登上了月球。为什么呢?因为苏联人有着丰富的艺术思维,有着丰富的想像空间,而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人缺乏像苏联人一样的艺术修养。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希特勒带领的纳粹军队在城外攻打莫斯科时,城内的斯大林却在带领将士们参观一场大型油画展。苏联人从观看壮美的油画中汲取动力、斗志。‘如此大好的河山,怎容德军侵占,与他们拼了!’在这里,艺术作品成为一种精神能源和武器。可见艺术的重要性。”
“艺术不仅仅有审美层面的意义,它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艺术思维。”苗重安说,“如今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艺术的重要性,全国各综合大学基本上都设立了人文学院、艺术学院,开设了美术系。艺术的教育普及必将丰富国人的艺术思维,培养他们的艺术想像、艺术情怀,为人们提供幸福生活的精神能源。”
因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执著追求,苗重安选择了他终生作画的人生道路。那一年,在国画创作上已崭露头角的苗重安被陕西省文化厅看中,抽调他去厅里做行政管理工作,苗重安说:“我适宜作画,不适合做官,还是让我画我的画,培养我的学生吧!”省文化厅的领导无奈,便让苗重安着手陕西国画院的筹备工作,在教画育人的工作中,苗重安重新回归他最初选定的人生道路上。
“人的一生面临着许多选择,认定的道路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去年退休的苗重安说:“将空间交给年轻人,我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创作。”
“我悟性不是最好,但我有恒心。”苗重安说,“画画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有时候画着画着忽然觉得山穷水尽,怎么也画不下去了,真想撕掉画作。可是咬紧牙关坚持之后,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和做任何事情都一样,有过艰难、困惑,之后便会进入新的境界。”
从苗重安头上的白发,我们可以看出,他曾经一次次陷入创作困境,又一次次超越了自我,日臻成功,渐入佳境。他的成功是沉甸甸的,也是坚实的,发人深省的。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