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下,被茶水浇灌的一个小泥壶泛着暗红的光泽,宛如出水芙蓉。这是紫砂藏家范先生珍藏的茶具。对于茶人来说,紫砂的最重要魅力在于其对茶香的保存。在600倍的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紫砂泥的双重气孔,内部呈团形颗粒,外层是鳞片状颗粒,透气不透水,所以有"隔夜茶不馊"的效果。在采访紫砂藏家和工艺师,并翻阅国家级工艺师文献之后,理财周报记者为读者提供鉴赏品评紫砂壶的几个要点。泥是紫砂壶的根基。紫砂泥被称为"泥中泥,岩中岩",是紫泥、绿泥(本山绿泥)、红泥三种泥的统称。"不同的配方造成不同的颜色,现在有人往泥里加化学原料增加色彩,其实真正的紫砂壶应该是纯粹的紫砂泥。"范先生说。不同的作坊、工匠对于用什么泥、多少泥、与什么泥多少量相配会产生什么颜色,都心中有数。而且烧制紫砂壶时温度略有差异就会呈现出不同色彩,因此通常为红褐色的紫砂壶的色泽其实有几十种,变化多端,妙不可言。不过,现在有些制陶的人为了使成品具有悦目的色彩,在紫砂泥里添加化学原料。"讨好"、"抢眼",工艺师秦永强这样形容经过化学原料添加的紫砂壶。"看起来好看,实际上泡过茶就知道好坏了。真正的好泥颜色不是那么鲜艳的,偏于沉稳,养过之后才出来漂亮的颜色。"秦永强所说的"养壶",是紫砂壶玩家特别看重的过程。由于紫砂泥本身的物理特性,用得时间越久,把摸时间越长,就越是发出一种"黯然之光"。和很多用紫砂壶泡茶的玩家一样,范先生在泡茶的时候会用到两把紫砂壶。一把用于泡茶,另一把充当"功道壶",这样等于用一泡茶养了两个壶。型:古朴简单的"光货"越见功力范先生和几位同好着迷于紫砂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从一位相熟的台湾商人那里"淘货"。每次卖家一到,就将十数款色彩形制各异的紫砂壶一一陈列,大家一同品评鉴赏并个人"认领"心头之好。每种形制的壶都有一段来历,哪怕是一些看起来"很土"的设计。比如范先生向理财周报记者展示的一柄印着"请饮乌龙茶"的平平无奇的小壶。"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公司出口茶叶时配送的壶,虽然只是模具壶,但是被台湾人发现泡出来的茶很好,于是被收藏并被称为"标准壶"。"据说这种又称"厂壶"的紫砂壶一度很受台湾茶人吹捧。传统的紫砂壶造型可以分为花货、光货、筋囊货三大类。花货是将自然界动植物形象作为雕饰,经典名壶有明代高手时大彬的"印包壶",陈鸣远的"南瓜壶"。光货是根据球形、筒形、立方体等几何体演变的壶形,当代大师顾景洲的"提壁壶"就是典型。筋囊货是将自然界中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纳入设计中,"菱花壶"、"瓜棱壶"是代表作品。徐秀棠指出,几种类型之中,光货最能看出作者水平高低,因为光货讲究外轮廓线的组合,要求壶体光洁、块面挺括、线条利落,同一把造型同一组外轮廓线能体现造型者水准的差别,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2005年北京奥运会推出的首批6件紫砂壶纪念品中,秦永强的作品就占了3件。不过,这位在奥运纪念品设计中采用了新颖元素的紫砂壶工艺师对理财周报记者说:"越是经典简单的造型,才越见功力,也是收藏家的最爱。"不过,抛开种种因素,徐秀棠指出,在选择壶形的时候,哪怕说不出所以然,也要凭"意会"去理解和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