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约公元前370年《墨经》述及针孔成像原理。
1839年8月19日,法国对全世界宣布了美术师L·达盖尔(1787—1851)的摄影术,摄影术发明后,很快就风靡世界,并伴随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误乐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前进,她将进一步发展,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最早期的照相机可以上溯到1830~1880年。法国、英国、奥地利、比利时等国生产的滑箱式相机(也称平板相机),用前后两只暗箱移动调焦距,速度用镜头盖控制,感光板是硝化纤维溶于酒精或***的混合液中(火棉胶),将碘化钠(碘化钾)和少量溴化钾放入火棉胶中拌匀再涂布在玻璃板上,再将涂布好的玻璃板放进密封暗箱内硝酸银溶液中,硝酸银与乳剂中碘化钠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具有感光作用的碘溴化银,然后装在相机上拍摄(湿板),这就是火棉胶湿板摄影法。我国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小照相馆还延用这种办法—在玻璃板上涂碘溴化银乳剂,俗称玻璃底片进行拍摄。
1888年美国的乔治·伊斯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用胶卷的柯达相机——柯达1号摄影机。
1924年德国莱茨公司(Leiez)发明了第一台35mm莱卡(Leica)相机。
1937年德国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35mm单镜头反光相机——阿克塞太。
1959年奥大利“福伦达”公司生产出摄影用变焦镜头。
1977年日本“小西六”公司制造出世界第一台自动聚焦相机。
1988年日本生产出世界第一台能对移动物体进行自动聚焦的高级全自动单镜头反光相机——美能达7000I。
中国的照相机工业在民国曾有少量生产,因工艺落后、设备又差,谈不上真正的生产;1956~1960年,在总路线,大跃进的鼓午下,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广州、四川……相继建立了照相机厂,中国的相机工业开始启动。2002年底一年内中国生产各种型号,各种用途的照相机上亿台,在世界上中国不仅是照相机消费大国,也是生产大国,不仅内需而且外销世界各国。
照相机发明至今160多年以来,世界各国的照相机生产厂家,能工巧匠为我们留下了成千上万种形态各异、功能不一、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各种相机,正因为照相机是泊来品,它见证了中国从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各个时期的发展历史,不但有各生产国、生产厂家当时生产时的工艺水平、艺术水准、美术品位……而且有人文内涵。它来到中国干什么?什么人使用等等,增添了无限的人文内涵,这给我们收藏鉴赏、研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相机收藏在美、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了萌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相机收藏人迅速发展壮大,国家、企业、个人开办起照相机博物馆、相机收藏文化也开始启动——专门研究古董相机的书、报刊问世。这也就进一步推动了所在国照相机的生产和发展,如美、英、日等国,相机文化推动了相机研究和发展。中国的古董相机收藏人在六十年代初才开始有了极个别的爱好者。八十年代中后期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等沿海大城市才有了零星的古董相机收藏人,这是受到港台明星,美国、日本的收藏家来华淘老相机的启迪后的反映,九十年代初沿海大城市才有了几十人到几百人的收藏队伍,我们在报刊上看到的相机收藏家绝大多数是 那个时候起步的——八、九十年代起步的,1993年5月18日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诞生,中国有了第一家照相机博物馆(收藏馆)。1994年北京东方收藏家协会相机专业委员会,上海华侨摄影协会相机收藏研究会相继成立。中国相机收藏人才有了古董相机收藏民间组织。
中国相机收藏人从九十年代初的几百人,发展到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新疆、黑龙江、海南、西北……都有了古董相机收藏人,人数已突破万人。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古董相机价格的大起大落,到现在的平稳发展,我们成熟了,或专业了、理性了,莱卡、罗莱、蔡司等世界名机的收藏价格和国际收藏的价格接轨或正在接轨。东西南北中的地区差价正在逐步缩小,大浪淘沙,一些著名的相机收藏大“家”已经淘汰出局。新一代有文化、有经济实力、有鉴赏力的相机收藏人正在健康成长。“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就是我国古董相机收藏的现状。
笔者应该算是祖孙三代人“玩”古董相机。我们自己的收藏历史已达四十多年,足迹从新疆到漠河,从京、津、沪、宁、至云、贵、川……在漫长的岁月中我行我素,积累了古董相机收藏方方面面的知识。古董相机三十六讲(A、B、C)也可以说是一本实践录、经验谈。从初步到中高级收藏的全过程。有一部分内容是我们在几所大学作讲座的“备课笔记”,在此我们衷心感谢中国当代书画、摄影界的泰斗大师,如沙孟海、陆俨少、唐云、朱恒、石少华、候波、高占祥、廖静文、周峰、吴山明、卢坤峰、刘江、刘苇、吴永良、何水法、梅健文(美)杰费里·拉希(美)、沙占祥……等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我们支持、鼓励及教晦,甚至还赠送自己的作品给高氏藏馆增色。
本书因为撰稿时间仓促,又局限父子俩人,难免有不到之处或庇漏等,敬请古董相机收藏人批评指正。
1、照相机是谁发明的?
全世界公认摄影是法国L·达盖尔发明的。1839年8月19日法国向全世界宣布。L·达盖尔全名是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1787年出生—1851年去世。他是一位风景画家,专业画舞台背景,当时风景画、绘画时流行一种工具——暗箱。暗箱的作用:风景物透过镜头进入暗箱中的45O反光镜再反射到位于暗箱上方的磨砂玻璃上,再在磨砂玻璃上铺上画布作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昨天留在暗箱上的画布隐约有树影已留在画布上,就产生用什么方法把暗箱玻璃上的影像留在画布上,达盖尔获悉J·N尼埃普斯也在作这方面试验,而此时J·N尼埃普斯已年过六十,已觉得财力、精力、物力力不从心,才同意和L·达盖尔合作。1829年12月4日签订了十年合作协议,双方公布各自研究成果,以求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双方同意以双方的名义公布研究成果,并平分利益。
J·N尼普埃斯的住地夏隆(Chaion)与L·达盖尔签订协议,当即拿出了他的详细制作方法,并做了示范,L·达盖尔却没有拿出什么东西,所以,有人怀疑,在此前,L·达盖尔还没有试验出成果。协议签订后,双方各自进行试验再也没有见面。1833年J·N尼普埃斯逝世,由他的儿子I·尼普埃斯继承协议的合作关系,遗憾的是I·尼普埃斯不想做什么试验,所以只剩下L·达盖尔一人独自探索了。
1837年,L·达盖尔又经过了八年的探索,终于成功地拍摄出一幅自然光下的静物片。1839年8月19日世界摄影史第一页揭开了面纱——法国科学院和美术学会召开一个盛大的会议,会上宣布了这一重大发明——暗箱十 达盖尔摄影法(感光板)便拍摄成了正像的照片。
所以说世界上第一台相机及感光、冲洗、定影的方法是L·达盖尔发明的。
2、中国最早使用照相机的人在何方?
中国最早使用照相机的人,一是清皇朝皇亲国戚,二是京、津、沪、杭、宁波、广州等口岸城市的第一代照像馆人,有外国人办、有国人自己办的,也有“中外合资”办的。但在历史上研究针孔成像原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经”上曾有论述。北宋财相,文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有卓越成就的科学家沈括就有详细论述。(1031年~1095年)58岁后过隐居生活,晚年在梦溪园创作“梦溪笔谈”。1985年沈括墓址在余杭安溪乡下溪弯村太平坞发现时,我们父子有幸参予了墓址发现的摄影工作,后在深圳特区报《青年晚报》上发表。
《梦溪笔谈》中有这样一句话:“酋杂谓海翻塔影倒此妄说也,影入窗隙则倒乃其常理。”意思是物与景经过小缝隙(针孔)影子肯定出现倒影,大海出现在天上、宝塔顶尖向下是很正常的事。
我们的古人前赴后继地在研究针孔成像原理,也就是照相机原理。当世界发明了照相机,就很快能掌握,使用照相机,1903年清朝皇宫里裕勋龄就给慈禧拍过照,当然也给皇帝、太后其他皇亲国戚拍过照,有些照片虽过了100多年,至今在收藏品市场还流传很广,当然是些翻拍的“老照片”,这些是清皇朝皇亲国戚们最早玩的相机,而老百姓当然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见了望远镜还叫千里眼,当然玩不上照相机了。但京、津、沪、宁、杭等口岸城市洋人一到达,并且开起了照像馆、写真馆——摄影术传入中国是法国公布达盖尔摄影术的第二年——1840年,鸦片战争起随着传教、经商、办医、军事侵略等多种途径摄影术传入中国了。1844年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耆英在澳门与法国进行商谈时,作为礼仪、曾向英、美、意、葡四国官员赠送他的肖像照片。
摄影术传入中国,首先在香港、广东,继之是上海、宁波、杭州等东南沿海城市、香港的赖阿芳、广东的邹佰奇、上海的罗文佑、杭州“二我轩”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邹佰奇(1819~1869)自制照相机和工具曾撰写《格术补》《摄影之器记》、罗元佑19世纪50年代起在上海开照像馆,当年是上海最有名职业摄影师。赖阿芳19世纪50年代起在香港开照像馆,当年是香港第一流摄影师。重要的是1844年邹佰奇制成了中国第一架照相机并用于摄影。
在我们了解最早使用照相机的人和事之后,为我们搞古董相机收藏指了个方向。湿板相机、干板相机——中国早期使用的相机应该在香港、澳门、广州、上海、宁波、杭州、北京、天津一带,当时的量很少很少,如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最早的两件藏品就是从这 些地方得来的(见高氏藏馆百台珍品录)。
①1850年英国滑箱式相机(火棉胶)是一位香港老人送来杭州。②光绪元年的七龙珐琅天平、瓷显影盆是在文革时杭州,二我也照相馆前身(二我轩)买得的。这两件是高氏藏馆收藏的最老的中、西照相器材。
3、价值最高的古董相机是那些品牌?
世界上价值最高的古董相机数量还真不少,一般来说古董相机的价值包含:品牌、产地、数量、年代、工艺、品相、款式……及人文内涵等等因素。如1840~1860年达盖尔湿板相机(滑箱式相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空军侦察用的信鸽相机。1948年日本可装女人丝袜吊带上的间谍相机(吉尼斯大全上最小的相机);1893年爱迪生助手威兼·迪克森设计的怀表相机;1944年柯达公司生产二战中美军谍报人员使用过火柴盒相机;1899年德国生产侦察用立体相机;1886年德国生产的装在背心钮扣上从钮扣眼露出的钮扣相机;1880年英国P·MAGER生产望远镜型相机;1890年比利时ARMAND LEDOCTE桃花芯木的限量干板相机;1904年柯达公司生产使用123新型胶片、金属镀金的外拍相机;1890年美国纽约生产“格马”翻拍干板相机;这些相机似乎台台上万美元,甚至几十万也谈不上到顶了。古董相机的价值从低到高,幅度相当宽,少则数百元一台,多则几十万,是世空见惯的事,这也给古董相机收藏爱好者留下广阔的想像空间,也给我们寻寻觅觅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欲速而不达,功到自然成”古董相机收藏完全是这样,寻找最有价值的古董相机也是这样,曾经有这样一件事:十多年前,我在相机收藏馆整理藏品,一位老先生提着一只大旅行包问我“您是不是高氏相机收藏馆高老先生”我说:“是呀,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助?”结果呢,这位七十多岁的香港老人,专程来杭,为的是了却他父亲的一个心愿——把一台破烂不堪的木质老相机转让给我,我一看心都快蹦出来,英国滑箱式相机一捆木板,二只镀金的英国铜镜头,镜头中间有条隙缝插一黑纸板,纸板中心有手工剪的小孔——光圈的鼻祖,这是台珍品中的极品,我立马把老伴、儿子叫来,把当时银行存款全部取出加上现金才凑足贰万元,老先生留给我们了贰仟元,说我“对相机已入迷入痴了,但日子还要过……”还说“我找到真主人了……”我高兴得两个晚上睡不着觉,十多年后的今天看这台相机,它的价值何止几万?就是拿二十万我也不会转让。这正应了“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功夫”一句古话。而这类相机就是收藏价值最高的相机。
中国摄影报、中国收藏杂志曾刊登我们的撰稿“当年80元,今朝成绝品”。
当年八十元相机 今朝成稀世绝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捷克斯洛伐克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一个小国,但却是工业国,所以生产照相机,放大机等照相器材。中国在五十年代初进口相机来源主要是前苏联的相机和前东德的相机,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照相机,本身产量不高,所以只有很少量出口到中国,以120双镜头反光相机fidret为主。捷克唯一仿“莱卡”相机——奥比玛OPEMA,出口到中国,在当时仅仅是几百台而已,比“莱卡”的数量要少得多,所以我们在相机收藏圈里也难得一见。其珍稀程度可见一斑。
“奥比玛”虽说总产量不高,却有两款,但大致功能相似,机身卡口为58mm罗口,F=3.5/45mm Meopa Belar 镜头,和莱卡Ⅲ型相似,头可以拉出,后盖是松开锁定钮抽拉退出后盖,速度1/25~1/500s,总产量6万台左右,生产年限1949-1951年。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政府、军队实行供给制,没有什么结余钱,所以很有可能是作为礼品机进入中国,我们收藏这台“奥比玛”相机,机身无编号,镜头号是044444,五位同号相机是十万分之九概率,以总产量6万台计,只有五台,这还是全世界生产出厂时数字,加上战争或人为损坏,五十多年后今天,能有二、三台保存下来已经是不错了,捷克斯洛伐克后来又分成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国,在生产国本土,已无法寻觅到这种五位同号机。在中国要找就难于上青天了。
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历经三代人,七十多年收藏历史,馆长高继生已有四十年相机收藏历史,一共收藏了中外一千多台相机,却没有另一台能达到五位同号11111或者是55555,看来世界各国对汽车,相机号码的同位还是非常在意的。这台相机是1971年,高继生当时在杭州钢铁厂参加高炉上料自动化技革小组,去上海买荷重传感器零部件时,在上海淮海路一旧货店买进,价格是80元,是他全月总收入的二倍。至于它现在的收藏价值,普通“奥比玛”相机市场商店从未见过,96年我只在“上海相机收藏研究会成立展”的珍品中有一台但不出售,而五位同号的“奥比玛”因为是珍品中的绝品,任何拍卖会上未露过脸,价值也就无从谈起了。对相机收藏,我们的经验,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炒作得沸沸洋洋的中外名机,经过一次再一次的炒作,价位可能已经超过价值。有两年我搞证券分析,经常写股评文章,深得体会—历经多次炒作的股票喊声欲聋赞声一片时风险也就最大了。而名不见经传,有题材、内容、业绩又好的原始股才是投资人真正应该关注的黑马。回过来我们再分折这台奥比玛相机:
① 二战后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捷克是仅次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排名第三的相机生产国而当时中国相机工业还没有启步,1956年才启动。日本在当时也只能生产出“奥比玛”相机的水平。
② 捷克斯洛伐克后来又分成,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国
③ “奥比玛”总产量不高,五位同号相机现在是绝品相机。
④ “奥比玛”是仿莱卡产品,坚实牢固,全金属全机械,至今能使用,保存五百年不成问题。
综上四点足以证明“奥比玛”是台可望而不可求的绝品,各地藏友也可以仔细检查一下自已的“收藏柜”,有没有莱卡、罗莱、蔡司的五位六位同号机?这可是万载难逢的收藏珍品。
杭州高氏相机收馆藏 高峻岭
4、国产相机中哪些品牌收藏价位最高?
国产相机中收藏价值最高的相机:(国内拍卖价)
1999年江光厂金装凤凰相机限产100台,出厂价2万元,最高拍卖价4.1万元;
1970~1980年东风120单镜头反光相机套机,最高拍卖价4万元;
1970年红旗20仿莱卡135相机套机,最高拍卖价2-3万元。
其它如紫荆山、晨光、七一、上海58Ⅰ、Ⅱ等炒作得比较多的相机价格仅仅在一、二千,三、四千中徘徊,值得注意的是照相机样机很少在拍卖会中见到,所以是个未知数了。市场流通价是收藏人之间交流,一般比拍卖价低20%~40%,所以说收藏价值最高一般是现在进行时,随着时间的变化,炒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接受人可以承受的能力变化等,诸多因素而变化,我们这里说的最高价值是相对而言,相机比较而言,我们看了后面的案例,鉴赏水平会有所提高和进步。
笔者手头有两份资料:1996年12月27日上海收藏相机精品拍卖会,成交资料紫荆山z135起拍价3500元,拍卖结果:流拍O,我们的承受价3000元;红旗2O起拍价35000元,拍卖结果:流拍O,我们的承受价25000元;上海58Ⅰ起拍价2500元,拍卖结果:4600元,我们的承受价3000元;上海58Ⅱ起拍价1000元,拍卖结果:1200元,我们的承受价1000元。同样在这次拍卖会上:罗莱·福莱克斯2.8F,拍卖结果10000元;莱卡M4-机身,拍卖结果19000元;罗莱·福莱克斯3.5F拍卖结果5500元。国产相机的拍卖价格明显低于进口相机,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一般来说国产相机超过5000元就比较困难了。
2002年北京一次古董相机拍卖会上,红旗2O也只拍到2万元。2003年12月19日上海照相婚纱城,上海市相机鉴定委员会,上海市相机收藏研究会,上海黄浦拍卖行,四家单位联手举办的拍卖会:东风三头三背套机无人举牌;红旗20+90mm/F2头,起拍价22000元,拍卖结果22000元;上海58Ⅰ起拍价4200元,拍卖结果4300元;蔡司·康太福来克斯135双镜头反光相机拍卖结果14000元。综上所述,经过近十年古董相机收藏拍卖实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抄作得多的古董相机并不一定是收藏价值最高的相机,如东风、红旗、上海58Ⅰ几次拍卖会情况看,升值潜力不大,甚至下降,而呼声并不高的上海58Ⅱ却在成倍的加价,96年沪上买一台上海58Ⅱ,400~600元,而最高拍卖价已近2000元,八年里涨了四、五倍,假设96年买一台红旗或东风的钱2-4万元,买了上海58Ⅱ,500元/台,可以买40台到80台。2003年红旗、东风价格维持不变,40-80台上海58Ⅱ转让出则是8万和16万了。所以说现在的古董相机收藏人是更明智、理性了,更会算帐了。
我们从证券分析,期货交易、房地产交易多角度来分析古董相机价值,东风、红旗量比较少,分别97台和271台达不到稀少程度,也就是说总产量不是10台以内的样机,所以它们不能作为孤品,这样的量在股市上俗称盘子太小,利润空间不大,如这样小的盘子,又处于高价位去追涨杀跌的人肯定少,到还不如去买中价位、利润空间大的上海58Ⅱ、南京58Ⅱ更为风险小,利润大而投资却少的机种。再就收藏相机本身的坚固度,能保存的时间跨度看,仿莱卡Ⅲ的上海58型坚固度远比东风、红旗扎实牢固,所以在选择上是显而易见的事了。应“办公与影像”杂志社约稿,我们撰写了“介绍两款名不见经传的收藏珍品——西湖样机”,这实际上是两款国产高价位的收藏珍品,全文如下。
介绍两款名不见经传的珍品收藏相机
——杭州 西湖牌 样机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的繁华都市,纵观世界摄影史,北宋财相,当时著名天文、地理、历史学家沈括早在1000年前就论述了:“景物经缝隙成倒像的原理,宝塔顶尖向下,大海在天上是很正常的事。”1985年沈括墓址在杭州余杭安溪乡下溪弯村太平坞发现。我们父子俩有幸参加了摄影工作(深圳特区报,青年晚报上刊登)著名国画大师陆俨少老先生还给我们欣然题字“沈括墓址”。沈括的论述要比公元1100年的A·阿尔哈桑的针孔镜箱早100年。沈括58岁辞官回乡,著作“梦溪笔谈”,也论证了当时杭州的繁华,手工业、农业、商业、文化都很发达有似“清明上河图”的景象。
L·达盖尔摄影术向世界公布之后的第二年即传入中国,香港、广州、上海等沿海发达城市开出了照像馆,杭州的二我轩照像馆也开馆营业了。所以说杭州接触摄影术、照相机还是比较早的。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只要各方面条 件具备,试制自己生产的照相机是意料中的事。
1949年杭州一解放,几位照相机修理工,眼镜店主先是成立了合作小组,以后是合作社。1957年建立了公私合营杭州光学仪器厂,大跃进年代的1959年8月由胡秋江、胡金泉、周凤宝等人筹建了照相机车间(组),以德国、匈亚利多台相机为原形,金加工加手工,在国庆前夕赶制出了3台,本机编号是90002,即1959年产第二台相机,据转让给我们的这位老先生介绍这台“西湖样机”是建国十周年向省委报喜的相机。因报喜前扦查时,发现罗口镜头旋到机身时太紧,而临时改用90003号相机。所以这台相机永久保存在家里。此机因工艺要求已和上海58型相机接近,小批量生产也困难重重,有些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成本又太高所以搁到1962年技术问题解决了之后又生产了几台,最后彻底停产。之后我们一直在寻找第二台“西湖样机”。整整找了四十多年还未找到,她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品相机。
西湖样机的技术指标如下:
帘幕快门 速度:1/2、1/25、1/50、1/100、1/300、1/500。
镜头焦距50mm 光圈系数3.5 4.5 6 8 11 16
镜头接口为罗口、平视取景、大开门、有闪光插座、接线连接
综上所述,西湖样机虽名不见经传却是台绝品相机,本机使用少,所以品相很好。
1978年杭州照相机厂生产YC-1黑白一分钟成像相机,本机编号00023操作时接220V电源,F=1.8/105mm,左为物镜,右为对焦取景镜头。1978年美国波拉·洛伊德一分钟黑白成像相机已大量投入市场,这又笨又重的试制品在生产几十台后就停产了。本机原理:曝光后的相纸经齿轮传动带进入显影、定影和出片。YC-1相机正因为要接220V电源,使用携带不方便,胶木外壳,又笨重又原始,所以很快退出摄影舞台,但她是我国研制一分钟成像相机的一个缩影,数量又少,所以成了相机收藏的珍品。有关其他国产古董相机资料可参考北京荣宝斋出版社将推出的“古董相机三十六讲”一书,由我们父子撰稿。
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
高继生
5、哪些古董相机潜在升值率高、最值得收藏?
古董相机升值率高的相机在看了三、四讲之后,我们已经已有了初步概念,比如前面所述的上海58Ⅱ、上海58型分Ⅰ、Ⅱ型,总产量在70000多台,以我国收藏人一万人计算,每人有7台,去除自然破损,大量流到美国、日本、法国、新、韩等国,他们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大批量运出国门,至今还在源源不断流出,所以实际留在国内的仅仅是一万台左右,中国收藏人每人1台甚至还不到,比较四、五十年代日本仿莱卡相机、尼康SP、尼卡5型佳能仿莱卡Ⅲ……在国外的拍卖价高达数万美元,我们还只有一、二千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二百美元左右,升值空间还相当大,从炒家的角度看,盘子适中动用资金不大又有丰厚的利润,因为可以在市场流通交易的上海58型相机并不多,估计在500~1000台,以每台1500元,1500元×500台=75万,1500元×1000台=150万。75万~150万人民币在杭州也仅仅是买100平方米的一套住房价,所以随时可以轻轻松松的启动这只盘子,只要有人一吃进一百台,市场价格马上就风起云涌,另一个角度看,这台相机是中国唯一仿莱卡比较成功的一款,股市上算得上是绩优股,,再加上盘子适中,很容易炒作,既使不炒作,由于有一定数量,又有一定知名度,该机又制作精良、135平视相机中姣姣者,保存四十年后,我们曾在中国摄影报上发表一篇文章——上海58Ⅱ相机四十年后的测试报告,三十台相机中大多数快门、调焦、卷片、都还能使用,这类相机比铁皮类上海、海鸥4A、4B、4C,201、202、203等相机要坚固得多,保存得法100年没有问题,保存期肯定超过东风、红旗相机,在正常情况下,不炒作也会自然升值。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举一反三、紫荆山、南京、珠江60-1,60-2、熊猫、孔雀单反,青岛、华蓥双反等相机,这些有一定数量,制作精良,价位不高的相机升值空间大,收藏界又和文艺界一样一个通病:“曲高和寡”。
进口相机中,上世纪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生产全机械平视相机,如尼康SP、尼卡V佳能平视、捷克仿莱卡“奥匹马”前苏联生产基辅、左尔基、德国莱卡Ⅲ、ⅢA、B、C、,M1、M2、M3、M4都是收藏中的好相机,单镜头反光相机中各国生产早期单反相机。爱克塞太、基辅、拍拉蒂克、莱卡、蔡司耶那福莱克斯……,120双镜头反光相机,德国、东德、捷克、前苏联、日本、美国生产的罗莱、伊康福莱克斯、福伦达、伟尔得、百佳、好来坞、美能达、理光、亚西卡、玛米亚……等等,只要价格不高,升值空间比较大。一些形状奇特的相机,如间谍相机中的手杖式相机,怀表式相机、领带式相机、钢笔式相机等及特种用途科研军事用的相机,如全景相机(摇头相机)立体相机、弯头相机(见高氏相机收藏馆百台珍藏录)、正因为它形状奇特为收藏人特别宠爱,它们的价值随着收藏人的增加,而数量本来就珍稀,更显得弥足珍贵,它们的收藏价值当然就只升不降了。
年代久远的相机——100多年前的相机,由于当时的产量不高,价格特高,在生产国也是珍品中的珍品、在中国能找到是凤毛麟角希罕之品。比如我馆收藏的英国滑箱式相机的两只英国铜镜头,在当时就是镀金制品,目的是防锈蚀可以长久保存,当时是珍贵之物件。它们的收藏价值当然很坚挺。很重要的一点,它有特别重大的人文内涵,在摄影史中有重要的一页。使用人又是摄影界当之无愧的先驱。这也就更增添了它的收藏价值。综上所述,收藏价值高的相机不但要看一时一地的今天,而且要看整个摄影史中它的地位和价值,特别是年代久远、名不见经传、奇形怪状的很少见到的相机在鉴定评估其价值高低时,更应关注各方面条件背景,为利于读者从感性和理性知识上更提高一步,照相机杂志2001年1月号曾刊登我们鉴定评估古董相机实例两则。
古董相机的鉴定及评估
——古董相机收藏实例 高峻岭
去年,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购进西安一位摄影人王先生因公来杭到高氏相机店给我们送来一台1975年日本产Panon WIDELUX-F7(见图1)全景相机(摇头相机),买进价850元,以及上海相机收藏研究会盛行先生给我们送来1932年美国格莱·弗莱克斯公司产“格莱·弗莱克斯”GRAFCEX买进价为800元。
日本产WIDELUX-F7摇头相机和美国格莱·弗莱克斯(见图2)相机是值得收藏的好相机,造型上属于奇特的那种。摇头相机是专业风光摄影的工具,格莱弗莱克斯属于120新闻相机,这两款相机流入国内的数量不多,至少我们在苏州、杭州、南京的收藏品店或二手相机店没有发现过。
习惯上来说,价格在三五百至千元以内,我们认为是经济型的收藏相机价格。1000元~5000元属于中等价格。而5000元以上则属于较高价位。去年6月份我们买进的这两台相机。八百来元价格属于偏低,是经济实惠型的价格。因我们和卖方是熟悉的朋友,所以才能以较低的价格买进珍贵的收藏相机。
这两台古董相机的鉴定评估如下:
日本Panon产WIKELUX-F7全景相机是1975年生产135胶卷全景相机,画幅24×59mm。而该公司早在1952年生产了2×4.5“干版全景相机Panon Wide Angie Camer-C;1959年生产了24×59mm 全景相机;接着又生产了FV、F6、F6B全景相机;1963年生产了120卷6.5×12cm全景相机;1975年生产了这款Panon WIDELUX-F7相机,全景相机的镜头F1:2.8,f=26mm,镜头号471447,机身号是352908,速度1/15、1/150、1/250S三档,光圈为2.8、4、5、6、8、11,该机手动卷片时同时上紧快门,释放快门时,发条驱动镜头“摇头”作全景拍摄。
日本Panon CAMERA COLTD是一家专业生产全景(摇头)相机的公司,根据我们所了解的国外收藏价格颇高,它的各种款式最低价格在800美元以上,最高价格已超过3000美元,而这款F7相机因为是1975年生产,使用价值超过收藏价值,最保守的评估800美元计算,也超过莱卡、罗莱有些型号的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是摄影人手中经常使用,虽说该机外观有些磨损露铜,但各项功能完好,是使用和收藏均可的古董相机。至于国内的收藏价格,因这类机种转让、拍卖较少,一般来说这些相机未经市场操作,价位相应较低,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她的真正价位会露出水面。相机在完成成交后,这位转让人——西安陈先生还再三关照:“高老先生此台相机千万不要轻易转让,进高氏藏馆作永久藏品为好……”。高老也当即承诺“一定照办”,西安这位先生如果看到此文想必也放心了。我们已经放到藏品陈列柜作永久收藏了。
6月16日收藏进的古董相机是“格莱·弗莱克斯”,地点在高氏相机收藏馆,两家电视台正在拍专题时,上海华侨摄影协会相机收藏研究会理事盛行先生,从上海打电话到杭州高氏相机店,“送来几台相机”。我和父亲高继生想到我们藏品中的1/10,也就是一百来台是盛行先生从上海买进送来杭州的,现在正在拍我们的专题,请盛先生来收藏馆一起拍摄岂不出现沪杭两地相相机藏家切磋交流的场景!高氏藏馆有今天的规模有盛先生的一份功劳,所以当即决定请他到收藏馆来,最主要的藏品就是这台格莱·弗莱克斯价格也是800元。
如果你看过上海相机研究会编辑出版《相机博览》画册就一定会想到画册中介绍的第一台相机就是“格莱·弗莱克斯”新闻相机。一般这类相机历史久远,造型上也很特别,是收藏人一见钟情的那种奇特相机。盛先生一到藏馆,我们对此台相机就爱不释手。这台相机的鉴定评估如下:
格莱·弗莱克斯单镜头反光相机属20世纪初至30年代的新闻相机。特点是皮腔,皮上罩(对焦罩),大大小小款式达20余种。干版、页片大底片为多,2寸、3寸、4寸、5寸、6寸、5×7……各种规格。
Stereo Graflex5×7是1906~1923年立体相机,美国收藏价2000美元以上。
Ndturdlists Grdflex是1907年生产,价格高达3000美元以上,其它款式此类相机价格普遍不高,一二百、二三百美元而已,而这款NATIONAL-GRAFLEX是1932年产品。速度1/30、1/50、1/60、1/100、1/125、1/200、1/250、1/500S,镜头1:3.5,f=75mm。需要说明的是镜头不是原配,而是日本“富士”,也就是美国机身日本镜头。此机对焦皮罩折叠后,上翻可以全部盖住相机,机身号无,镜头号因非原配镜头号不能确定。
这款相机有Ⅱ、Ⅲ型之分,外貌基本一致,美国收藏价100~160美元。好在我们备有美国产各式镜头,装上后就完整了。但相机故障仍需要排除。这款相机以800元买进,应该说是便宜的。因为该机在国内实在少见,作为藏品是一款难得的好相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上海的相机收藏人鉴赏水平较高,价格也是合情合理。
对于这两台六月份同时买进的800元收藏相机,我从资产评估师、摄影人、收藏人三重因素综合分析:
日本产WIDELUX-F7全景相机(摇头相机)从摄影人使用角度看,使用和收藏兼顾,并且与国外价格有较大差价,潜在升值率高。
美国格莱·弗莱克斯相机无使用价值。收藏价格已与国际接轨,但考虑到国内流入量少造型奇特,所以有一定潜在升值可能,但涨幅不能与日本WIDELUX-F7全景相机相提并论。作为相机收藏,质和量及品种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更不能只考虑升值率,不顾及其它因素,只有三者兼顾才能收藏到更多更好的相机。
6、古董相机有赝品吗?怎样鉴别?
古董相机因涉及金属学、金加工、光学、机械学、电子学等各方面学科,它的制假难度大、成本高,与其它收藏品比较它的赝品比较少,有些工艺因为成本高,而只能用其它材料替代,古董相机收藏人只要能初步鉴定,就能鉴别出真伪。如用基辅88来改制成东风,前苏联的左尔基重做机顶盖和镜头铭牌圈仿制的莱卡Ⅲ,甚至画蛇添足再镀上金,明眼人一看,上下左右里外不配套,新的新,旧的旧,金加工有的很细致,有的又极毛糙,根本就不可能凑合在一起,而有些赝品连时代背景也不了解,有些工艺材料在当时是没有的,你加上去之后,明明白白告诉人“我这是赝品相机”总的来说,古董相机与字画、陶瓷器、青铜器、邮票、家具、钟表等其它收藏品比较,古董相机的赝品是极少极少了。我们所接触到的全国各地收藏人拿来的古董相机,似乎件件是真品,只有极个别收藏人自欺欺人。才拿出一、二件假的古董相机——价格并不便易、劳命伤财了。我们在香港一杂志上看到,香港一古董相机收藏家曾翻新一台上世纪三十年代爱克塞太相机,耗资一万多港币,足可以买两台爱克塞太古董相机,如果去仿制这台赝品,要耗资三、五万港币,实际上是得不偿失,所以古董相机制假,综合起来有很多困难:①机身镜头有钢印号码,重复怎么办?②三、四十年代有很多零部件是白铜,白铜做旧又要保证它的机械强度,做不好怎么办?③一台相机要用几十甚至上百付模子,而产量却不高,成本价就高怎么办?④铁、铝、铜、木、玻璃……一台相机需要多种材质,每种材质做旧,高难度、高消耗怎么办?用现代技术、工艺去生产一台结构繁烦、精密度又高的仪器肯定是得不偿失,死路一条。所以从另一个侧面也反证了这个道理——搞古董相机收藏,走弯路较少,不容易被人“蒙”,学费也就少了。但正因为它迁涉学科多、知识面广、内涵也就翔实了。
“中国收藏”“中国摄影报”2001年11期上曾刊登了我们的文章“警惕——古董相机出现批量赝品”一文,此文一出,京、津、沪、宁有收藏人来杭反馈消息:读了此文一看就知道是赝品古董相机了,不用放大镜也能分析出了……,此文现转载供读者鉴赏。 这实际上是一台制假失败的小批量赝品相机。
注意批量生产的赝品古董相机
我们看到过俄罗斯产的假“莱卡”、改造过的假“东风”相机和新仿的蔡司·伊康太相机。最近有人从加拿大化了100美元买回一台英国PENGUIN 6×9 风琴式“古董相机”,他开价卖五千,最后成交价200元,原因是家父高继生指出了它是赝品及其特点,他心服口服才200元成交。前述的赝品莱卡、东风、蔡司·伊康太有人工改造的痕迹,证明是个体、单一的仿制,而这台PENGUIN却是批量生产的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为此我们进行了解剖鉴定。它的特点:
1. 牛皮套是绝对真品,二十世纪初制品,镜头和机身无编号。
2. 镜头外壳是20年代前的老相机镜头外壳,铭牌凹版刻印,容易迷惑人。
3. 打开机芯发现镜头快门组件全部是近年生产,取镜器也是全新制作。
4. 相机前后盖现代工艺冲压成型,现代喷漆工艺——烘喷漆。
5. 皮腔近年制作,皮腔支架铁质镀铬,也是冲压件。
6. 暗盒开关组件是铁质镀铬的冲压件。
7. 卷片钮用胶木是开模成批新产品。
8. 相机把手是冲压件成批生产。
9. 整机从外观到内在工艺精细,更证实这一点是批量生产。
本机的技术数据、速度 T、B、1,光圈固定但未标明,焦距也未标明,片幅6×9CM 120胶卷。根据我们常规鉴定法鉴定,本机的前后左右矛盾重重,漏洞百出,例举几点:
1.根据本机无编号无光圈档,速度只有T、B、1三档,这三点判断,该机是仿1900年前后的产品,但这里有几个问题:(一)当时的风琴式相机应该外壳包饰皮,而不是喷漆。1900年前后的皮腔大多是红色、桔红色,而不是黑色。(二)镜头机芯、皮腔伸缩支架当时都用铜质,而不是铁质,1900年前后风琴式相机用轨道式(单轨或双轨),支架伸缩架款式与当时轨道式严重不符。(三)本机活动件全部镀铬“克鲁米”,与当时的相机也不相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才开始镀铬,之前是镀镍(外观较暗淡)
2.假设仿制的是三十年代的相机,这里也存在很多问题:(1)三十年代的蔡司·依康、柯达相机的速度已经提高到1/100~1/400,光圈已达到3.5~22、32,六、七级,而它却只有T、B、1秒。(2)三十年代的风琴式相机机壳全部装饰皮,而无一例用喷漆,我们收藏的相机中有100多台是世界各国各个时期的风琴式相机无一例外。资料上也从未见过用喷漆的风琴式相机,所以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
综上所述,这台赝品风琴式相机,既不是仿1900年前后的产品,也不是仿三十年代的产品,仿制者涉足古董相机几年而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才漏洞百出,但因为它是批量生产,所以应该引起相机收藏界的注意,不至于只注重成色、品相,却忽略了真假这一根本,实际上相机收藏人和相机制假人一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得多了摸得多了,时间长了才能真正提高鉴赏能力,赝品就不会进你的收藏柜了。而这种批量生产的赝品古董相机更需要我们随时随地地提防。稍一疏忽就大跌眼镜了。
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 高峻岭
7、我国国产进口古董相机总藏量有多少?
我国国产进口相机总藏量,这是个随时可能改变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未就在查找各方面资料,以求得到比较准确的数字。从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照相机杂志上看,我国研究这一问题的人极少,有独立见解,并有一定依据的说服力的有三人:
俞泽民,原杭州照相机研究所,科技情报室工作,专业从事照相机资料工作。早在1989年3月3日,在杭州照相机研究所总工程师盛传录审订下撰写了“中国照相机工业三十年”,从1956~1985年,全国各地照相机生产厂家研究试制,生产照相机情况,他的数字,比较准确,此稿在人民摄影报上连载刊出,九十年代末和本世纪初,著名国产相机收藏家(含资料收藏),绝大部分依据是从那份稿件中而来。俞泽民先生是我国古董相机收藏中国产相机资料方面最权威人士。
高峻岭,原浙江省经济事务所资产评估师(现改制为浙江武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七岁开始学摄影,十一岁举办个人影展,同时步入相机收藏,曾撰与“我国古董相机的总藏量”“我国古董相机的价值评估”“上海58-Ⅱ四十年后测试报告”“古董相机鉴定评估实例”……等文章在专业报刊上发表,少年时代就接触到沙孟海、陆俨少、朱屺嶦、唐云、周峰、熊佰奇、顿立夫、莫扑、吴山明、卢坤峰、刘江、吴永良、王佰敏……等书画大师和石少华、候波、沙占祥……等美术界摄影界,照相机研究界名家大师,并得到了他们的教晦和指导,基中有些名家大师对美术史、摄影史有很深 的造脂,这为高峻岭研究古董相机提供了不少帮助。1993年与父亲高继生一起筹办了国内第一家照相机收藏馆(博物馆),此后在专业报刊上经常撰写古董相机的文章。
沈铭,北京人口杂志社工作,九十年代初在人民摄影报,中国摄影报上发表了大量介绍古董相机的文章,其中有尼康、佳能、理光、罗莱、莱卡等世界名牌的收藏机种,还介绍一部分国产收藏相机的机种,沈先生收集了相当数量相机资料,在九十年代初我国有群体的相机收藏活动展开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业余时间又是非专业人对古董相机的研究,有如此高的水准,确是我国中青年相机收藏人学习的楷模。值得一提沈铭先生还是资深摄影人,他把摄影和相机收藏有机结合,使相机收藏文化有了延伸和发展。
我国早期收藏相机的总储量
原载中国摄影报
1999年4月9日
相信我国早期收藏相机的总储量是每一位收藏人十分关心的问题。我国早期相机的总储量究竟有多少?我参阅了多方面的资料,撰写此稿,希望能给相机收藏人一些参考。
中国第一批相机生产厂家是大跃进前后(1956年-1959年)兴建的,共有七家,他们的主要产品是:
北京照相机厂生产:“大来”、“长虹”、“天坛”、“长城“等。
天津照相机厂生产:“幸福”、“七一”、“晨光”、“东方”等。
上海照相机厂生产:“上海”、“海鸥”、“红旗”、“东风”等。
广州照相机厂生产:“五羊”、“广州”、“珠江”。
哈尔滨照相机厂生产:“熊猫”、“孔雀”。
杭州照相机厂生产:“西湖”。
南京电影机械厂生产:“紫荆山”。
中国第二批照相机生产厂家1965年-1969年出现:
兵工部重庆照相机厂生产:“华蓥相机”。
江西光仪厂生产:“凤凰”相机。
中国第三批照相机生产厂家出现生1973年-1975年,共十家:
常州照相机厂生产:“红梅”。
无锡照相机厂生产:“太湖”。
武汉照相机厂生产:“友谊”。
青岛照相机厂生产:“青岛”。
福州照相机厂生产:“风光”。
郑州照相机厂生产:“华中”。
哈尔滨电表厂生产:“孔雀”。
丹东照相机厂生产:“牡丹”。
苏州照相机厂生产:“虎丘”。
无锡光学仪表厂生产:“湖光”。
据资料显示1957年-1982年这二十五年里我国累计生产照相机374.18万台,这就是我国早期生产照相机总量。
二十五年来,这19个厂家生产的相机主要分四大类:120双镜头反光相机,120平视取景相机,135单镜头反光相机,135平视取景相机。从材质上看有胶木的长江、华山等相机;铁皮冲压成型的幸福、孔雀、海鸥501相机等;金属冲压成型的上海58型、紫荆山单反相机等等。到80年代初期又出现凤凰JG301、珠江35等注塑外壳相机。
收藏人一般总喜好全金属相机;如上海、海鸥、珠江、孔雀、上海58型等等。这374.18万台相机应该扣除注塑外壳的相机,估量74.18万台。从理论上说国产早期相机总产量300万台左右,这里面70%是120相机,30%是135相机。有相当一部分自然损坏,135相机更新换代,再加上国外收藏人“淘”去的相机,应从这300万台里扣除。
1、 损坏率33%,也就是100万台。这个数字随着时间的流逝损坏率有增无减,以损坏100万台计算,仅存200万台。
2、 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及港台收藏人在津、京、沪、四川等地收购去相当数量的相机,再加上国外游者买去作为纪念的相机,以20%计算约40万台。
3、国内摄影爱好者众多,使用、收藏兼之,一人数台到数十台不足为奇,以一万人计算,每人十台相机约10万台。
4、生产厂家、单位、机构已经收藏有一定数量的相机藏品。今后还将加大力度,如我国正拟建中国摄影博物馆。单位和机构的综合实力比个人收藏爱好者强得多,他们将占总量的1/4,也就是五十万台,应该说是不算多的。
我们在去除损坏率之后,仅存200万台相机,再去除上述另三点,则真正能作为个人收藏仅仅是100万台而已。假设我国有一万人在搞相机收藏,每人可藏量仅仅是100台而已。
我国早期的进口相机大致可分两个阶段的收藏量。
第一阶段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20年代,是清未民初、内乱外患的动荡年代,而照相机工业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这段时间流入国内的进口相机主要还是达官贵人,皇亲国戚的“玩”物。而且数量相当有限,在那时进口相机绝大部分在京、津、沪、宁、杭、穗等沿海大中城市的照相馆里,总数在5万台左右。
第二阶段1930年-1960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期、中期及战后。由于二战中照相机广泛用于军事,德国的罗莱、莱卡、康太克斯、爱克山太、福伦达、美国的柯达、前苏联的左尔基、基辅、弗特及捷克相机,日本的尼康、佳能、美能达、奥林巴斯等相机大量流入中国。而我国在1956年照相机工业才起步,这 段时间是收藏进口相机的黄金时段,这里有民用也有军用,有的是贸易入境、有的是走私品、还有其他种种渠道入境,所以只能概算。
1930年-1950年这二十年以每年5000台计算共10万台。
1951年-1980年这三十年以每年20000台计算共60万台。
上述数字总量为75万台进口相机,我国当时进口的相机销售量可作参考:
1955年,全年相机销售量3914台。
50年代最高销售年1959年全年相机销售量50500台。
60年代最高销售年1964年全年相机销售量102000台,
70年代最高销售年1979年全年相机销售量160000台。
进口的收藏相机,也是120为主,135、127等为次。也存在着国产收藏相机所面临的四个要素需要扣除,真正能让相机收藏人收藏的仅二三十万台而已,国产加进口的收藏相机总量也就一百几十万台,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增长,相机收藏人的队伍必然是有增无减,我国相机收藏业会更加兴旺发达。
8、我国相机收藏人有多少?
我国相机收藏人究竟有多少,我们只能从高氏相机收藏建馆十年中从鉴定部、陈列部来访,来电、来信、电子邮件等渠道及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照相机杂志刊登的信息、再加上港、澳、台来访收藏人了解综合起来判定,分四个时期:
一、 1949~1980年我国相机收藏人不足十人,是个人零星的收藏,加上当时的经济条件。如1960年我买一台蔡司古董相机30元人民币,当代课老师一个月工资30.50元,也就是说一般职工全年不吃不用,只能买12台老相机。加上父辈传下来的二十台相机,当时可能已是国内相机收藏第一人了。
二、 1981~1990年,美国、日本、新加坡及港台人开始到京、津、沪、宁、喻、杭等大中城市大量淘老相机,当时我们接触到的收藏大“家”有天津外语学院的程建国,此时京、沪一些现在的收藏大“家”还没有起步,或者刚刚起步,我们只知道天津、杭州是古董相机的收藏大户。那时我们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已开了照相馆,一有资金就去京、津、沪淘老相机,是用蛇皮袋一袋袋运回杭州的。八十年代末估计当时全国有古董相机收藏人近三十人。
三、 1991~2000年是古董相机收藏发展壮大的十年。京、沪开始有民间的相机收藏组织,1994年北京东方收藏家协会相机专业委员会成立。1994年上海华侨摄影协会相机收藏研究会成立。1993年5月18日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诞生,并经文物局批准注册。相机收藏专业小报、书有少量出现,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沈阳、哈尔滨、重庆、成都、银川、太原、石家庄、乌鲁木齐、兰州、南昌、昆明……似乎全国的省会城市有了相机收藏人,东南沿海地、县也有了相机收藏人。江浙一带镇江、扬州、连云港、徐州、苏州、常州、无锡、嘉兴、湖州、金华、温州、宁波、台州、绍兴……及港台都有了相机收藏人。从几十台到上百台收藏相机,人数上已突破一万人。上海出版发行“相机博览”画册,第一次印了5000本,听说早就已经卖完。经常有各地收藏人来我处问这本画册还能买到吗?二十一世纪来,我国古董相机收藏人理论上测算上万人是超过的。
四、 市场经济也论证了这个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杭州只有一家“高氏相机” 经营二手相机古董相机买卖。现在是秋涛路照材市场三家。杭州收藏品市场三家,杭州旧货市场三家,河坊街一家,总数已达到10家在经营二手相机古董相机买卖。当然规模还是“高氏相机”最大,但店家增加十倍,从业人员增加、收藏人也大幅度增加了,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本世纪以来,古董相机收藏人的队伍还在扩大,但也有一小部分人感到力不从心而淘汰出局了或者是暂时出局。与增加人数相比,淘汰的必竟是少数,进入2003年后,从南京、杭州、上海收藏品市场看,市场正在走出低谷,市场成交活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文化修养的提高,收藏人在大幅度增加相信古董相机收藏界也将出现这种牛市。国家文物局关于近现代国家一级文物定级标准的出台,也会更进一步刺激古董相机的收藏。
9、全世界著名的相机收藏大“家”有多少藏量?哪些藏品?
全世界最著名的古董相机收藏大“家”——世界顶级相机收藏家因各国介绍不多,再加上各国收藏界交流展览不多,我们也仅仅是据我们收集的资料介绍:①美国波士顿西郊,杰克·内勒,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他已拥有古董相机6500多台,二十世纪末,他因是世界十二家飞机零件生产厂商估计有10000台左右。杰克·内勒的照相机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大照相机博物馆,他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照相机收藏家。杰克·内勒的相机收藏不但在数量上遥遥领先于其他收藏人,在质量上也是全世界绝对领先的,达盖尔摄影法相机,手杖、火柴盒、纽扣、手抡式、钢笔式、怀表式、望远镜式、收音机式……。有的相机还参加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他的这些宝贝,我们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杰克内勒先生从四十年代开始收藏有五、六十年收藏历史。②法国巴黎毕耶夫赫镇法国摄影博物馆,创办人是让·法热和昂德赫·法热父子俩,1960年创办,随着规模的扩大已由法国政府出资管理,该馆有多少古董相机资料不全,曾在北京展示三十多台珍贵古董相机。③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相机陈列馆。④日本富士公司相机陈列馆。⑤日本东京JCII照相机博物馆1989年11月29日开馆,据介绍展示古董相机300多台,馆藏总量“数以千计”。
10、我国著名相机收藏大“家”有多少藏量?哪些藏品?
我国著名相机收藏大“家”据我们多年了解的情况和2000年香港科技出版社“照相机”杂志编印,“二十世纪中国照相器材”及2002年江苏电视台家有宝物——“聚焦老相机”编导也作了一番调查,结果综合如下:
天津一大“家”收藏相机1100台(据报纸介绍),九十年中期代投入古董相机收藏,藏品大部分从京、津、沪收藏人手中购得,有一部分是从国外购得,他的藏品有林哈夫、哈苏、莱卡、罗莱、蔡司为主,因为是从行家手中购得,价位比较高,质量好。他是国内古董相机投入资金最多的人,据说古董相机价值3000万,但有一部分藏品时间过去八年没有升值,反而降低,现在从报刊和收藏人口中很少听到他的信息。
杭州高继生高峻岭父子,古董相机收藏总量1100多台,值得一提的是有全国当代书画大师赠送的作品100幅。有些大师赠送的作品如沙孟海、陆俨少、朱屺嶦、唐云、吴青霞等等一幅作品价值往往抵得上几台甚至十台以上的哈苏、林哈夫、莱卡、罗莱、东风、红旗相机的价值。1999年经文物部门审核发文批准“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正式注册,收藏历史高继生44年,高峻岭18年,主要收藏六大系列:莱卡、罗莱、风琴式、附件和照相机样机、海鸥六大系列。并在杭州、余杭、苏州、南京十次开店(照相馆和二手相机店),经长期积累收藏古董相机,所以不乏珍品。父子俩在专业报刊上、网站上刊登了大量有关古董相机的文章,综合为:
1993年筹办了全国第一家相机收藏馆(博物馆)开馆。
1999年全国第一家文物部门审核批准的照相机收藏馆(博物馆)注册古董相机1100台。
2000年全国第一家古董相机鉴定部挂牌。
2002年全国第一家古董相机网站WWW.GSXJ.COM开通。
中外电视台专题报道就达30余次。高继生应该属我国老一辈相机收藏人。小高算是我国相机收藏界新一代有文化、有摄影功底的中青年收藏人。1999年起“高氏藏馆”奉行“增质不增量”。用珍稀相机充实,去除些一般藏品达到精益求精。
北京赵俊毅,收藏古董相机总量曾经达到500台(估计)。八十年代投入古董相机收藏,当时在天津,1992年在北京亮马市场经营二手相机,古董相机买卖,是全国著名相机鉴赏家。在全国相机收藏人中赵俊毅算得上收藏或者说“曾经拥有”全国古董相机精品第一人。赵先生在九十年代前期与沈铭先生一起大量介绍了世界经典名机和国产精品古董相机。对启动相机收藏文化也立下汗马功劳。1993年他创办东方相机屋是全国二手相机店的佼佼者。,现在东方相机屋在北京五颗松照材市场里也是最有名的店家之一。他是我国中青年著名相机收藏家。并对古董相机的研究有丰富的知识。
北京易威收藏古董相机近300台。易威先生原是北京电影公司职工,专业修理电影机,是我国老一辈的相机收藏人,曾在北京一个相机修理亭专业修理照相机,长期接触古董相机,是我国五、六十年代起步的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之一,易老先生七十多岁高龄仍乐此不颇。2003年赴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鉴定部与我们交流、切磋,是位勤奋好学不怕辛苦的老先生,易威先生收藏了不少精品古董相机如间谍、立体、摇头相机等等是难得一见的珍品。易老是我国老一辈相机收藏家。
北京沈铭,北京人口杂志社工作,是我国相机收藏文化启动人之一。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连篇续版地在中国摄影、人民摄影报上介绍中外经典相机,沈先生作为业余爱好,收集到这么多中外相机资料,并撰稿介绍、确实推动了我国相机收藏活动。
上海赵振新,收藏国产相机300多台。赵先生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收藏相机以国产相机为主。2000年以后开始专业收藏相机,是中国产相机收藏一大“家”,他收藏了红旗、上海58Ⅰ等国产精品相机;2002年他筹办了“中华摄影资料陈列室”和二手网站——摄影聊天吧,点击率还很高。赵振新先生是我国中青年著名相机收藏家。值得一提的是赵先生在中国相机收藏界思想镜界特别高,去年从中国摄影报获悉:赵先生赴京表示中国摄影博物馆建馆他捐献藏品。二十年走南闯北淘老相机却准备捐献给中国摄影博物馆,可敬可佩。赵先生和我们交往比较多,他似乎年年来杭州和我们交流、切磋,是位相机收藏界的实干家。
上海盛行,我国专题收藏莱卡相机大玩家,他收藏近百台莱卡,对莱卡相机情有独钟,并有很深造脂。从上世纪八十年起我们就交往密切,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有一、二百台相机是他不辞辛苦从北京上海淘得送来给我们。盛先生与我们常期交往中我们发现他人品很好。八十年代末,经济上我们还比较困难,工薪族,孩子又读大学,又是摄影创作又是相机收藏,盛先生还经常给我们填付款项,等我们有了资金再偿还,这一切是无偿的、无报酬的。盛先生的人品也与莱卡相机一样,坚实、可靠,做事一丝不拘,认认真真,他每次给我们的古董相机有清单一张:牌号、型号、品相、成色、机号、镜头号、买进价格……。我们父子俩对盛先生送来的相机结论是:“他办事,我们放心。”盛先生现是上海相机收藏研究会莱卡俱乐部主任,他是我国中青年著名相机收藏家。
中国的相机收藏大“家”藏量在三百台左右沈阳、西安,其他如香港、台湾、天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