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代开始,风行的青花瓷,具有中国国画的笔致韵味。由于它是用毛笔把图象直接抒画在瓷器上,烧成后,在洁白光润的瓷画上,透出青色国画般的艺术形象而且青白相映、幽靓苍翠,十分富有艺术魅力。
青花装饰主要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点线等笔法来表现各种艺术意象。一笔之下,有刚柔、虚实、浓淡、轻重的变化,运笔之法有中锋和顺、逆、拖等。
青花绘画装饰的构图注意水路变化,即掌握整体黑白效果、大小块面、纹样组合的黑白空间。空间的疏密大小,也就是相对地由纹饰的疏密大小所造成。把非纹饰部分的白地,看作与纹饰部分同样重要的因素加以对待。
元代青花的绘画,继承了汉唐以来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在表现客观事物的风貌上更加精辟。宋以前的牡丹纹饰,大都只有正视和侧视两种形态,而元代青花上的牡丹则多姿多态。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瓶,所绘牡丹,俯视、向背、聚散、飘逸,各尽所致,或绿叶拥簇;或疏花独放;或挂于枝头,低首不语;或嫩枝托护,昂然直上;或侧转返顾,娇态十足;或妖娆端庄,落落大方。
元代瓷器上的绘画艺术,既不同于唐代那种雍容富贵,又别于宋代之精致秀丽,而呈现出一种浑厚而又妖娆雅致的神韵。元代青花气势磅礴,笔势飞动,讲求大效果,并不拘于细枝末节。即使是云纹、海水、四方、二方连续那样需要规矩的图案纹样,也只是大体规整而已,且凭借其用笔之纯熟,悬肘运腕而写,转折有致,极富动感。
元代中晚期的青花绘画构图满实,但不死不僵。江西高安元代窑藏出土元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全器纹饰有12层之多,但并不因此有拥塞之感,反倒有壮美之情韵,令人叹为观止。在器物的肩部、底部和盖面上虽然都用了变形莲瓣纹,但是,莲瓣纹内所附加纹饰却不雷同,有花卉、八宝、火焰等,因而在重复中显现出变化,加上其独有的运笔方式,使原本极易呆板的图案式纹样表现出动感。
明代瓷器的绘画风格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永乐、宣德朝为晚期;成化朝为中期;嘉靖、万历朝为晚期。
永乐、宣德时期,青料流动性较大,发色深蓝苍翠,明艳深厚,料色透入釉层,线条往往有晕散现象,很象中国画在宣纸上所形象的墨晕,加上错落有致的晕点,使画面越发显得浑融沉着而华滋,景德镇的陶艺家为了追求中国画的水墨韵味,则更有意识借助和发挥这种青料的自然属性,形成了一种披离错落、豪放潇洒、气韵生动的艺术风格。此时的绘画表现题材,同元代相比,变化也大。植物纹样和动物画面激增。蔓草纹中有牡丹、莲花、蔷薇、宝相花、山茶花、菊等,与四季花共同表现。花和叶子比元代要小,富于写生趣味,形式自然,蔓草逶迤轻盈,加之白地与青色纹样比例适中,相互衬托,更加美丽动人。永乐、宣德时的瓷画风格改变了元代遒劲、挺拔的格调,而呈现出一种浓艳凝重、古朴典雅的风采。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宣德青花海水龙纹扁瓶,瓶身以连天翻涌的海水作背景,怒龙横行于惊涛骇浪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