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存于心底二十余年的愿望,一个历时十余年的创作历程——当陕西印人庞任隆的《华清池印谱》行世的时候,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他对传统文化饱满持久的热情。
《华清池印谱》是一册主题印作品集。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取一些景物的名称或词语篆刻为印章形式;而且,通过对这些景与物的历史钩沉与研究,使人们得以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感受华清池的古今人文风貌,使人们在一种别样的阅读中审度历史、触摸美感。
主题印谱最初的雏形,以汇集诗歌文赋、名言警句一类闲印成谱为特征。这大约是明末的事情。据韩天衡《中国印学年表》载,清康熙十八年(1679)“钱觐自刻印成《波斋百二甲子印》二册”,此或可为主题印创作之滥觞。迄今三百余年,主题印的创作经历大致可分为清季、“文革”前和当代三个阶段。陕西印人主题印的创作,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陈尧廷先生创作的《汉麒麟阁十一将印》。其后在80年代又先后有《心碑》印谱(傅嘉仪刻)、《丝路》印谱(赵熊、傅嘉仪合作)、《长安胜迹印谱》(终南印社集体创作)等印集出版发行。可以说,当代陕西印人对主题印的探索与创作有着积极的贡献。
文艺评论家肖云儒认为,主题印“将篆刻从诗、书、画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具有主体地位的创作和欣赏对象”。因此它的创作“体现了对主题篆刻的执著追求,是当代篆刻艺术进一步走向独立、走向宏大、走向文化、走向个性和心灵的重要途径”。然而,主题印的创作难度要远远高于独立印章的创作。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能在十多方,乃至上百方的印章创作中,既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变化,又有贯穿如一的审美取向。庞任隆在创作《华清池印谱》的十余年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即在于此。除去个别作品的调整、重刻不说,仅大的修改就有五次之多。其中甘苦,非亲历者不能体味。
前些年有一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很欣赏。就艺术创作与研究而言,这句话尤为贴切。对于庞任隆来说,这本印谱的印行,反映了他在这个阶段的状态与水准,但绝不是他艺术追求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