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是世界上最稀少、最名贵木种之一。它产于南洋群岛的热带雨林之中,非千年不能成材。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采回大量紫檀原材。经过明清两朝的开发,经数百年无数艺人的努力,加上清早期康、雍、乾三代皇帝及宫廷侍人文人的参与,所制紫檀家具无不溶入了人们的思想、精神与个性,将无生命的木材雕琢成了史诗一般有生命的艺术品流传于世,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以宫廷为代表的高品味的家具文化。特别是清前期制作的紫檀家具,文含量、艺术水准远远超过代,其材美工精,结构科学,尽美尽善,达到家具制作的顶峰。明清时期制作的紫檀家具绝大部分为皇室所收藏。清道光以后清宫屡遭洗劫,很多紫檀家具流入民间,也有相当部分流落海外。此后清皇朝腐败无能,国力衰退,紫檀来源张,紫檀家具的制作也日渐稀少直至彻底消亡。
近世以来,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真正的紫檀木早已绝种,紫檀家具的制作也永远成为历史。1996年,江苏省南通开发区长江贸易部经过艰辛努力,终于从印度洋岛屿的密林中发现紫檀木种,并购回数百吨紫檀原材,这是明清以来首次大批进口紫檀原材。经北京故宫博物院明清古典家具专家鉴定,确认是中国明朝时期使用过的老紫檀木,从而否定了百年来真正紫檀早已绝迹的说法,并否定了多数学者认为紫檀即蔷薇木的错误说法。紫檀木与蔷薇木虽有相似之处,但不是同一木种,同时也搞清了新、老紫檀是不同树种,纠正了数百年来以新、旧来区分品种的模糊认识。紫檀家具对于收藏界人士来讲,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但人们对于紫檀本身的了解却有如迷雾一般,众说纷纭,难辨真伪。笔者因工作之便,十多年来搜录各种有关文献资料,从各种不同渠道寻觅紫檀标本,大到三四百公斤原材,小到指头大小数百年前的家具残片,对紫檀的品种、材性处理,加工方法,色素应用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总算有了初步和认识。
紫檀木的新鲜磨光剖面紫红晶莹,鲜艳无比,黑色花纹变化莫测,如笔画墨染,以纹美自居的黄花梨也难望其项背。难怪有很多朋友见之发痴,抚之发狂,竟有夜不能眠,抚木而睡者。有一朋友的作坊,原是生产酸枝家具的,自用紫檀后,工匠们都争做紫檀家具,谁也不愿再做酸枝家具,问其原因,答曰:做着、看着、摸着心里舒服。
加工紫檀木时,紫红色素极易粘附在工具上,取木块在纸上或白墙上划动,其痕迹紫红郐润,犹如蜡笔一般。新鲜刀痕在百倍放大镜下观察,有透明状胶质物渗出。制成家具后,颜色会渐渐趋向紫黑透亮,角质"包浆"的外表日显丰满,有玛瑙般的质感。一年后,有如黑缎子般的光泽,极似数百年前制作之物,行家里手也难免走眼。以前用节节草、山桑叶作最后磨光处理,远没有把紫檀真正的内在美开发出来,用现代极细无阻塞砂纸打磨出的紫檀家具,犹如婴儿的肌肤一般,透明滑润,非亲身体验,个中感觉实难领会。
从明代到清末中国到底使用了那些品种的紫檀,似乎也是一谜。笔者经过对多年收集的紫檀标本进行剖锯、精磨、浸泡、分类观察,同时与有关文献资料记载进行核对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明代至今所使用的紫檀分两类:一为海岛性紫檀,色素不具水溶性;二为大陆性紫檀,色素具水溶性。
海岛性紫檀
学名:檀香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中文名:紫檀英文名:red sanders;red sandalwood 俗称:老紫檀、犀牛角紫檀、金星紫檀。产地:印度洋岛屿。
常绿乔木、主干高15米以上,最大直径50厘米以上,一般直径20厘米左右。树干挺直、空洞较少,用手指敲原材端面有清脆的金属声。边材黄褐白色,心材紫红色,有非常美丽的黑色花纹,并有极细密的布格纹(波痕)。木质里含有丰富的紫檀素及油胶物质,纤维组织呈片状交叉状,管孔(棕眼)内充满亮晶晶的硅化物(侵填体),油润坚重。含水率在12%时一般比重1?1以上,最大比重1?3以上,也有少数质轻者比重小于1,比重大、汪质重者几乎不见棕眼、更无蟹爪纹,细润得象光亮的塑料板。新鲜剖面有淡淡的酸香味,心材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很快由紫红转为紫黑色。有资料记载,紫檀颜色加深是因表面氧化促进变黑,经试验,这一说法与事实上不符。心腐或有空洞者受霉腐菌侵袭,致使部分管孔内沉积物病变发黄,被称作"金星紫檀",金星紫檀并非特殊木种。有文章介绍说金星紫檀有金色纤维,此讲法是错误的。实际上木与木之间有比重、密度、颜色、油质多少,管孔内含物、粗细排列走向、花纹多少等等差异,同一株原木二皮材与心材也有密度和颜色上的差异。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代荷花式大椅(宝座)、浙江省博物馆藏明代四平面式加浮雕画桌、上海博物馆藏明代墓葬出土螭纹扁壶属此种紫檀。
大陆性紫檀
学名:蔷薇木(pterocarpus indicus)中文名:印度紫檀
英文名:Burmacoast Padauk;amboyna;manilla padauk 俗称:新紫檀、牛毛纹紫檀、花梨纹紫檀、金星紫檀。
产地:中国南方周边国家
落叶乔木,大都为灌木,主干高5米以上,最大直径30厘米以上,一般直径15厘米左右,树干扭曲少有平直,空洞极多,有"十檀九空"之说。边材黄褐白色,心材橙红黄色,少有黑色花纹,有非常细密的布格纹(波痕),木质里含有丰富的橙黄色素,绝无紫色,油质较少,比重1?1以上,纤维组织大都呈S状结构。管孔内硅化物较少,细密弯曲,极像牛背上的毛,所以被称作"牛毛纹紫檀"。心腐或空者管孔内黄红色沉积物极多,扭曲飞动,犹如铸进去一般,极为美丽动人,也有"金星紫檀"之名。新鲜剖面有明显的蔷薇花香味。制成家具日久油质重者呈深琥珀色,失蜡者呈灰褐色。很多新制家具为了仿老紫檀色泽,大都作色或用石灰水浸刷,使美丽晶莹的橙红色变成了死黑色,天然花纹层次美感荡然无存,惜哉!清中后期紫檀家具均为此木种所制,相对来讲,存世量也较多,对此种紫檀识者居多。
最近因国家制订红木标准,紫檀及黄花梨是否冠在"红木"这一名称之内,引起很大争论。文物界很多专家学者明确表态,不同意把紫檀、黄花梨放在"红木"名称之下。
红木(酸枝木)的叫法是一种民间的俗称,长期以来,由于紫檀木的绝迹及我国南北方对木种叫法的不同,在民间有将紫檀、花梨、乌木、鸡翅木等统称为红木的叫法。笔者认为这种叫缺乏科学性。
从紫檀的使用情况、加工方法、成品家具及其文化、社会、商业价值各方面来看。都与红木(酸枝木)有根本不同,不可混为一谈,至于花梨的材质比酸枝木还差,与紫檀更是无法相提并论。
从有关史料的记载,以及在《红楼梦》、《金瓶梅》、《老残游记》等名著中都未见把紫檀、黄花梨称"红木"的字样,只有"紫檀""花梨"的名称,更没有把乌木、鸡翅木称为"红木"的记载。
如果不用"红木"作冠名,改用"名贵紫檀属、黄檀属木种标准",可能会更规范一些,更有利于与国际标准接轨。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