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收藏刚起步升值潜力可观家普遍认为,中国相对缺少一个雕塑艺术品的平台。
叶毓山1995年雕塑作品《山鬼》以72.8万元成交!这无疑给相对沉闷的中国雕塑收藏市场注了一支“兴奋剂”。在今年11月12日结束的中国嘉德200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以毛主席纪念堂中毛主席塑像的创作者、著名雕塑家叶毓山领衔的“中国雕塑系列专场·西南雕塑”成功拍出24件雕塑作品,总成交额为358.848万元,成交率51%。
接受采访时,叶毓山坦言,中国缺少雕塑艺术品交易平台,相比国际雕塑拍卖市场,属于刚起步。行内人士认为,目前雕塑价格与价值并不匹配,正是介入的最佳时机。
国内个人收藏比例较小
“事实上,相比国际雕塑拍卖市场,国内雕塑市场要冷清许多。”雕塑家何健君告诉记者,在西方艺术品市场中,雕塑艺术是最名贵的。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习惯以及中式家居庭院中摆设装置的协调性选择,导致国内人们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需求不足,所以在收藏市场中,雕塑艺术品一直未得到重视。
“雕塑艺术在欧洲历史悠久,尤以古希腊、法国、意大利为代表,美国则是现代雕塑艺术的‘先峰’。在中国,雕塑艺术虽然同样历史悠久,但雕塑走进家庭充其量是近10年的事情。据估算,目前,国内的个人收藏的架上雕塑与城市雕塑比例仅为2:8,而在西方国家,这个比例要高达8:2。”何健君如是说。
国内外“冰火两重天”
其实,作为三维空间的雕塑艺术,不仅从材料、创意与环境空间乃至其所耗时力、完成工序等等都比绘画的条件要求相对比较高,在欧美和东南亚一些地区,雕塑作品早已成为众多实力藏家追捧的对象。
据了解,近年来,在欧美市场,拍卖价2000万美元以上的雕塑已屡见不鲜。然而,从1995年5月至2006年12月,国内220多家拍卖公司的雕塑总拍品仅为793件,其中成交拍品540件,成交比率为74%,总成交金额约1.36亿元人民币。这些数字与动辄一个专场、一件拍品就千万或者上亿的书画、瓷器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个人雕塑收藏初现苗头
“早在1995年,在嘉德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会上,架上雕塑在中国艺术拍卖市场首次亮相。这次拍出了四件架上雕塑作品,成交价从几万元至二十多万元不等。这次成功似乎预示着中国雕塑将走出市场困境,并形成稳定的收藏群体。但是,事实上,这不过是昙花一现。随后,雕塑的市场又陷入了沉寂。”
中国嘉德市场部相关负责人邓静告诉记者,近几年在中国嘉德等一批拍卖公司的带动下,众多雕塑艺术品开始现身拍场,雕塑市场正式启动:“以雅昌艺术网上的拍卖数据为例,2005年和2006年的拍卖总数达520多件,是过去10年拍卖总和的2倍以上,雕塑市场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
价格为何不如其他艺术品
叶毓山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雕塑作品不如其他艺术品价格高,是因为中国相对缺少一个雕塑艺术品的平台。“雕塑艺术品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市场还没有发展,虽然个别艺术家的作品价位屡创新高,但整体价位偏低,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中国相对缺少一个雕塑艺术品的平台,这与雕塑界个人创作和公共艺术创作并行的双轨机制,雕塑作品放置空间的局限,及传统的收藏意识和习惯都有很大关系。”
叶毓山补充道:“原来做雕塑大多是服务于城市建设,主要是政府、机构买单,但是现在雕塑作品已经逐渐迈入百姓家,新的形势需要有一个平台进行匹配,需要相关的拍卖公司、画廊、中间人等各方进行推动。”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