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古玩市场中,名气最大的恐怕要数北京的潘家园了,喜欢古玩收藏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它的。在北京它已成了一个新的文化景观,据说京城里正流行着一句口头禅:“双休日到哪‘拾破烂儿’,去潘家园。”如果您去北京出差、旅游,北京的朋友保证会向您推荐:去潘家园!
潘家园位于京城东南的东三环南路和潘家园路的交界处,占地达数万平方米,堪称中国古玩地摊之最。经营的古玩,从字画、书刊、陶瓷、玉器、文房四室、铜器杂项、古旧家具,还有破铜烂铁、断砖碎瓦几乎无所不包。从构造上它分为营业房区、大棚区和露天区三大块。在营业房区经营的户主多是北京本地人,店内的商品也比较整齐,也确有一些档次较高的古玩,但要价不低。在大棚区,则多是些外地的“常驻代表”,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江西的人为多,卖的大多是新近仿品,价格不贵,主要是做外地客商的批发生意。而露天区则是只有双休日才有的市场。摆的全是地摊,各色人等都有,主要是京郊的农民和外地的流动客商,东西是五花八门,价格是瞎买瞎卖,在这里您花了大钱,可能会买了假货,花了小钱,却捡了便宜。北京人讲的“拾破烂儿”,就是指的逛这种地摊。每到双休日,万头攒动,摩肩接踵,大家都是冲着捡宝贝来的。您千万别小瞧这批天不亮、地不亮就打着手电赶早市的“主儿”,这里面可是有不少的著名画家、作家、教授、学者,甚至还有政府的高官。在这里还有一道特别的风景,就是“老外”非常多,除了旅游者,更多的是各国使领馆的外交人员,这批人地摊跑久了,都成了“洋专家”,尽盯着一些好古玩转,还会操着一口标准的“京片子”向摊主杀价,下手之狠,连国人都自叹弗如。
但是,你可不要以为潘家园遍地是宝贝,其实它和全国所有的古玩市场一样,大多是新的、假的、破的,有人曾对地摊市场的古玩做过估计,真正的“宝贝”,只占十万分之一。
在潘家园,您可以看到成堆的鼻烟壶,瓷的、银的、玻璃的,琳琅满目,精美异常,在拍卖会上可都是上万元一个的价,如果它单独出现在您面前,一定会使您爱不释手,恨不得立马掏钱,但它们都是清一色的现代仿品。
在潘家园,中国历代的古玉器都有,无论是红山文化、良渚文化还是龙山文化,也无论是商、周、战国、汉、唐、宋、元、明、清,几乎囊括了历朝历代。这里面当然有真的好东西,但是要看您的眼力,稍不留意,您就可能“打眼”---花大钱买了假货。
在潘家园,“画廊”里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李可染等名家的书画全有,当然,所有作品无一例外全是假的。启功、赵朴初的书法,更是批量销售,价格之低,令人不忍卒睹。但是据卖主介绍,他卖出的“名家”作品,有的已经在外地的小型拍卖会上亮过相了。
在潘家园,陶瓷器是大宗,摊位也最多,上古的陶器自不必说,连中国宋代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也应有尽有,明清官窑更是比比皆是。幸好它们是一大批、一大批的摆在那儿,让人知道都是现代仿品。倘若它隐藏在某位老农民家里,在一个动人故事的衬托下神秘登场,肯定会让资深的收藏家都大上其当。
其实,在潘家园,即使是光天化日之下的公开摆卖,也都每天有人上当,而且上当的不光是普通的淘宝者,还包括一些专家。最轰动的是北京某大博物馆将地摊上的古陶仿制品当作真品悉数收进,给国家造成了数十万元的损失。
所以,有人说搞古玩收藏的人,一定要去潘家园“进修进修”,因为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文物”集散地,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文物制假高手的杰作,如果“悟性”好,在潘家园长了见识,学到了真的本领,保管到了外地的古玩市场不会轻易受骗。
不过,您看了这些,可千万别打退堂鼓,北京毕竟是我国的首都,又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朝历代的宝贝民间本来就多。再凭着潘家园的名气,引得全国的文物商贩纷纷加盟,也带了不少宝贝进场。即使按十万分之一计,宝贝也多得令人垂涎。在潘家园,时不时的冒出些故事,某人,某日捡了一个“漏”(意即花很少的钱,买到一件好货),“发了”。说得有鼻子有眼,由不得您不信。甚至这类故事,还每每见诸各类报刊,某人,花了几十元买了块古玉,值几万元。某人,花了100多元买了张古画,值十几万元。最令人吃惊的是赵忠祥在《岁月情缘》中披露的,某人在潘家园花了8元人民币买到一只明代宣德青花大盘,后来在某拍卖会上拍卖,起拍价竟然是人民币350万元。这恐怕是最快速的“发家致富”之路了,难怪连“老外”都看得眼热,一头扎进“淘宝、捡漏”的古玩收藏大军。
当然,这种好运气不是每个人都会碰上的,一般人还是应以一颗平常心去逛潘家园,那确是一个好去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文物爱好者的课堂,收藏爱好者的战场,各色人等编织金色梦想的乐园!
笔者也曾数度光顾过潘家园,并小有收获。所以,我谨此奉劝各位古玩收藏爱好者,如果您去北京,一定要去碰碰十万分之一的运气,挤出点时间,到潘家园“拾破烂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