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国美院前,我对书法的认识仅停留在对其趣味性的追求。对于六朝墓志刻石用功较多。后又习褚遂良楷书,行书习金冬心,赵之谦手札,皆依样画葫芦,如此多年,收效甚微,且染上了不少习气。尽管是写二王一系,也只是因历代评其为“正宗”而已,直到后来读了些历代书论,还有沈尹默先生的一些论书文章后,又结合诸位老师的教诲总结了一番,学习思路才逐渐明晰。遂把《阴符经》、《雁塔圣教》作为切入点,锤炼点画、笔力,同时又兼及诸体,这样做了近两年,腕下渐得力,字也略有筋骨,也平正了些。又觉字稍欠态势,进而我做了归类摹、临,有针对性地练习,渐能体会“平正”之妙,同时也把《书谱》根据偏旁逐字分类、分组反复训练,对苏轼“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不能庄语而辙放言”一语稍有所悟,如此下来颇有获益。
此件草书曹臣《舌华录》句条屏,乃临书谱后所做之习作,初仿《书谱》样式,疏密变化不大,后反复斟酌几易其稿,又参照了书房所悬挂的小野道风《玉泉帖》,从“六如”、“何处来”等字着手,对其章法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整幅作品的开合、错落,最终定其稿。
我学点画写楷书,从基础、“基层”做起,乐此不疲!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