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大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他的不朽之作《书谱》中把学书过程分为了三个阶段:“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古往今来的书法实践证明,这确是一条真理,是常说的“先走进去再走出来”,由生到熟再到生的过程,是一切书法爱好者达到成功境地的必经之路。
第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打基础的阶段。“分布”主要是指字的结构安排。而联系其前文可知,它还包括用笔的全部法则,即按照一定的方法正确地写出每一个笔画来。“平正”,从结字上说,是端正、平稳、均衡的意思;在笔法上,则应是严格地遵从规矩法度,绝不能随心所欲、胡涂乱抹。“但求”,即只能有此追求,莫有过高要求。按笔者前文《书法与毛笔字的关系》所述,这第一阶段其实就是先要学好“毛笔字”。而且是先老老实实把楷书学好。
第二阶段的要求,是在基本掌握了结字方法、用笔法度,即打好基本功之后,一定要充分发挥个人的创作才华,在不失法度的前提下,大胆追求变化,且要力争达到惊险异常、令人叫绝的程度,探索自己的艺术语言。从古今名家的各体法书中,都能看到许多结体、用笔一反常态、不落俗套、极富个性的字。正是这个朝气蓬勃的阶段,书家们八仙过海,才使书法艺术永葆青春。第三阶段是“复归平正”的阶段。同是“平正”二字,与第一阶段的意思却大不相同。这是在已能“险绝”基础上的“平正”,是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艺术内涵丰富、充分个性化的返朴归真。这是一个出乎自然、“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境界。
明代项穆有一段论述对这个“三段论”作了极形象的注解:“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与欹;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若不均且欹,如耳目口鼻,开阖长促,斜立偏坐,不端正矣。不活与滞,如土塑木雕,不说不笑,板定固窒,无生气矣。狂怪与俗,如醉酒巫风,胡行乱语,颠仆丑陋矣。”孙过庭的“三段论”对于今天学习书法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初学者切忌好高骛远,法度全无,还自称“独创一体”;一定要一丝不苟地下功夫临帖,夯实基础。基本功已经很好的人,切勿夜郎自大、孤芳自赏;若要进取,必须力求变化,“务追险绝”。而求变者又要随时注意法度与美的法则,严防狂怪而“走火入魔”。这时,更需要正确理论的支持和多种养分的滋润,力求通会而达自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