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学术库 > 收藏知识 > 收藏入门

斗彩瓷:釉上釉下争奇斗艳

  瓷器作为仅次于书画的收藏门类,其藏家队伍和市场份额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日前,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拍出了2.786亿港元的天价,不但刷新了宋代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更是引发了瓷器收藏领域的诸多热门话题……

  釉下青花“青春常驻”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整个瓷器的发展过程中,釉彩的变化也经历了漫长的蜕变过程:从最初的无釉到有釉,从单色到多色,从釉下到釉上,再到釉下与釉上的完美结合,无不体现着制作者的智慧。

  对于近两年常有媒体报道日用瓷器掉色,并质疑日用瓷安全问题。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方国兴认为,这其实是对瓷器认知的误区。

  “釉下彩,书画入瓷,是画家在素胚上或书或画,书画绘成后上釉再高温烧制成型,釉彩和彩绘为一次性烧成。一件上乘的青花瓷,画家除了绘画水平要高之外,还要讲究工艺美术造型的艺术水准。而釉上彩则是在已经烧制成白瓷胎的瓷器上,用色料进行绘画,完成后再二次烧制。彩绘的纹样与釉彩是分开烧制的。”方国兴告诉记者,正是因为釉上彩与釉下彩这最本质的区别,才导致了它们在外观及安全性方面有所不同。

  釉上釉下除了烧制顺序不同之外,在烧制的温度上也有较大区别。“以釉下青花为例,青花瓷虽然淡雅古朴,但经久耐磨,可以称得上是‘青春常驻’。因为釉下彩经历了1300度高温的窑火,釉彩和彩绘以及色料充分渗透在了泥胚里,除非遭遇外力撞击而损毁,否则青花瓷千年万年都不会变色;而釉上彩外观虽然艳丽,但二次入窑烧制的温度不到800度,比较容易磨损褪色,往往只有一二百年的‘青春年华’。”

  那些历代釉下彩文物,虽年代久远但依旧保存完好的原因是什么?方国兴告诉记者:“这就是釉的作用。釉下彩是先用色料绘画再施釉,釉在最表层。所以瓷器往往光润平滑不易褪色,只要釉面完好,器物的鲜艳度就丝毫不会受到影响,也经得起腐蚀磨损以及时间的考验,所以作为日用瓷器应该是最为安全的。釉上彩是在釉面上进行绘画,成本低、表现力又比较强,而且烧制的成功率较高,所以日用瓷往往采用釉上彩。相比釉下彩光滑平整的表面,釉上彩的色料与釉面结合度不高,容易脱落变色。所以当日用瓷出现脱落变色以后,就不应该再继续使用了。”

  不论是从市场角度,还是从受藏家欢迎的程度来看,釉下彩都更胜一筹。“青花瓷的价格可谓独领风骚。即便是同一个画家,他创作的釉下彩作品的价格也远远高于釉上彩。釉下彩除了烧制难度大、烧制成功率低之外,其在创作地点上也有一番讲究,画家必须到景德镇的窑上绘画烧制,而釉上彩甚至在家里也可以绘画烧制。釉下彩最早始于宋代,一直延续至今,而釉上彩绘是在釉下彩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能够代表景德镇陶瓷艺术、代表中国陶瓷艺术的还是青花瓷莫属。”方国兴说。

  斗彩,釉下釉上完美结合

  提及中国陶瓷艺术的巅峰就不得不谈到

  斗彩。方国兴认为,斗彩是淡描青花与釉上彩的完美结合,堪称瓷器中的精品,是青花加彩工艺的升华。“斗彩的烧制、彩绘方式比较复杂,历经两次彩画过程。画家先在泥胚上绘画,用青花在素胚上勾出纹饰的轮廓,接着上透明釉,经过高温烧制以后再进行二次绘画,在釉面上青花勾线内填上多种色彩,再入炉低温烧制。斗彩是釉下彩与釉上彩相得益彰、争艳成趣。其中釉下彩温润内敛,而釉上彩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这正好与儒家美学强调的温润细腻外露,而气魄、冲击力内藏相吻合。”

  因为斗彩与青花五彩都结合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多彩的工艺特点,所以市场有人将二者混为一谈。“青花五彩先以釉下青花描绘,上釉烧成后再用釉上彩绘制,最后入炉烘烧,与斗彩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二者却存在风格方面的区别。青花五彩一般是釉下青花和红、黄、绿、紫等釉上彩相结合,并不以青花为主色,没有斗彩的青花轮廓线,只根据纹饰需要将青花表现出来,青花与红、黄、绿等其他色彩不分伯仲。总之,青花五彩更加浓艳绚丽,而斗彩则更加淡雅柔和。”方国兴告诉记者,在斗彩收藏领域,虽然藏家的需求比较大,但收藏斗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化斗彩在当时是作为宫廷御用的瓷器专门烧制的,过去产量就很少,因此流传至今的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被博物馆所收藏。而目前国内能够烧制斗彩的大师也非常少,而且烧制斗彩的成功率很低,所以限制了其收藏群体的扩大。”

  收藏从名家名作入手

  在如今的瓷器收藏市场,当代名人瓷深受收藏家追捧。特别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精品更是抢手。“随着近年来瓷器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当代陶瓷也越来越受青睐。现当代名家艺术陶瓷已进入‘千万元时代’。当代大师作品受欢迎的原因是:首先,高古瓷赝品多价位高,投资风险很大。其次,当代陶瓷大师作品的数量、价格、流通量比较稳定,升值空间较大。但要警惕那些过度炒作,其价格已经被透支了的大师作品。”方国兴说,“传统的中国陶瓷分工很细,一位陶瓷艺人往往只会一种工序,陶瓷的造型、烧制、绘制各有专人。而现代陶瓷艺术的每一道工序都由艺术家自己设计完成,是其艺术思想的集中体现。而收藏者在选择当代陶瓷大师时应充分考量其艺术造诣、风格特色、作品质量、名气、职称、人品、艺德等。当然抛开艺术家自身的因素,瓷器本身的胎质、造型、绘画、釉色等也需要仔细判断。”

  ■相关链接

  斗彩,也有称“逗彩”,瓷器的一种烧制方法,流行于江西景德镇等地。“斗”是斗拢、凑合的意思,将青花与彩色拼凑起来,称“斗彩”。有“釉下斗彩”和“翻上斗彩”两种。“斗彩”是在青花加彩工艺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装饰方法,先放在窑内用高温烧成青花,然后填上彩料,再由烘炉低温烘烧制成。它由淡描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组成画面,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斗艳,使斗彩堪称瓷器中的绝化精品。这种制作青花五彩瓷器的技术,始于明成化年间,嘉靖、万历时盛行。

  在明、清两代瓷书中很少有“斗彩”这个术语,能见到的只是“五彩”或“白地青花间装五色”的说法。迄今为止,成书于清雍乾时期的《南窑笔记》恐怕是出现“斗彩”之说最早的一本著作。该书“彩色”一节中写道“成、正、嘉、万具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关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人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彩者,青料双勾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人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填出者是也。”这段文字似乎已比较清楚地介绍了明代瓷器的几种施彩方法,与实物对照来看,五彩是指纯釉上五彩,而填彩和斗彩则都属于青花五彩类。当代学者通过对彩瓷的科学研究,根据彩料和工艺方法的不同将彩瓷划分出釉上五彩、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称谓,已消失的“填彩”一词,只是在介绍施彩技法时才被提及。一些学者以“斗”字的方言释意来解释“斗彩”的出发点正是《南窑笔记》中关于斗彩一词的说明。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zsk/7/1/2019-09-04/4262.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收藏入门最新 收藏知识最新加入会员,免费发稿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