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学术库 > 收藏知识 > 珍品赏析

高凤翰行草《题画诗卷》

    在明清两朝数百年间,高凤翰独以古拙奇崛的“左书”享誉艺坛。

  高凤翰雍正十一年(1733)官泰州巡盐分司,后被劾罢。乾隆二年(1737)右臂病废,更号“后尚左生”,以左手作书画、篆刻。被列入“扬州八怪”、“画中十哲”。

  高凤翰的书法以行草和隶书见长。右臂病废前所作隶书敦厚古朴,用左手后隶书更显老辣恣肆。高氏书法以55岁右臂病废为转折点。右臂病废的不幸和“一臂思扛鼎”(高凤翰印文)的气魄,使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高氏早期行草书以“二王”立骨,取法在欧阳询颜真卿之间,是“欧底颜面”风格,同时掺入了明末清初行草书的用笔特点。这从高氏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的《题画诗卷》(右二图为作品局部)可以得到印证。从此文题记中得知,该卷书于乾隆丁巳(1737)四月七日,是高氏偕友人访扬州平山堂所作(按,是年高氏右臂病废)。但观此卷书法用笔圆转秀润,结体严谨有度,气韵清新脱俗,无“左书”迹象。而且,“左书”尚需一个锤炼过程,故可认为这是高氏右臂病废前的行草书代表作。

  “扬州八怪”中,高凤翰的创新不同于郑板桥、金农的破坏性创新,他主张在尊尚古法、深刻把握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后人论高氏草书,谓“西园善草书,圆劲飞动”(清张庚《画征续录》)。可见,高氏的书法实践与其艺术主张是一致的。观其《题画诗卷》,熔铸欧、颜,迥出时流,圆劲飞动,生趣远出。其形态表现在“圆劲”上,其精神表现在“飞动”上,其意味表现在“生趣”上,与当时一味崇古、摹古者不可同日而语。

  欧字用笔以方劲见长,结构以内为主,故而化为行书时,仍是单字独立,很难做到连贯流畅。从《题画诗卷》来看,高凤翰在形态上借鉴了欧氏行书方侧用笔和长形结字的特点;而在使转上,则以颜字的外拓来改造欧字的内,进而达到流变飞动的目的。

  《题画诗卷》纵254.8厘米,横24.1厘米,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大有“熔金出冶,随地流走,元气浑然”(清阮元论《争坐位帖》语)之势。此作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酣畅淋漓的效果,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心境助书兴。高凤翰一生坎坷不遇:年轻时科考屡试不中,自叹“埋头荒村,郁郁看屋壁者逾二十年”;45岁时,才由胶州牧黄之瑞荐举应“贤良方正”特考,考列一等,授任安徽歙县县丞,但不久受诬下狱,后得昭雪;52岁任泰州巡盐分司;55岁,受好友卢雅雨案件牵连,于“乾隆二年丁巳,罢盐务同知,被逮病痹废右。午日过京口,假寓北固山僧舍之木末楼”(郭味蕖《高凤翰》)(按,“午日”即午日节,又称端午节)。高氏五月五日前右手病废,而此题画诗卷乃同年四月七日右手作。据此可知,高氏创作《题画诗卷》时还在泰州巡盐分司任上,右手尚健,且偕友人访扬州平山堂,徜徉山水之间,心境较为舒畅;加上他此时的行草书精妙流美,已臻炉火纯青的高度,故而能产生如此佳作。

  其次,诗境助书兴。高凤翰有《诗集类稿》七卷,共存诗二千三百余首。高氏诗格甚高,出语意气真淳,造句平淡天真,甚为自重。清宋弼在高氏《诗集类稿·序》中说:“集中诗,七古得苏、陆之遗,自擅胜场。诸体品格,在中晚两宋之间。”高氏族弟高研村《订选南阜老人诗卷序》云:“兄少时尝以诗受知渔洋山人,许为弟子,未及上谒而殁,犹留遗言,令拜墓下,称私淑云。”能被当时诗坛执牛耳者王渔洋(士祯)赏识,可见高凤翰之诗非同凡响。《题画诗卷》所录全为高凤翰自作诗,前数首为题画诗,后数首为记游和祝寿杂诗,内容积极,并无失意不平之语,可见高氏在抄录时是做了一番选择的。诗境助书兴,高凤翰在创作时自然思无挂碍,心境爽畅,下笔泉涌,一股超脱之气跃然纸上。

  再次,画境助书兴。与前代文人画家不同的是,“扬州八怪”常在绘画中将排列成行的传统题记解散,使文字不规则地散布在画面上,与绘画部分交织在一起,成为构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他们常常“以书之关纽入于画,又以画之关纽透于书”(清郑燮语),使书画互融,相得益彰。高凤翰题画亦是如此。更重要的是,高氏能将这一题画方法用于书法创作中,使其书法创作具有鲜明的画面构成和强烈的抒情意味。其《题画诗卷》大大小小、方方圆圆、正正斜斜、长长短短、疏疏密密,穿插错落,一派天然。同时,他着意于墨色的浓淡变化,极大地丰富了线条的表现力。此外,他还通过印章的巧妙点缀,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空间疏密变化。综上可知,此卷书法的确是一件画助书兴、书画交融,将题画形式成功运用于书法创作的经典之作。

  高凤翰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和磨难。如果以高氏55岁右手病废前的这件《题画诗卷》为分水岭的话,那么他55岁之后开始的艰难的“左书”创作,才是真正进入了强烈诉说“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的时期。人们之所以喜爱他“左书”的古拙奇崛,是因为感动于他不屈的生命抗争和呐喊。右手病废后四年,59岁的高凤翰从扬州返归故里。61岁时,他自撰《生圹志》云:“知其生,何必知死,见其首,何必见尾,嗟尔生事类如此。”六年后,他在贫病中逝去。

  呜呼,一臂思扛鼎,四绝归去来!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zsk/7/2/2019-09-04/6513.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珍品赏析最新 收藏知识最新加入会员,免费发稿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