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学术库 > 收藏知识 > 珍品赏析

《春蚕》离不开时代烙印

《春蚕》

  罗中立的成名作《父亲》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这件作品创作于1980年,并在当时的美术界引起轰动。此后罗中立又延续了此类题材,创作了《春蚕》等系列作品,罗中立曾坦言,《春蚕》其实就是《父亲》的姊妹篇,也可以叫做《母亲》。“我就是想表达一种对母亲的感情。”本月初,北京保利春拍,《春蚕》以4370万元成交,刷新了罗中立个人拍卖纪录。

  《春蚕》其实一共有三幅。首幅创作完成后被送到了美国展览,但后来不知下落。上世纪80年代末,四川美院又让罗中立复制了两幅,几乎没有区别,其中尺寸较小的一幅被罗中立个人珍藏,另外一幅则被台湾林明哲收藏。直到去年,罗中立首次创作的《春蚕》出现在了佳士得秋拍上,最终被龙美术馆刘益谦买走了。而此次上拍的《春蚕》就是台湾林明哲所收藏的,也是参加展览次数最多的。同一题材画了三张,可见罗中立对《春蚕》的重视程度。

  《春蚕》是继《父亲》之后罗中立的另一件重要作品。在他心中,中国传统的农民的分工好像与现代化没有多少关系,罗中立就是要从传统的这个角度把它再推下去。男耕女织从来就是人们的传统观念,而“春蚕到死丝方尽”则无形中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母亲形象。

  《春蚕》作为罗中立早期作品之一,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一批作品,在现在看来是不可能再有了,因为时代不同了。这件作品创作于1983年,上世纪80年代整个中国美术发展的基调主要是要脱离“文革”时期轻视艺术自身形态的趋势,要求回归艺术本来的独立性,而艺术个体的个性表现是第一位的,“文革”时期个体的人其实在自我淡化,是消灭个体的。

  罗中立作为乡土写实绘画代表之一,其实在创作《父亲》时就已推开了一扇无形的大门,这扇门就是罗中立选择的历史与真实和对特点对象的爱。在罗中立乡土写实绘画中淡化描述是显而易见的,摒弃了绘画作品的情节化,而《春蚕》就如同一篇小说情节中的一个镜头,带有潜在地表现对单纯普通人性的赞颂倾向。早期伤痕绘画中还强调戏剧性的冲突、心理变化、事件,罗中立也是从伤痕转到乡土,不难看出当时他对人关注视角点的变化。

  《春蚕》看到的就是真实,感动了一代代人。而这类题材在改革开放前是很难碰触的。如果说要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角度去看《春蚕》,大多数画家都可以画,而且技术处理得可能会更好,但《春蚕》内在的社会意义离不开上世纪80年代中国整个艺术状态背景。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zsk/7/2/2019-09-04/7178.html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