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大雪”,天气日渐寒冽。不由得想到自古至今,历代多有雪景图传世:唐王维《雪溪图》,五代荆浩《雪景山水图》、巨然《雪图》,宋李成《群峰霁雪图》、范宽《雪景寒林图》、郭熙《幽谷图》等等。文徵明曾题曰:“古之高人逸士多为雪景,盖欲假此以寄岁寒明洁之意耳。”以中国画特有的黑、白、灰水墨色营造的雪山寒林,映射出清澈空寂、出尘脱俗的气息,似乎正契合古代画家所神往的“天人合一”、“澄怀观道”的禅意。南宋画家梁楷的《雪景山水图》也在此列,却又别具一格。
《雪景山水图》纵111.3厘米,横49.7厘米,绢本,水墨浅设色,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这是一幅无论构图还是笔墨都极具时代特点却又极具个性魅力的经典之作。北宋后期,一些画家已开始尝试另辟蹊径,如李唐,将北宋风尚的密点皴和卷云皴简化为一笔横扫、意蕴万象的斧劈皴,迫使后来者将北宋崇尚“高远”法的全景山水画简化为近景细致、远景隐约的“深远”法的“一角”(马远)、“半边”(夏圭)山水画。形成南宋山水画的新风尚。而梁楷则发挥极致,《雪景山水画》的构图极其简括:图下画一水岸,右边岸坡画三株大树,一直两偃,枝桠枯槎,左边雪色苍茫的山谷中两人骑马而行;图上是雪山,左边前后两座山岗,顶上枝杈密布,后面山峦向右上高耸,唯余茫茫一片。山只画半边,画面上大片的空白,只有山岗顶上的树丛与岸畔的大树相呼应,构图极其简练,却寒气逼人。
但在笔墨上,此图却有异于梁楷首创的“减笔”画法,人物、鞍马、大树,都画得十分细致、逼真、生动。他从贾师古学画,宋宁宗嘉泰时曾为画院待诏,受过严格的写生训练,故能精确地刻画马的动态,人的神态以及大树的姿态,能“减笔”,也擅“细笔”。勾画的线条凝练、刚劲,大树与山顶的树丛,遥相呼应,形态酷似范宽《溪山行旅图》所绘。山石的勾、皴,为雪所掩,十分简约,仅在山岗的阴面及水岸的交界处略施形似斧劈的短线皴。全图的雪景渲染,极具特色,先以宋以来新兴的“留白”法用淡墨在水、天、山的阴面层层积染,以烘托出白雪覆盖,然后在山顶、树丛和岸上敷白粉,在大树枝干上方加画白粉,以显示积雪。如此的数法并用,在存世的古画中很少见,增益其雪景的寒凝洁净。而在通幅的水墨和白粉营造出的冷漠空寂中,两个骑马行者身披的暖色大氅和枣色的马,光彩夺目,给观者带来生命的暖意。这也是此图在用色上匠心独运之处。此图的左下坡岸边以极小的字署“梁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