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学术库 > 收藏知识 > 珍品赏析

清代高凤翰行书诗序稿卷鉴藏

  中国书法史上的“怪人”并不少见,这些人的“怪”有的因为仕途多舛,有的因为生活磨难,有的因为羸弱多病,有的因为红尘看破……但的确不少“怪人”因为“怪”而“奇”、因为“奇”而“高”。在这样的书法“高人”中,值得一说的是清朝的高凤翰

  高凤翰(1683-1749),字仲威,亦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清乾隆二年(1737年)病废右臂,因此又号“丁巳残人”。高凤翰的右手书法严谨流畅,左手书法上溯魏晋,继承元明笔法,气韵流动,古趣横生,被人评价为明清两朝数百年间以左手擅长书法的第一人。

  高凤翰的这件行书诗序稿卷,纵28.9厘米,横189.3厘米,天津博物馆藏。首行有“诗序稿,南阜山人高凤翰笔”等字。卷后署“乾隆二年丁巳四月三日脱稿”,时高凤翰55岁,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的右臂病废。

  这件诗序稿卷单字2厘米左右,属于小行书。书写采用有行无列的形式,通篇看起来严谨而富有活力,主体上呈现魏晋气象,又糅汇元明笔法,杂以章草体,因此气韵流动、纵横捭阖而不失法度,充满桀骜不驯和质朴自然的风神,既表达了行书静穆中流动的美感,又很好地传达了书写者当时的心境,应该是一件心手双畅的作品。

  就作品的艺术气质看,我们能感受出作者用笔的纯朴,整体通透、干净利索,动作自然清晰,笔触细腻可亲,在提按上表现了很好的韵律感。行书的主调中偶现其他书体,呈现出温润中的雄强之气。

  此作起笔多切而入,写得很实在,但这样的“实”不是一味地“重”,力度把握得很好,线条结实而富有弹性,表达了“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感觉,如作品起首几行中的“诗”“之”“动”“所”等字。收笔处方圆结合,力蓄毫端,亦表达出厚重之感,如前面几行中的“之”“不”“发”等字的收笔。为了更好地表现厚重之感,作品中穿插了章草的书写,如“乎”“歌”等字。

  作品结字自然谐和,长的扁的、收的放的、斜的正的,自然而然地穿插,显示了高凤翰游刃有余驾驭字形结构的能力,如“诗之”二字的长与扁、“极后”二字的扁与长、“至而”二字的左倾、“性情”二字的收和放等等。除了字势偏长、中宫紧收外似乎并没什么规律,随心而发,却显得匠心独运。

  长卷的书写重在对气息的把握,通篇要浑然一体,但又不能太过平铺直叙。高凤翰此作章法也极为天然。总体上看,此作既各自成章又通篇谐和,分段自然,墨色的轻重布局符合审美的要求,远看有一些墨块会跳入眼帘,但并不唐突。整卷大致可以分做三部分,首尾均相对疏朗,中间段茂盛,又利用行草、正侧、疏密、大小等章法营构手段进行了既无意又有心的安排。因此,就如一篇完整的文章或者一首完整的乐曲,有开头,有结尾,也有高潮,从而体现了作品的艺术性与完整性。

  高凤翰是“扬州八怪”之一,天资聪颖,少年时代他就从自家藏书中学到不少东西。他后来受当地名儒的指教,奠定了基础,对其后来在艺术方面的造诣有很大的帮助。其诗成名较早,文思敏捷,青年时代即负盛名。他的诗颇得清初杰出诗人王士祯的首肯,为其私淑弟子。

  高凤翰一生才华横溢,工书、画、印。善山水,纵逸不拘于法,纯以气胜,兼北宋之雄浑、元人之静逸。花卉亦奇逸得天趣。嗜砚,收藏至千余方,皆自铭,大半手琢。究心缪篆,印宗秦、汉,苍古朴茂。笔耕不辍,以其超然的左笔书画、篆刻、治砚及韵律十足的诗文蜚声艺坛,并以为官清廉、同情百姓疾苦的高尚品质赢得了世人的钦佩,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传世作品有《牡丹竹石图》轴等,并著有《南阜山人诗集》《砚史》等书。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zsk/7/2/2019-09-04/7962.html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