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学术库 > 美术史 > 艺术概论

对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的再思考

李鸿照


   本世纪以来,东西方列强的侵入以及我们的革命家对西方文化、政治、科学技术的全面引进,对中国文化的全面否定以致于打倒,经过两代人、三代人、一百年下来,我们中国人对中国已相当陌生。我们对西方礼教的熟悉、对西方文明的运用可以说与西方人无二,城市里尤其如此,我们写洋文、讲洋话、吃洋饭、听洋乐、开洋车、穿洋装、住洋房、玩电脑、上网络……可以说无事不洋,真可谓进入了大同世界。当然,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量很大的民族,在历史上也不乏对外来文化吸收包容的范例。中国并不怕外来的文明,叫"中国"就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明白:中国之外还有东南西北诸国。但从没有那一次对西方文化的溶合、对本土故有文化的否定象本世纪这样这么彻底,规模宏大的几近完全失掉自己。从近百年中国画的发展变化也几乎可以看到中国之全貌。

  绘画是人类表述文化观念的一种方式,古今中外皆如此,那么,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认识就创造什么样的绘画语汇和绘画样式。同样,有什么样的文化认识也就欣赏什么样式的绘画作品。在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累到魏晋南北朝时绘画才形成体系,从"众工之妙"的手工劳作上升到被文人士大夫高文化阶层所重视并从事创作、把玩的艺术状态,并在不脱离绘画的轨道上持续发展。到宋元,艺术家们才真正的将中国画的探索锤炼到了一个纯粹绘画的而又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一种艺术高度,真正的从为政治所用及状物描形的被动状态解放了出来,以书法的写法和画法溶为一体,以中国的诗魂炼就画意,将中国文化人的至高品格遵为画品,将金石永恒不变的品性融入画格,遂才有了诗书画印溶于一体,需专注人的一生精力才有可能达到化境的"文人画"追求。"文人画"是绘画的进步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元明清几代有无数的艺术家在这一画路上孜孜努力,产生了如赵孟頫、黄公望倪瓒沈周、文征明、董其昌徐渭石涛、八大、黄宾虹齐白石等一大批世界级的绘画大师。这些画家代表着中国这一段历史上的主流绘画,无疑又都是文人画家。所以,名学上以区别于西方油画的\\\"中国画"一词的准确含意就应该是既能代表高文化品位,又能集中全面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文人画",而决非"匠作绘画"或"民间绘画"。世纪初对中国画发难的矛头直指也正是"文人画"。遗憾的是,对中国画提起发难、攻击、要求铲除中国画、改造中国画的,一是社会变革的革命家、绘画艺术的门外汉;二是在中国画艺术上涉猎未深、好哗众取宠的年轻的艺术投机分子。他们用西方文化和西方绘画的标准评判中国画,用绘画以外于绘画毫不相干的要求去要求中国画,用状物摹形那种中国画家早已抛弃了的拙劣尺度击衡量中国画。这样以来形而上的中国画自然成了既无用处又一无是处的封杀对象。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对中国画的非难、扼杀、改造、降格,竟成了长久的现实,致使我们现在几乎无法看到中国画的真谛,无径步入中国画的正门。在无诗无文、下讲民族文化、人格培养、不讲中国画创作路数、不搞清中国画本质的训练中,我们怎能培养出真正的中国画画家。

  美术学院背离中国画规律的中国画教学不是近期,而是更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艺术界的弄潮儿们以革命者的姿态出现,对传统中国画进行攻击,以改造中国画的方式将中国画纳入学院教学,对中国画固有的理法用西洋画的理法加以批判,然后逐步的用西洋画的理法取代了中国画的理法,只是沿用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而已。由于近百年来我们逐步的丧失中国文化的养育和薰陶,致使现今的我们已不能真正的理解到底什么是"中国画"及"中国画"本身的深刻内含,而只是用西洋人的观念对"中国画"的技法和意境做门外汉似的分析和解释。中国画在学院的沿续和发展一直以被批判,被改造的身份而存在,致使近百年下来我们已没有了中国画自己的标准,丢失了自身的创作规律,迷失了品读中国画的路径,而真正丢掉的是中国人几千年才滋养成的享受艺术的诗画人生。

  现在我们重新讨论的前题是:近百年来学院的中国画教学是背离了中国画学习创作规律的,是极为不合理、不科学的。因为其背离了深厚的中国文化。鉴于这样的现状,我以为目前的中国画教学改革应以补充学习,立足弘扬中国文化为根本,重新建立中国画的审美标准,找回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绘画学习创作路子,而不是继续沿用苏式的、法式的或美式的等等绘画创作路径。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真正的"中国画"。如果现今世界是一个"地球村"的话,那么,每一个村民最独特的个性才是最重要的。在一切都以西方文化的尺度为评定标准的今天,要重新找回中国画的学习创作方法,只能从学习中国文化、重新认识古代经典入手,否则只会做些不及本质的表面文章。

  在这里,需多谈一些的是对经典的学习。所谓经典,就是被社会历史文化认可了的优秀文化样范。它必须是被历史认定了的,能集中体现高文化品位的,可做为学习楷模的东西,是高品位文化的象征。由于近百年来我们对中国文化的封杀,使现今的我们对中国历史上经典文化样式的认识已相当模糊,而受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又将中国历史上三、四流的或不入流的民间艺术匠工之作棒得过高,对体现中华文化高品位的一流经典作品多采取一种轻视、漠然的态度。我们知道,文化的辉煌、历史的发展,都是靠经典的沿续和新的经典的创造去完成的。历代的艺术大师也都是在学习经典、沿续经典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经典。学校的任务一是培养社会有用人才,另外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沿续社会文化。那么,对经典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则应该是学校非常重要的内容,好的教师应该是古代优秀作品的解释者、古代经典法式的传授者,而不是拿自己不成熟的样范贻误学生、危害社会。民间艺术在民间时都是活生生的而一但进入学堂就变得呆板和死气沉沉,这是显而易见的现实。我们也深知"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校"的教学要不以历史文化认定了的艺术经典为其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那将失去学院的功能。同样,中国的学院要不以研究、传播、弘扬中国的文化艺术为主要任务,那肯定也是极大的错误。

  据我所知全国的美术学院、各大学及师范院校的美术系还是完全沿用过去的教学大纲。中国画专业仍有大量的素描课作为基础教学,山水、花鸟专业也无例外。而且,素描课的内容又都是以统一的西方古典写实主义为标准。这无疑是将学生引入了"造型准确"这一可以与绘画有关又可以与绘画毫无关系的怪圈之中。这种先入为主的所谓基本功训练,将学画者的身、心、手、眼都限定在了一个最小的审美空间之中,这既不附合发展了的西方绘画的要求,更违背了中国画的学习、创作及审美规律。这样的基本功训练对于学习中国画的人来说无异于缘木求鱼,而更糟糕的是,最后将鱼放在你的面前却不识。所以,如不尽快改变这种即下科学又不合理的中国画教学方法,制订出一套合乎中国画自身规律的教学方案来,"振兴民族文化"在美术学院将只能是一句口号。

  中国人对画有自已的要求,有属于中国画自己的理、法、意、趣。在宋元时期,中国人就已经抛弃了绘画中所谓"准确"、"真实"等等低俗的标准而走上了尚"意"求"趣"的高层次审美,连老百姓也知"画中的烧饼不充饥"、"画上的媳妇不能娶"这样的道理。中国人的理想生活状态是"诗情画意",此一"画意"是远远超出"准确"描绘和"如实写真"之上的一个更高境界。高品位的中国画是在纯化的绘画语汇和诗化了的意境之上去追求的,所以就必须先弄清楚到底什么是中国画的"基本功"这一简单而又关键的问题。

  首先,对人格品行的要求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要求。"其人不正,其行不远"应该是千古不移的真理,没有正直人的人品、博大的胸怀、与人为善的心性,遇人遇事就不会处之但然,作学问必然不会全身心投入。而中国画又是需多方面学问和诗、书、画、印溶于一体的需整个人的综合人格全部投入的绘画艺术,古人也多有"人品即画品"、"人品即书品"的论述。所以,对人格品行的修炼是中国画画家终身要做的功夫。

  第二,中国画的境界是诗化的境界,中国画的语汇是诗意的语汇。学习中国诗文将自己培养成一个中国的文化人,是画中国画的先决条件。宋元之后的中国画大师无一不是中国文化的饱学之士,无一不是文坛赋诗作文的高手。诗、词、文、赋是把握、体会中国艺术精神和中国艺术特征的主要途径。中国人艺术与感情的最后结晶就是诗歌,而中国画的直接依托也正是诗化的意境。过去的画院也不乏以诗意作画考录画家的事例,如:"踏花归去马蹄香"、"深山藏古寺"、"野渡无人舟自横"等,一直到近代的齐白石也还应老舍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之题创作了不朽之作。可以说诗是中国画的灵魂,没有对中国诗的深刻理解和真切体会,就不可能创作出高格的中国画来,画境即诗境,画意也即是画家心中的、笔下的诗意。所以,在国画专业的教学中诗文修养课不应是泛泛的文学普修课,而是将其列入中国画专业的专业课才够份量。

  第三,书法是学习中国画的日课。

  中国书法到魏晋时期已发展到顶峰,从技法形式到意境都达到无法愈越之境。但是与中国画紧密有机的结合,并溶为一体是到元代才完成的。元代的艺术家如赵孟頫、倪瓒、黄公望等在内求外化的基础上将书法的写法直接用于画法,将书法的用笔直接变成了绘画的语汇,遂有了赵孟頫\的"石如飞白本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及倪瓒的"写胸中逸气"等重要绘画理论产生。"写"法的出现可以让每一个艺术家更加自由畅达的表达情感与文化观念,也可以更准确的展现艺术家的个性与才情。所以,"写"法一但形成就成了元代以后中国画坛的主流而倍受艺术家的倾赖。"写意画"是绘画的进步也是中国画的一个飞跃。"写意画"是中国画的高级形态,决不是时下一些外行理论家说的或江湖骗子们做的那种胡涂乱抹。"写"法的出现使中国画的语素更加纯粹,更无功利性。也给画家在技术上定了一个更严、更高、更难的标准,进入了笔墨融合的层次,笔法就是墨法,即笔笔有形,笔笔有墨的绘画状态,也完成了唐宋画家梦寐以求的追求。中国画的"写意"是写画家心中之意味,并非状物、造物。"写"既是画家的语汇又是画家的状态,作为语汇的"写"也是有标准的,那就是书法用笔的标准,点线的形式美感要求。在中国,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又最能体现艺术家人品、学识、修养,成熟最早、发展最完备的艺术形式,元代之后几乎所有的大画家同时也都是最具个人特色的大书法家。对书法的学习是体验中国画笔墨语汇和造形布置诸多因素的根本。

  第四,对古代绘画经典作品及优秀画稿的学习是步入中国画的唯一门径。

  近百年来流行着一种奇怪的观念。认为我们古代的优秀文化过时了,要完全丢弃掉,这岂不怪事。人类的进步就是靠文化的延续才得以完成的,现在能让我们引以为娇傲的就是因为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如果我们的血管里流的不是中国人的血,那我们就会长成黑皮肤或蓝眼睛;如果不是父母所生那就要被称为"野种";既使是要"杂种"也还需要两个优良品种杂交才行。古代的优秀绘画作品及优秀的画谱画稿是古代艺术家对绘画法式绘画规律的探索、总结和创造。是永久的人类文化遗产。其中包含着古代画家全部的文化认识和中国文化的精神所在。历代绘画大师的优秀作品就是中国文化中审美认识及审美追求的集中展现,而历代流传的优秀画谱又是对审美规律和基本法则的概括和总结。宋元时期就有《梅花喜神谱》、《竹谱》、《墨竹谱》流传。一部《芥于园画传》就集中了中国画技术语汇的几乎全部法则和程式,梅、兰、竹、菊既是古代文化人对人格品性的寄托,又是对绘画语汇法式的绝妙概括。"梅花三品"是小圆图形的组合法则,"梅枝交女"则是三条短直线的最佳组合。兰叶"交风眼"、"破凤眼"是长弧线的组合规则,竹杆是长直线与长直线的分段组合,竹叶是长形点与长形点的多样组合等等。其中描法、涂法、皱法、点法、勾法、染法、色法、笔法、墨法、飞白法、布置法、题款法、用印法……中国画的形式要求应有尽有。学习中国画不从这些入手就如同学习西洋画下从素描几何体、色彩三原色入手一样幼稚可笑。中国人观物、观色、观画都有中国人自己的法眼,对画有自己的认识规律,有非常完备的绘画体系。学习中国画,对于现在缺乏中国文化素养的人来说只能从经典作品、经典画谱入手,在学习中记住中国画的标准,通过经典的学习建立高格调的准则,先得知道什么是中国的"画",什么是中国的"好画",而后才可能自觉的画画,才可能努力的去画好。总之,如果用西洋素描和色彩训练作绘画基础,那么决不可能进入中国画的艺术殿堂。

  第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是我们增长知识、提高认识的最佳方法,要想成为一个高格调的中国画画家,必须同时成为一个中国文化的学者、一个具有高层次文化认识的中国文人。所以,读书是中国画家必须下大功夫修习的工程。对于"行万里路"应超越时下多数人的狭隘认识,以为只是为了到处跑着去找新鲜的题材和奇怪的形象,行万里路不是为去猎奇而是为了培养艺术家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气度,是对艺术家人格的熏陶。人是社会文化的动物,行万里路就是要去体察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体会时代生活的气息,去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将自己修练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现实社会的人。只有这样,画家才能在继承经典的基础上创造出有时代精神的新经典,这才是"笔墨当随时代"的本意所在。

  总之,中国画的基本功就是要先练就一个有文化的、品高尚的、活生生的人,然后从中国的经典作品中把握认识中国画高格的标准、学习中国画的技法和样式,最后通过对社会人生、自然万物、历史文化等等的体察中锤炼出一个独立的自我。这就是中国画的修习之路。像现在美术学院这样以西洋的观念、西洋的基础、西洋的方法教中国画,学生是学不到真正的中国画的。而"中国画"必须是"中国的"。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zsk/zhmss/13/2019-09-18/20253.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艺术概论最新 美术史最新加入会员,免费发稿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