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真伪本人说了不算
尽管1995年就在美国西来寺披剃出家,法号释慧禅的史国良对“造假”事件还是万分愤怒:“我已经书面证明画作是假的,他们凭什么还署我的名字拍卖?”
今年7月27日前后,史国良无意中从深圳某艺术网上了解到,北京传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夏季拍卖会将拍卖三幅自己的作品。经对图片放大辨认,史国良确定其中两幅作品是署自己名的假画,分别是《搓线图》和《傣家三月》。
“印章、笔法、落款全都不一样,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怎么会看错!”他认为传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的那幅是地地道道的伪作:他的《搓线图》原作题字在左上角,而拍卖品题字在左下角;原作8只鹅被改为7只。
此外,两幅仿作的颜色也与原作不同:原作一般是在红底上面垫色,而仿作为直接上色。史国良说,这两幅仿品的水平拙劣,一看就未经过专业的绘画训练。
最让史国良气愤的是《傣家三月》,他说,临摹得真是太糟糕了:“第一个妇女的右手无名指只画了半个、大脚趾比二脚趾长出一倍;第二个妇女的耳环离耳朵太远;第三个妇女左手中指粗细是其他手指的两倍;第四个妇女左脚只画了四个脚趾,而最后拄棍少女仅见棍子而手部模糊。”显然,对于史国良这样以作画严谨著称的人物画家而言,这样的错误是难以想象的。
“造假者只是对我画作的简单临摹,并没有掌握真正作画的密码。”史国良说,自己作画从来不用墨汁,而是自己研磨,创作时使用纯净水,而不是自来水。而最为关键的是用色先后的绝活儿,这是只有自己才掌握的“程序”,因此遇到仿作,自己能很轻松地通过看画面颜色清楚区分出来。
史国良说:“我马上给他们打电话,就想证明一下这是假的,他们说‘好,你马上发个传真过来,有书面证据’,我就写好了这个传真。这是7月26日给他们发的,我说‘收到了没有’,他们说‘收到了,你放心吧’。”
按照以前打假的规律,史国良以为此事就算过去了,该公司肯定会撤拍。但8月下旬,史国良从朋友处得知该公司仍将拍卖此画。将信将疑的史国良又与北京传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通了电话,要求立即撤拍。该公司有关人员表示,此事已处理。8月20日晚上,有买家告诉史国良,三幅作品全部进行了拍卖,但全部流拍。
史国良说,他从8月20日晚上开始与该公司的一位姓谢的负责人联系,但直到8月21日早晨才联系上,对方答复:确实收到传真,但卖家不同意撤拍,而且真伪不应该由画家本人说了算。
画家遭遇封杀
11月9日,记者致电传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其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不了解此事便挂了电话。记者辗转找到该公司中国画负责人谢飞,谢飞表示,拍卖品经过了该公司鉴定专家组的鉴定,且委托人称作品是购自画家之手,确认没有问题才进行拍卖。至于拍卖品真伪,在预展期间,买家可以亲自鉴定是否为真品。谢飞还强调,“委托人的情况,我公司将会保密”。
史国良以前也遇到自己画作赝品公开拍卖的例子,但经与拍卖方交涉后,拍卖公司很客气地将赝品撤拍,而此次他三次同拍卖方联系,对方却态度强硬。史国良对该公司的态度显然不满意,最终将传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告到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希望该公司以书面形式公开道歉,在承认错误的同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情。他说:“拍卖市场中的造假越来越猖狂,就像一个井盖,如果没有人堵上,就会有更多的人受害。”
正当史国良期待法院开庭讨个说法的时候,北京轲尔多拍卖公司10月份突然向社会发布声明,表示该公司今后将不再拍卖一切署名史国良的画作,理由是其画作真伪难辨。
轲尔多拍卖公司总经理康连生表示,轲尔多拍卖公司向社会各界发布这样一份声明,是公司决策层在关注史国良打假事件之后,决定在混乱的艺术品市场中作个表率。当前的艺术品市场上,赝品确实多,许多书画家的作品都被模仿,然后拿到市场上出售。画家史国良近两年来数次到拍卖公司打假,比较频繁。
康连生说:“不管史国良指认的是不是假画,这种行为都给拍卖公司的经营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有委托方拿来署名史国良的画作,公司上拍了,被史国良指认为是假画,就会影响公司声誉。依照拍卖法,在鉴定不明真伪的情况下,拍卖公司有权拒绝拍卖。”
在史国良看来,轲尔多拍卖公司发表这样一份声明,是一种自我炒作。“因为自己打假的事情最近媒体曝光率比较高,而且是比较敏感的事情,掺和进来,可以提高该公司的知名度。但是一家拍卖公司能不能较好地杜绝假画,关键看管理水平,封杀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画家的作品,并不能阻止其他假画的渗透。”
史国良说,现在的书画造假,已经由过去的作坊式操作发展到集团化生产,作假、批发、炒作、拍卖一条龙,参与者实力雄厚,而且获利颇丰。自己站出来呼吁打假,必然会损害到某些人的利益。对于在打假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史国良表示,如果有人想封杀自己的画作,自己肯定会蒙受经济上和其他方面的损失,但是即便如此,打假行动也要坚持下去。
假画是真迹的4倍多
史国良画作真假还有待法院判决,拍卖公司封杀是否炒作仍在争论不休。
史国良说,自1995年以来,他每年拿到市场上去的画作不超过100幅,所以10年来,出现在市场上的史国良真迹应该不超过1000幅,但是史国良说,在全国各地的拍卖公司、画廊和类似潘家园这样的市场上,署名史国良的画作随处可见,其数量远远超过了1000幅。在北京,转上一天,就能发现100多幅署名史国良的假画。他在多年的明察暗访中发现,现在艺术品市场上,署名史国良的画作有80%以上是赝品,其数量是真迹的4倍多。
“如今造假泛滥的情况已经影响到了中国书画的交易,同时也使许多投资者感到寒心,因为现在已经到了防不胜防的程度。”史国良说,有的人让美院的学生以勤工俭学的方式临摹后当作业上交,另找人题字,而图章的任务则由另外的人完成。为了制造假象,还会用电脑合成的方式制作与画家合影的照片,有的还会将“伪作”放在合成的照片中。
除了作假画外,有的还对画家的画集进行造假,史国良自己出版的一本画集就遭到“克隆”,从封面到封底,甚至连出版社等内容都与真画集一样,但是内部的几幅画被“偷梁换柱”,把伪作夹进了伪画集内,这样可使伪作以“正规出版”的名义蒙骗买家,让人难以区别。
史国良认为,这些假画不但影响到自己的声誉,给收藏界和书画爱好者造成的损失更大,所以近些年来,自己一直在有意识地打假。如果走到某家画廊,看到有署自己名字的假画,就告诉店主,让他撤下来。画廊老板热情地接受史国良的建议,等他走了再把假画挂上,这种“游击战”的方式让史国良十分无奈。
近年来艺术品拍卖十分火爆,全国各地新拍卖公司层出不穷,老公司也在不断增加拍卖场次,每年全国会有数百场艺术品拍卖,每到拍卖会的旺季,史国良就要挤出时间看看各拍卖公司上拍的署名史国良的画作中有没有假画。每一次发现假画,为避免投资人的损失他都全力阻止,2005年这一年,史国良给国内大大小小的拍卖会发出过将近20份确认假画的传真。
其实,2005年,史国良就有一次和传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类似的打假活动,该活动还被《北京日报》评为200 5年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十大焦点新闻。当年11月27日,中佳国际拍卖公司、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和北京匹夫营销策划公司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当代名家书画慈善拍卖会”,在预展现场,史国良发现了六七幅署自己名字的假画,当即向现场工作人员指出,这些画全是假的,要求撤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主办方不仅没有撤拍,事后还振振有词地说:一幅画到底是不是真迹,不应该由画家本人说了算,而应该由鉴定家说了算。
史国良说,前几年,他曾经找到了一批伪造自己假画的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起诉。打假成了史国良近年的主要工作,占用了他大量的创作时间与精力。史国良表示将通过建立“博客”方式为自己的作品把关。通过建立个人博客,把新作全部上传到网上,包括作品名称、尺寸和画面,以前作品的资料也尽量上网,这样只要买家在网上一看,登记在册的则是真品,未登记的自然是伪作。
“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史国良表示,因为目前有些拍卖行、卖家及作伪者相互勾结,已经形成了“一条龙”,使画家及买家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在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措施面前,只能自己为自己维权。
打假之难
面对巨额利益诱惑,加之法律监管薄弱,中国书画的造假随着市场的日益红火而越发猖獗,画家维权深感无力。而造假的关键问题是,中国书画真伪究竟谁能一锤定音?专家?画家本人?抑或画家家属?如何终结“鉴定无权威”的混乱局面?
中国画造假第一案
2006年4月20日,85岁高龄的老画家程十发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其子程助先生当时向媒体披露:如今一场拍卖会上经常会出现八九张程十发的拍卖品,但一般六七张都是假的,甚至有时连一张真迹也没有。程助哀叹,假画真是打不胜打。
大师级画家、雕塑家韩美林也发现了更让他吃惊的结果:经统计,1999年到2004年一共有246件署名韩美林的作品被拍出,其中95%的作品韩美林本人认为有问题。2006年1月,隶属于百年老店荣宝斋的一家拍卖公司欲拍卖一幅署名为韩美林的《八骏图》,起拍价达25万余元。然而这幅画却没有得到韩美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