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耳朵里又传来两则讯息:一则是朋友的朋友被朋友的“假货”骗了百余万;另一则是朋友被朋友在外地设圈套,套走借亲戚的辛苦钱十多万……。由此联想到,前几年一位全国非常知名的鉴赏家,为近千幅石鲁的作品,部分写上了“真迹”、“精品”,弄得艺术界沸沸扬扬,是人情、是利诱,不得而知。何以导致艺术品市场假冒伪劣猖獗腐败之风盛行,分析起来有很多原因,但就艺术品打假而言,主要存在“四大障碍”。
一为深层次的社会背景问题。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人们的思想境界情操气质一时难以适应,导致“假”的东西充塞了每个角落。从意识形态的假话假情假义,到商品交易中的假烟、假酒、假药等等,艺术品市场也不例外,假字画、假古玩比比皆是。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假”多了,人情世故、人间真情被挤进旮旯,对“真”倒持怀疑的目光,抱否定的态度,真人、真货、真情也就缺乏应有的位置。
二为艺术品购买者的心态和素养问题。大凡假货总比真货便宜,在“贪”字的心态驱使下,购买者往往容易上当受骗,而且有苦难言。另外受购买者文化素养的制约,缺乏一定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国外的艺术品投资和收藏者,一般是律师、医生、教授等白领阶层,而国内往往是懂艺术的人没有钱,有钱的人又不怎么懂。从另一方面讲,有钱的人购买艺术品不全是为了收藏研究,多作为“礼品”赠送。这里面的部分人抱着“礼送出去了,事办成了”的标准来购买艺术品,至于真假就不问不管了,只要便宜就行。还有一部分人明知“受礼者”不懂艺术,有意购假送假。这就造成很大一部分假货流到“官员”家中,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雅贿”,又不便声张,艺术品又缺乏专门的权威机构鉴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艺术品不断膨胀的假货市场。
三为制假造假的手段问题。艺术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是独具个性色彩的精神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不容易造成外在的身体伤害,但又具很强的可拟性,这种模仿难以被一般人所识别,必须具备历史、文化、艺术等综合素养,才能辨别真伪。但面对复杂多样的艺术门类,最高明的猎手也有走眼的时候,何况是一般的艺术品购买者。从另一方面讲,制假、造假、售假者,往往在“井盖”上播满鲜花,极具诱惑力,纵然掉进去了,还会称道手段的高明。有时这些购假者,为了挽回损失,学着这些招儿,去坑骗新的朋友,造成艺术品假货市场的连锁反应。
四为没有相应的艺术品打假法律法规问题。随着法制法规的不断健全,其他领域有据可查、有法可依,惟独艺术品市场的法规姗姗来迟。缺乏应有的规范约束,艺术品打假也就无从谈起,靠“良心”、“道德”来打假、扼假已经显得非常苍白无力。在艺术品市场上,经常会看到假“李逵”遇到真“李逵”,假李逵只要略施伎俩,一把鼻涕一把泪诉说,家中有老母,售假是为生计,说得真“李逵”动了恻隐之心,也就网开一面。在真假“李逵”面前,鉴赏家也只能喊出:我鉴定我负责。那到底为谁负责,是对法律负责还是对历史负责,是对良心负责还是对群众负责等等,都是缺依据、缺规范的。北京琉璃厂启功的假字堆积如山,不挑不拣5元一张,挑肥拣瘦20元一张。有人建议启老率先举起打假旗帜,启老说得倒好:写得比我好的,都是假的。这分明是一种无奈,更是大家都要吃饭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