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四年时间,蔡玉水并没有像一般成功的画家一样,急于展示自己的画作,巩固自己的艺术风格,而是把自己“封闭”起来,重新思考艺术的深层次问题。在对中国水墨艺术认识的基础上,他开始思考彩墨的表现方法与探索新题材的可能性,对于蔡玉水来讲,这并非是一种简单的转变,而是对水墨语境的升华与新的反思。在彩墨艺术的探索中,他仍坚持《中华百年祭》的创作态度,理智地对中国彩墨艺术重新审视,研读中外壁画艺术,分析彩墨潜在的互补关系,思考彩墨艺术的视觉美感与文化内涵。四年的思考与创作,蔡玉水的作品超越了单纯的水墨语境,在重彩与水墨之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语言和所表现现实题材的可能。看到蔡玉水的彩墨新作,笔者十分感慨,的确,他一如既往的靠勤奋去探索,靠执著去寻求,靠人格去创作,这在当下浮躁的艺术创作环境中更显精神追求的可贵。在蔡玉水的新作中,明显看出他已从过去历史题材创作的沉重中走出来,由水墨开始向彩墨探索,由大型历史题材向现实生活题材转化,从理性思考向审美境界升华。在艺术语言上更完善了人文色彩与丰富物象描述的完美组合,塑造了当代的水墨精神与重彩语境,与时尚绘画的把玩性、消遣性与随意性的创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作品不是求大求满求气势而为之,而是真正体现了当代绘画艺术关注社会与生活的人木?瘛?/P>
蔡玉水旅居印尼已有近四年,最近在国内和海外举办以印尼风情为主体的材墨作品巡回展,这批新作也是他探求彩墨表现形式的一次展示,与他的巨幅水墨《中华百年祭》形成鲜明对比的不仅是题材与样式,更重要的是在艺术语言的探索与创新。作品《天堂巴厘岛》所营造的彩墨气氛,超越了题材宏大,色彩明快与热烈氛围本身带给人们的视觉感觉,他以中西交融的笔墨,以稳重而明快的色彩,以彩墨交融的综合技法的表现,再次以新的艺术语境感染和打动了观众。在作品中所渗透出来的笔墨色彩,不仅可以审视到当代彩墨之神韵,更重要的是他营造出一种真诚真情的精神空间,在技法表现上又并非在单纯追求笔墨,更不是玩弄技巧,而是通过这些鲜明艺术符号的使用表现了艺术家的创作情绪,并以感情的渲染表现出成熟的艺术见地。作品以多视角和纯语言关注人物与环境的吻合、静与动的对比、技法与表现的统一、彩与墨的碰撞。画家打破了传统观念上的造型手法,将勾线与泼彩并重,绘形与写意共存,画面结构严谨大度,无做作之感,似乎从画面中能感悟到生活的强烈震撼、心语的表达、情绪的意动。在蔡玉水的新作中除巨幅宏作之外,还有以中国传统佛教艺术为题材的欢喜金刚系列作品,作者以彩墨的语言阐释了传统艺术的当代意义和已经化解和重新结构的佛教艺术,与旅居印尼所创作的《乐园》、《红与黑》、《大花脸》、《拉马与辛达》等作品相得益彰,已突破传统水墨而非装饰唯美的样式表现一种彩墨语境,成为当代画坛值得研究的绘画样式和风格。
蔡玉水是一个具有文人气质的谦逊的艺术家,它不仅勤奋、执著、富有探索精神,同时又具有深沉的人文情怀,是一个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历史的文化人。他不仅以自己的艺术语言表现了自己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感受,同时在他的作品中又展现了对人类、对社会的情感上的深切关怀。《中华百年祭》等早期的作品是对中国近代史上催人泪下、发人深省的痛苦历史的思索,具有强烈的悲壮色彩。《天堂巴厘岛》等热带异国风情的风俗画,色彩变得热烈,手法更为多变,场面气氛也活泼自由了许多,与《中华百年祭》有着异样的风貌,然而透过这种丰富多彩的风情画的背后,我们似乎仍然能够感受到他的某种忧患意识。这种思想是他对人类、对社会、对和平和幸福美好生活的关注和希望。他虽然是对异国他乡的人的性格、命运、社会存在,人的精神世界的表现,但实质上是对当代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深入的思考,这种思考仍旧是站在一种历史的位置上的思考。在《天堂巴厘岛》所营造的彩墨气氛、热烈空间的面前,似乎仍然不能使人轻松多少,画中色彩的碰撞、生命的律动、情感的表述又并非是唯美主义、形式主义所能承载的。可以说,《天堂巴厘岛》与《中华百年祭》仍有一定得相承关系,那就是对人类、对社会、人生幸福和平问题的忧患意识和关怀,这就是画家人文主义精神的流露。尤其是他99年春创作的一组战争与人类痛苦题材的绘画仍然是对社会主题的关注。
作为一个年轻的画家,蔡玉水所站的历史高度和艺术表现的力度是难能可贵的。他的作品很成功,表现很有力量,但他的探索也是艰难的。《中华百年祭》对再现中华民族历史、激发人们向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它表现的是一种苦难;《天堂巴厘岛》表现的是一种欢乐,但正如袁运甫先生所说,蔡玉水的这种“无论是‘大悲,’无论是‘大喜’,都表现了一种力量,一种阅历情感的真实投入”。艺术最珍贵的就是用这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来作画。蔡玉水的作品就具备了这种特点,“非常强烈的感情,非常强烈的爱情,情感的变化幅度很大,其中始终有一点就是真实的表现了自己发自于内心的情感世界,这也是画面打动人的最具有生命强烈感受的原因。”从风格上讲,蔡玉水将色彩成功的引入了自己的作品,改变了以传统水墨为主的风格,这无疑是一种自我的超越。刘勃舒先生在评价他时说:“我们向外来学习、向传统学习、向前人学习,要保护我们现在的特点,既注意艺术语言的变化,但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这一点他做到了。所以他的画有他的东方情调,也有我们传统的线条、构图,色彩上又运用西方的,将西方的一些现代派艺术融合在一起,又不完全像西方现代派。”我们能够看得出来,在蔡玉水的作品中,东方情调与西方现代派语言相互融合,二者相得益彰,同时又抒发了现代人的情怀,表达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情感体验。蔡玉水曾受过西方造型观念和色彩观念的教育和训练,现在又回到自己本民族的认识上来,从文化战略方面考虑,他已经建立起自己的语言模式,因而在艺术领域已经领有一席之地。张晓凌博士对其绘画风格的总结可谓一语中的,“第一蔡玉水个人语言的成熟表现在他把中国传统水墨进一步深化,并转换成一种非常现代的个人化的语言方式;第二,它的这种转化并不是以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文化战略的考虑,在多样化的今天,他没有把全球化和世界化当成一个最终目标,而是理解成只有建立起自己的本土的当代语言体系才能达到真正的全球化。”蔡玉水的艺术探索与当下流行的所谓全球化和世界化的模式是相悖的,蔡玉水艺术风格是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属于自己的当代的,既不同于古典的,又不同于西方现代的一种语言模式。
蔡玉水在美术界沉默了四年的时间,却超越了他二十多年的绘画风格,这种超越不仅仅是笔墨语言与表现样式上的突破,而是在绘画审美趋势上更为成熟,更具独立的艺术个性,更具时代的印迹。当下对水墨、彩墨等绘画等绘画定义的概念很多,蔡玉水并没有被这些“文战”而迷惑,而是敢于与超越枯燥的概念争论,寻找适合自我发展的创作途径,在绘画语言的探讨方面更超越了前人的绘画模式、技术操作和表现形式。蔡玉水的探索之路是敢于挑战自己已获得的成功,从中突破自我,完善对艺术表现的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