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西的心连着陕北人民,情系着黄土高坡,几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布陕北的乡乡镇镇,他画了几千个农民肖像和上万张速写。他把自己的艺术生命寄托在陕北的这片黄土地上。刘文西不止一次地说:“作为一个艺术家,从置身于陕西起,我就把目光对准了陕北,十几次在陕北度过春节,结交了数百个农民朋友。可以说,我的血液里有一半曾来自陕北,我的艺术细胞中绝大部分的营养都是陕北那块土地为我供养的。”因此,为黄土地树碑,为劳动人民立言,赞颂生于斯养于斯的人民,已成为他作品中不朽的灵魂。
近年来,他不顾年事已高和病痛的折磨,仍以极大的热情沿着黄河故道,开始了他的黄河系列作品的创作。相继问世的《黄河子孙》、《黄河汉子》以及正在创作中的巨幅长卷《黄土人》等画作中人物真切朴素、实在自然,在扑拙亲切中揭示了中国农民的人性美,不失为具有思想内涵、艺术品位和历史价值的作品。刘文西既师承传统又主张创新,他认为“创新要从深入生活开始,从观念的扩展开始,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视觉、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脑子和眼睛去观察认识生活,要有区别于历史、区别于他人的独到之处”。
刘文西秉承黄土画派: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的艺术宗旨,多年来,画作既有表现领袖、歌颂人民的作品,也有青藏高原、黄土高坡的人物写生,还有出访欧洲的景色描写,表现手段和语言都是丰富多彩的,既突破了中国画已有的审美程式,也创造性地吸纳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成就,在东西方艺术融合中开拓着中国水墨画的新领域。
东方
刘文西,1933年生于浙江省嵊州市,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西安美院研究院院长、教授;1953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受教于潘天寿先生等老师;为第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文代会代表;中国美协第一届中国画艺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美协顾问,陕西省文联顾问,陕西省美协副主席和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
【作者心语】
文艺家首先应该是思想家,用革命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思想武装自己,自觉地用正确的世界观和艺术观指导自己的文艺道路和文艺实践。同时,创作是非常艰苦的艺术劳动,从生活感受到构思、构图、寻找艺术语言,到完成创作,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慢慢成熟起来。创作要有感而发,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有了感情、感受、感动的人物和事物,选择自己最感动最感人的而且适合于绘画表现的、有深刻社会内涵又有完整形象美感的画面画出来。这要在生活中勤观察、细体会、勤记录、多思考,要长期积累,偶然得之。(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