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鑫出身农民,少年时代摆弄镰刀锄头,可是,今天他摆弄画笔的本领,已经相当突出,可谓善于用笔者——笔法、笔意、笔兴,均有独到之处。欣赏他的画,乍看,构图粗犷,意境雄浑,气势磅礴,仿佛黄钟大吕。细观,山水、树木、飞禽、走兽,乃至一石一草,刻画精细、生动、凝练、厚实,虚与实、大与小、粗与细,结合巧妙,浑成一气,实属难能可贵。
蒋氏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西洋画专业,国画全靠自己努力,师法造化,时间不过10年,但是却已经走出自己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前辈老先生王个簃称赞其画为“无声诗”,唐云题赠“推陈出新”,谢稚柳则赞以“新奇”。
蒋氏在国画史上首创并名之谓“石子皴”的新皴法,约略看去,似乎“巧做”而成;仔细审视,却是一笔一笔精细画就。这一成果,一方面得之于对黄土高原水层岩特殊形态的长期细心观察,一方面得之于对描绘这一特殊形态的特殊笔法的长期潜心探索,两者结合,再融多种传统皴法于一体。才使这一新皴法得以问世。
蒋氏所作梅、兰、竹、菊,令人耳目一新。不少同行看了都大为惊奇;梅、兰、竹、菊,怎么敢这种画法?这四幅画,粗粗看去,又粗又野,与传统画法大相径庭。细细欣赏,则处处显出传统笔意:梅,自然高洁;兰,依旧清雅;竹,不失劲节;菊,无愧傲霜。
当然,蒋志鑫亦有不足之处,学习传统技法,虽甚刻苦,但探索未精,一也。用笔虽妙,功夫虽实,变化尚未入“神”,二也。国画从来重诗书画三绝,蒋氏画已有成,书法亦颇可观,唯古诗词基础尚浅。这一课不补足,文学修养不加深,画品素质便难达高雅之巅,三也。
这“三不足”,自是“高处着眼”,“求全责备”。蒋氏正当盛年,只要不自满足,力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则“大雅之堂”可大步直入矣!愿勉之,再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