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摄影评论

杨炳延:其人其书 唤醒欧公细论书

观杨炳延的书法作品,在惊奇之余,还获得两点感受:一是亲切感。看他的作品清雅、平和,如同涓涓流水,文气流淌,好像挚友与你说心里话。二是受鼓舞。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其高雅之中透出劲峭,平和之中孕育着惊奇骏跳的波澜,一直在冲撞着你的心,给你一种动力,这或许就是艺术唤起生命力量的功能吧!

书法作品是什么?应该说它是书法家全部修养和审美品位的物化。杨炳延作为一名政府公务员,在工作十分繁忙紧张的状态下,研习书法艺术能达到如此境界,缘于他对中国古代书法独有的情衷,也缘于几十年如一日地对生命理想的追求。

杨炳延的行书,法度严谨,清雅劲峭。他师法欧阳询,决心走一条“以古为新”的学书之路。在与他的交往和谈论中,会发现他对学习书法有独特的理解,对欧阳更有独特的艺术情感共鸣。他认为:首先,我们这个民族是汉字和书法艺术哺育成长的民族,从生命科学的意义上说,我们祖先对书法审美的基因,在代代相传的基因链上保存、丰富,因此,广大人民群众热爱书法是一种本能和生活需要。但是我们的书法资源浩如烟海,如果人人都写王羲之,或人人写北碑,挤到一条路上,那就是对书法资源的浪费,所以自己不去学人家都学的东西。第二,他从小临摹欧阳询的楷书,可以说是童子功。后来学他的行书,虽然形式变了,但其内在本质和情感是一致的,这样比较容易衔接和过渡,尤其能使多年的积累有效地发挥出来。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敬佩欧阳询这个人,喜欢他的书法风格。杨炳延对欧阳询确实有研究,有感情。他说,欧阳询的字就如同其人,有“刚劲不挠,正人执法,而执廷争之风”。杨炳延对欧阳询的理解印证了一个道理:书法艺术,是情感的载体,书法家选择哪一路书风,必然是在其对书法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之后,才是可能的,而且是一以贯之的。

杨炳延研习欧阳询书法是全方位的,他遍临了欧阳询《卜商帖》、《张翰帖》、《梦奠帖》、《行书千字文》,而对《行书千字文》下功夫最大。他说《行书千字文》是欧阳询85岁时写给他的儿子做范本用的,人书俱老,笔笔晋人之法。他写别的帖,总感到一种庄重感,而写《行书千字文》却有一种亲切感,情感至上,一边写一边缅想欧公当年上朝时的行头和形象。这本帖里的东西他还没有完全吃透,做梦都想唤醒这位老先生,请教他当时的心情和想法,听他细说运笔之法、结体之妙。当年欧阳通手捧家父的绝笔之作《行书千字文》,涕泪俱下,以真情投入《行书千字文》的临习数十年,终于书名大振,被世人称为“小欧”,所书《道因法师碑》,被何子贞评为“险劲横轶,往往突过乃翁”。《行书千字文》成就了欧阳通,由此上溯三百年,王羲之写了范本《乐毅论》,成就了王献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杨炳延靠情感的导引,与欧公相共鸣,其情也真,其意也切,其法也正,其成则必然也。

在杨炳延作品中,线条的方圆结合、点画的轻重变化、结体的疏密调节、行气的贯通与豪迈,均显示了“技进乎道”的追求。杨炳延1948年出生于河北邢台县四代中医世家,自幼受庭训,临仿唐帖,打下了深厚的功底。尤其,父亲以毛笔开据的药方,以及中医与书法的亲缘关系,每日熏染着他幼时的心灵。于是,他曾下决心做一名有文化、道德高尚的中医大夫。为此,他开始学着父亲的样子用毛笔抄写药方,乐此不疲。书法的魔力及早地抓住了他的少年时代。1965年,他响应号召,满怀憧憬,步入军营。从士兵到军官,一直到大校军衔,几十年间,从未间断过对书法的研习。他曾发明了“湿报纸阴干替代宣纸”的练习法,缓解了大量用纸的经济窘境;他临写的作品可以装满部队的大卡车。而这一切,全部是出色完成工作任务之余进行的。担任了领导干部后,他也一如既往。他体验到了书法对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是组织创办了“太行书画研究社”,不但自己搞创作,还组织所在单位书法爱好者一起学书法、办展览。1985年,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吸收他为会员。当他登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回首自己的历程时,豁然发现6个大字:“学,然后知不足”。这时的他没做更多的思考,径直走进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3年中的156个星期天,他沉浸在书法学堂里。从书法技法、欣赏、创作,到书法史、书法美学,他都认真学习,对书法艺术有了一个系统的知识建构;在书法研习上,拥有了一个随时可以提取信息的城堡。因而,也才有了对欧公《行书千字文》更新的理解,以及敢与欧公商榷的“狂妄”。譬如,《行书千字文》的线条是否有些单调?因结字瘦长,上下的衔接是否有些压抑之感?欧公用小笔写小字,用长锋写大字,可否多出现一些枯笔?他在不断地提问,不断地探索、提高和完善。1995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吸收他为会员。

杨炳延与欧公的商榷是浪漫的,也是颇有见地的。欧阳询初学王羲之,后深笃索靖的章草。《国史异纂》、《书断》中均有欧阳询虔诚学索靖用笔全出章草之类论述。尽管欧之章草无传世作品,笔者还是建议杨炳延在今后的创作和研习中,增加草书意识,增加作品的流荡和旋律之美。欧公《张翰思鲈帖》中已透露了行书、草书交替变化之美的消息,可供参考和挖掘。如果再把《卜商读书帖》中线条之重厚方整,《梦奠帖》中刻厉与峻爽等,逐步吸收到创作中,就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欧公的风格。在这个理解、吸收的过程中,自己的面貌将会悄悄地、坚实地走出来。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3/2019-09-17/42696.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摄影评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