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是我国具有优秀民族传统的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工艺美术陶。
紫砂艺术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及至今日五百余年,经久不衰。素有“龙山砂,阳羡壶,砂壶宜茶,茶道绝中外;荆溪水,富贵土,水土利陶,陶艺冠古今”之美誉。但如何来评定和鉴赏一把紫砂壶的优劣呢?基本有三点:一是实用功能,二是工艺水准,三是艺术价值。
实用功能,紫砂壶最初是一种实用性的盛水用具,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如果说一把紫砂壶做出来不实用,即使工艺水准很高,那也只能说是华而不实。所以说,要想制作一把优秀的紫砂壶首先要考虑到它的实用性,此外,在使用过程中不应觉得费事。品茗、赏壶我个人认为应当是一件非常轻松、休闲的雅事。有些所谓的制壶艺术家一味强调艺术的夸张及个性的张扬,把壶做得很夸张,恰恰忽略了这一点,而后在使用过程中变得小心谨慎,这样一来让人神情紧张,哪还有什么雅趣可言。
工艺水准,也就是技艺水准。一把工艺优良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足等与壶身整体的规矩、光洁、协调外,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也须交待清楚,且制作流畅,要有精、气、神。“精”,指精骨。一把好壶精骨非常重要,也就是说要重心稳,立得住,骨架搭配得当,而显得有“力度”。如子冶石瓢,它是以平面三角形为基本元素,化为圆锥体,其线条挺拔,刚健有力,而且三角形和圆锥体在几何形体里面是最稳重和最有力的两个形体。“气”,指壶的整个形体要贯通一气,整体线条流畅、协调一致,形断气连,融会贯通。比如当代紫砂壶泰斗顾景舟先生的提壁壶,整个壶体为扁圆柱体,微曲线由流开始,与壶底曲线流畅贯通,而且形断意连,贯通之势又与梁的曲线相通,最后又重回到流的根部,完成了一个“气”的循环,可以说是一例极为成功的典范。“神”,指神韵,也就是韵律,就像音乐一样要有节奏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也就是说要把曲与直(相对而言)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曼生十八式”中的笠帽壶,线条刚柔相济,曲折并行,此种处理不但不影响整体的形制,反而给人以更强的视觉冲击和心灵感受。
艺术价值,有人说艺术无价,有人说艺术有价,而我个人认为,任何一个时代就当时的一件艺术作品本身而言是有价的,而此件作品能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是无价的。例如“曼生壶”它本身有它的艺术市场价值,但它又是无价的,因为它对后世紫砂“文人壶”艺术的影响十分重大。搞艺术创作确实需要有个性张扬,它是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的。传统之作“鱼化龙壶”的造型就是由“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引申而来,而由张守智设计、汪寅仙制作的“曲壶”是当代将几何形体造型表达到相当高度的成功典范,此壶为提梁款式,吸取“蜗牛壳”的旋曲之势,而使之线条流畅,抽象中又有形象,使紫砂壶的形体在变幻中产生了想象的空间,使艺术价值得到了提升。另外还有顾景舟的“上新桥”壶用写意的手法透射出了水乡的神韵和意趣等等。总之我认为,一件紫砂壶作品有无艺术价值,那得看它是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现实生活。我非常佩服何道洪大师,他巧妙地运用了“加法”,在基本的传统造型上把形体局部夸张,但又使之整体协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使他的作品让人感觉到有一种“霸气”,而却又不失传统之作的古拙素雅。
最后,一把好壶除了以上谈到的三点之外,还得要看用料的优劣,选料是否与壶的造型相融,还有款、饰是否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是否切壶切情,布局得当等等。
总的来说,宜兴紫砂受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博大精深。我所谈的只是皮毛而已,不足之处,还望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