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紫砂界的老师、各位来宾:
下午好!我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参加今天的《石民冶陶—裴石民紫砂艺术》一书的首发式。
首先要感谢宜兴市委市政府和陶协为这本书的发行举行这么隆重的首发式,这充分体现了宜兴市的领导对老一代紫砂艺人的尊重和关心,充分反映了宜兴市的领导对于弘扬紫砂文化的高度重视!其次要感谢各位领导和来宾在百忙中冒着寒冬来参加今天的会议。这本书从开始编写到出版,整整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资料的收集甚至可以追溯到80年代中期。这当中浸透了许多人的劳动和汗水。陶协史俊棠会长专门组织了编辑委员会,先后主持召开了多次编委会,全力推进了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工作。汪寅仙老师自始至终一直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不仅热情地提供自己收藏的资料,而且广泛地向海内外的藏家征集祖父的作品照片,同时对内容的编排提出了非常专业和细致的意见指导。鲍仲梅大师、施秀春女士和施小马先生积极为之联系筹划。86岁高龄的南京博物院原副院长宋伯胤先生多次来信具体指导、提供线索并当面赐教,为本书精心撰写了序言。储传能、李昌鸿、沈蘧华、何道洪、曹婉芬、束凤英、何挺初、周尊严、谈碧云、王湘瑾、霍华等老师或撰写了回忆文章,或提供了珍藏的照片资料。台湾的林木和、江庆书、吴杰森、黄正雄以及徐汉棠、李明、李铭先生慷慨地提供了珍藏的裴氏作品供拍摄。接近80高龄的陈鉴明先生翻箱倒柜找出了不少珍贵的老照片并对本书的设计装帧提出了极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台湾的黄怡嘉女士为本书拍摄了上百张高质量的珍贵照片。邱庭峰、杨世荣、崔听槐先生拍摄并提供了一批珍贵的作品照片。潘稚亮先生的后人慷慨提供了关于潘稚亮先生及勤孟先生的珍贵史料原件供本书使用。陈茆生、崔听槐先生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编辑工作,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王剑编辑对此书文稿进行了精心的编辑工作。我的同事江苏工业学院工业设计系的任衣伟教授承担了此书的装帧设计工作,精心设计编排,整整忙了一年。此外我祖父的学生们还在经济上给予了慷慨支持帮助本书的出版。借此机会,我并代表我的家人对大家的热心支持和无私帮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没有你们的支持,就不会有本书的问世。
宜兴是紫砂陶的故乡,紫砂是宜兴的名片。历代的紫砂艺人们(包括在座的各位老师)将这大自然的赐予发挥到了极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紫砂文化。历代紫砂艺人们创作出的艺术珍品,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而他们的贡献也和在政界、学术界作出杰出贡献的名人们一样,不仅为宜兴增光添彩,而且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紫砂艺人的后人,作为一个宜兴人,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有责任为弘扬家乡的紫砂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从收集资料开始,十分用心地编写了这本书。力求真实、准确认真、细致。在编写本书中,发现关于老一代紫砂艺人的文字和照片资料都十分缺乏,许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老人们的故去而被人们所遗忘。这说明确实是时不我待,近代著名紫砂艺人的紫砂生涯和成就亟需抓紧整理著述,否则很快就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我是一个紫砂的门外汉,由我来编这样一本紫砂艺术书确实是困难很大的。隔行如隔山,虽然得到了汪老师等专家的不断指点,但书中肯定有不少外行话;虽然书中列出的作品几经斟酎并请专家鉴定,也难免会有出入,另外书中的一些观点也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不当之处希望专家指正。
我的祖父裴石民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但他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传奇般的艺术生涯仍然给我们以启迪。他创造的高雅古朴、充满灵动和情趣的紫砂作品仍然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喜欢热闹的人,我想他如果泉下有知,看到今天的盛会,看到今天紫砂工艺的欣欣向荣,人才辈出,一定会感到无比的高兴。
(作者系江苏工艺大学教授、裴石民先生嫡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