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摄影评论

“推陈”不如“出新” 原创才是出路

2007年下半年的中国影视圈,有关四大名著重拍的消息层出不穷,李少红(blog)版《红楼梦》、阎建钢版《三国演义》、张纪中(blog)版《西游记》、吴子牛版《水浒》。此外,还有老舍名著《茶馆》、《四世同堂》的重拍、陈凯歌老电影《风月》的翻拍……近年来,不断有业内人对经典翻拍趋之若鹜,可其中有不少作品却让观众诟病。相比之下,《亮剑》、《历史的天空》、《金婚》等原创作品的热播则告诉人们,与其频繁向经典剧“借光”,还不如多花点心思,让今天的原创作品成为明日的经典。
现象:重拍盛行

中国影视圈的这股经典重拍风从2004年刮起,三年来,势头丝毫不减。

第一阶段:《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红灯记》、《沙家浜》、《青春之歌》、《51号兵站》、《霓虹灯下的哨兵》……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几乎把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所有红色经典电影、甚至老一辈人耳熟能详的样板戏、话剧、舞台剧统统翻拍成了电视剧。

之后,人们又把眼光转向了上世纪80年代的热门影视剧,香港无线的经典剧目《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香港亚视的经典剧目《大侠霍元甲》、《陈真》均被拿到内地来翻拍,而一些港台老电影《小城故事》、《甜蜜蜜》也被眼尖的内地电视人发掘重拍。另一批被拿来翻拍的是上世纪初的一些名家名作,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巴金的《家》、老舍的《茶馆》等。不仅是中国内地影视圈,就连琼瑶(blog)的每一次复出,也多为“老生常谈”,譬如从旧版的《一帘幽梦》到新版的《又见一帘幽梦》。

今年中国电视圈内最大的事,莫过于声势浩大的四大名著重拍计划。然而,从折腾了大半年的《红楼梦》最终定下李少红导演,到张纪中决定让新版《西游记》里的几个主要角色性格大变;从《三国演义》将让曹操由枭雄变英雄,再到新版《水浒》导演宣布将请日韩演员,四大名著如此“重拍”出来,其文学和历史价值还留存多少?

反响:新不如旧

尽管影视界劲吹重拍风,但敢问哪部重拍剧可以自豪地宣称:新版超过了旧版?当《林海雪原》中杨子荣跟槐花眉目生情,当《红色娘子军》中吴琼花和洪常青在路边上热吻时,红色经典的翻拍作品也只是赚了个噱头,而赚不到一点口碑。

在改掉了早期红色经典重拍剧“戏不够、爱情凑”的弊病后,2005、2006年红色经典翻拍剧的口碑略有上升。今年,《51号兵站》、《新英雄虎胆》等剧在央视的播出叫好又叫座,但还是无法达到当年的盛况,而最近一部《霓虹灯下的哨兵》虽然获得了业内的高度评价,可国庆期间在上海的主频道播出,收视率竟降到该频道的最低点,另一部《红灯记》在东方电影频道也收视率平平。

不少重拍剧虽然在开拍前大力宣传,可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播出后的情况不尽如人意。而今年年初《新上海滩》的收视率虽然在全国遍地开花,但不排除其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来自旧版的影响力,以及黄晓明(听歌)、孙俪、李雪健等演员的号召力。单就剧作本身来讲,新版真的超越了周润发(听歌)赵雅芝版《上海滩》吗?

这几年来,观众对于重拍经典剧的批评已充分表明,重拍经典剧有很多禁忌之地。受先入为主和怀旧心理影响,第一版虽受当时技术、资金等客观条件所限,并非尽善尽美,但时间还是给它们镀上了一层金光。就像无论金庸(blog)剧翻拍多少次,无论新的演员多么努力,人们记住的永远都是黄日华翁美玲版的《射雕》,陈玉莲版的小龙女。

因此,现在重拍剧的导演、演员在应对媒体采访时都有了一个统一的说辞:“我们没想过要超越经典,因为经典是无法超越的。我们只想做好自己这一版。”

动机:商业驱使

几十年前的作品之所以能被今人奉为经典,除了人们的怀旧心理外,更重要的是当年的创作群体不浮躁、不功利的心境和认真钻研的精神。TVB五虎将之一的汤镇业(blog)就曾说过,当年他们拍《射雕》、《神雕》,还没有先进的特效技术,但也没有娱乐圈那么多的新闻炒作,因此剧组所有人集中精力想把剧本做得更吸引人,而现在重拍的金庸作品之所以屡屡被人诟病,在于制片方把精力都放在如何制造噱头,如此又怎能诞生好作品?

为什么会产生经典重拍剧,说到底,是市场需求的结果,是商业利益的驱使。在电视剧制作单位创新乏力、节目内容同质化严重的状况下,经典剧重拍可以很容易地就把名著本身的影响力以及观众的好奇心转化为高收视率,投资、广告商对经典剧重拍的青睐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影视制作人对此趋之若鹜。可是,还有谁真正关心剧本创作得怎样,主创人员的功课做得如何?就像日前在黄山开机的又一部《小李飞刀》,几位演员甚至连剧本都还没有看完就匆匆上阵,用如此功利、浮躁的心态去拍摄名著,先不要说是对经典的糟蹋,更是一种国家资源的浪费。

软肋:原创力差

重拍风屡刮不止也反映了中国影视创作的另一严重弊端:原创力差。曾担任老版《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电视剧制片工作的资深电视人任大惠说过,争相重拍古典名著,说明目前国内电视剧市场好剧本匮乏。台湾著名制片人杨佩佩也说,翻拍自己二十多年前的旧作是“不得已”,因为目前市场上的原创好剧本实在太少。

相比《霓虹灯下的哨兵》、《红灯记》等红色经典重拍剧收视率平平,《亮剑》、《历史的天空》、《暗算》、《记忆之城》等原创的红色革命题材剧却屡创收视高峰,人们对于“李云龙”、“姜大牙”、“安在天”等当代人原创的革命人物的追捧不亚于当年的“杨子荣”,这说明原创作品的生命力在某些方面,更胜过经典翻拍作品。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知名导演、制片人郑晓龙日前来上海为新剧《金婚》做宣传时也表示,原创力如今已成为一个影视公司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正因为多年来坚持原创的原则,才令其所出品的电视剧作品,从早年的《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到近来的《金婚》,都深受好评。

记者视点:重拍有多大必要

经典到底是否需要重拍?应该说,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有些经典作品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比如《上海滩》之所以能在当年造成万人空巷的情景,是因为在此之前中国内地观众还没有接触过类似的电视剧,因此它成为了一个永恒的经典。然而《上海滩》的故事在今天看来,已经显得太过简单,以今天先进的编导手法,完全可以拍出比其精彩数倍的老上海故事,为什么一定还要用许文强、冯程程的名字呢?

然而,一些在文学史上流芳百世的名家名著,则仍有不断被重拍的价值。接过新版《三国演义》导筒的导演阎建钢就曾说,名著本身博大精深,可供挖掘的点有很多,而重拍就是要针对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挖掘出名著中蕴藏的更多内涵。“重拍王”张纪中也表示,他拍新版《西游记》不是为照搬旧版,而是要从原著中寻找出合理的新意。

此外,重拍经典能否成功,关键在于重拍者的出发点、心态以及创作态度,明明20集可以讲完的,就不要为了多赚些钱,而去注水成30集。抛开一切炒作嫌疑,尊重原著、尊重主题,是重拍剧主创应该下功夫考虑的重点。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3/2019-09-17/43055.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摄影评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