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摄影评论

大筑煌煌“辽海风”——对当前辽宁书法的思索与瞻望

前不久,辽宁的一些书法骨干自发地在沈阳组织了“迎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和全国第二届草书展作品观摩点评会”。前面被冠以“辽海风”三个字,正式宣布了要以“辽海风”为主旨,开展多种活动,并将此次活动作为开端和切入点。这是辽宁的书法骨干们进一步振兴辽宁书法的集体决心、集体思路和集体智慧,是相当有意义的一件事。我作为辽宁书坛老一点的书法人感到由衷地欣慰。

辽宁书法现正处于新的发展时期,亟待有新的作为和新的提升,迫切需要有一个更明确、更鲜明的目标,群策群力地向这个目标奋进。“辽海风”的提出,正是顺应了这个要求,既鲜明又简洁,抓住了关键,切中了要害。

“辽海风”,顾名思义,就是辽宁的书风、书貌。辽宁濒临黄海、渤海,辽河流贯东西,以辽海称谓辽宁,由来已久。且辽者广也、博也;海者大也、深也;风者风尚、风貌是也。既广又大,既深又博,既古又新,气势浩瀚,容汇万千。“辽海风”,正是对辽宁书风、书貌应有的品格和特色最形象、最生动的概括。

再具体点讲,“辽海风”的特点应当是:高、大、博、深、远。所谓高,是指境界高、格调高,非同一般,更别于流俗;所谓大,是指境界大、气象大、气势大;所谓博,是指容量广,多种书体、多种风格、多种面貌、多种个性、包括多种探索和尝试,故风新尚,各尽其妙,尽寓其里,而又雅风标举;所谓深,是指含蕴深,功夫扎实,不流于表面,不流于肤浅;所谓远,是指意境深远,有巨大的潜力、广阔的发展空间、久远的生命力。

建树“辽海风”,是个大工程、大举措。辽宁书法经过三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已经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书风,已经有了一支由老中青书家组成的书法队伍,且有着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都为“辽海风”的大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次由书法骨干们掀起的辽海风潮,必定会形成滚滚洪流,一往无前。

我觉得,应该继续坚持学传统,坚持取法乎上,把立足点牢牢放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努力向以二王为代表的历代书法大家们靠拢,向历代优秀的碑帖靠拢,靠得越近,格调越高。纲举则目张。立足点高、起点高,成效才能更显著。

应该沿着辽宁前辈书家们的成功之路,继续向上攀登,前赴后继,代代相接,浪浪相推。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没有新锐,也就没有将来。

应该越发谦虚、越发投入、越发扎实,谦则进,虚则盈。特别要加强理性和法度的训练,夯实基础。基本功是基石,理性和法度是根本。基石不坚、根本不牢,什么风都站不住,只会一吹而过。

应该加强理论研究、理论指导,把握本质、掌握必然。理论与实践并重,自然双修双赢。

应该努力发挥自己的灵性和创造力,大胆开拓,大胆进取,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来。漫天的星斗,方能汇成耀眼的银河。

应该加强交流、加强沟通,不断克服各种局限,如思想的局限、取法的局限、写法的局限、书体书风的局限、地域的局限等。突破局限,才能升华、超越、通达,更宽博、更恣肆、更自在、更逍遥。

应该加强自身修养、自身学养。修养到了,学养到了,流出来的、展示出来的,自然高境界、高品位。

卅载耕耘气贯虹,搏搏拼拼几曾经。

而今再辟新时日,大筑煌煌“辽海风”。

这是我为“辽海风”写的一首小诗。

辽宁书坛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抓临帖,到90年代中期搞探索展,总体上经历了调整学书方向和推动书风多样化两个大的阶段,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次提出“辽海风”,将会使辽宁书法再向前迈进一步。可以说,这是辽宁书法发展的第三阶段,较之以往的一些举措、思路和已形成的景况会有更大的拓展、更新的高度,会更有影响力、更有吸引力。

我坚信,“辽海风”必将越来越强劲,蔚成大气候。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3/2019-09-17/43244.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摄影评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