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摄影评论

谭天:把油画与国画的完美结合

 艺术批评家谭天执著于绘画 称当今书画家多轻视艺术理论和批评




--------------------------------------------------------------------------------



  在“复合型”人才辈出的古代,集画坛巨匠和美术理论家于一身者屡见不鲜,如南齐时代的人物画家谢赫,著《古画品录》,以品论画,“六法”论影响深远;五代时期的山水画大师荆浩,撰《笔法记》,“六要”论至今被山水画家封为圭臬;“清初四僧”中的石涛,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传世名作《画语录》中的“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的境界可谓登峰造极……然而,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今天,或是过分强调“术业有专攻”,抑或是人的精力有限,美术队伍中既是美术理论家又是画坛骄子者少之又少了。于是,不少理论家只是玩玩笔墨画刷,陶冶一下性情,多不像谭天那样把画画当回事儿。



  以美术理论享誉于世的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谭天,几十年来却笔耕不辍。从中国山水画式的“油画山水”,到狂野的“荷·和”,再到深邃空灵的“天·合”, 谭天以坚实的美术理论为支撑,用“以西解中”的绘画方法,构建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追求着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思考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自用我法”地写着(而不是制作着)中国油画。



  用中国文化滋养世界文化



  记者:您是国画科班出身,但以艺术批评家身份行世,学术成果还算丰硕。按理说,您最应选择的绘画工具是毛笔和宣纸,而不是自己不太熟悉的油画材料。然而,《天·合》、《荷·和》、“油画山水”等系列作品却让事实与人们的想象大相径庭,这是为什么?



  谭天:我自己的志向是追求一个艺术家的最理想状态。大学本科时,我学的是中国画,然后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美术史论,目的是从理论上寻求突破口。而学习结果有效的也只有一点,就是认识到用西方的绘画材料表现中国的艺术观念,这在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因此我提出了“油画山水”,并写了许多论证的文章。



  近二十多年来,我也一直进行着“油画山水”的创作实践,并在实践中又总结了“五远”说,在传统山水画的“三远”(平远、高远、深远)中增添了“宏远”与“微远”两个向度,并创作了一批“宏远”与“微远”的作品,这些在“天·合”展览中有所呈现。



  记者:“以西解中”是您的艺术观点,也在指导您的艺术创作。其实,“以西解中”也好,“洋为中用”、“折衷中西”也罢,这些艺术主张都有着非凡的魄力和前瞻性,是中国艺术创作的保鲜剂。但真正贯彻起来,又导致了诸多“不中不西”、“两头不到位”现象的产生,急人!您应怎样在“以西解中”的过程中避免“不中不西”、“两头不到位”悲剧的重演?



  谭天:我提出“以西解中”,目的是“以中养西”,以中国文化滋养世界文化。任何事物的创新肇始都不可能是非常成熟的,中国油画在一百年前也是“不中不西”、“两头不到位”,这不是悲剧,这是必然规律,只有遇到生涩时就停止、“半途而废”的创新才是悲剧。我应对艺术探索问题的选择,是专一与坚持。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3/2019-09-17/43535.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摄影评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