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上世纪70年代认识俞汝捷老师。虽然那时盛行“读书无用”论,但我与我的几位朋友,如袁善腊、王小宝却因为爱好文学,常到他家求学。他的渊博学识与诲人不倦的精神让我们终生受益,这也是令我们一直十分尊重他的原因。很久以来,每每见他,都会让我们有所收获。比如他当天谈到最近为“翰海2011年秋拍”画册所写解读八大山人作品《游鱼》一文,就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很不好意思的是,在初看八大山人作品《游鱼》时,由于我主要是从风格表现出发,便想当然的认为,画家之所以要将鱼的眼睛表现成上翻状不过是为了强调个人的风格特征而已,而俞汝捷老师的一番话说明风格最终是与画家想表达的内容有关。他告诉我们:“生活中鱼的眼并无表情,但此画中之鱼,不仅目光烱烱,而且神情复杂。所以,画家究竟想表述什么,要结合题诗来看。”
接下来,他对画中题诗进行了详尽读解。他认为“诗中第一字虽然不清,但从仅剩的一笔猜测,应是“到”字。全诗如下:
到此偏怜憔悴人,缘何花下两三旬?
定昆明在鱼儿放,木芍药开金马春。
他分析道,“剖析此诗的关键在第三句。从字面理解,‘定昆明’即定昆池。据野史记载,唐中宗宠爱的女儿安乐公主曾请求将长安县西南的昆明池赐给她,中宗不同意,于是她找民夫自凿定昆池。‘定’字含有抗衡的意思,即认为该池之奢华壮丽,足以将昆明池比下去。不过,‘定昆池’在昔人诗中一般不称为‘定昆明’或‘定昆明池’,现在画家将该池称为“定昆明”,从用典来说,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关键是,一字之改,将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明朝’点了出来。本来,安乐公主与定昆池同他毫不相干,定昆池也从无鱼儿放生的记载,惟有‘定昆明’中这个‘明’字才是他一生的伤痛、永远的追怀!另须解释的是,‘木芍药’即牡丹;而‘金马’指汉代宫门金马门,系学士待诏之处,后世常用以代指朝廷。而弄清了相关典故和画家的用心,诗就不难理解了。它实际上是从画中鱼的角度、以鱼的口吻抒发了一种不可明言的难以实现的梦想,译成白话就是:当我游到这里,偏偏怜惜这形容憔悴的人,你为何要在花树下苦苦守候两三旬之久?如果明朝还在,我辈就都有了生路;那时牡丹花开,学士们的春天就降临了啊!”
俞汝捷老师最后还指出“诗后面未写康熙年号,仅写‘甲戌之八月廿六日画并题’。按甲戌为1694年。这也说明,虽然清兵入关已经50年,画家已是68岁高龄,但他那怀明仇清之心并无丝毫改变。”
听了俞老师的以上解读,我开始理解到八大山人作品《游鱼》的无比重要性,事实上,其与一些艺术家因“鱼”与“余”同音,而画鱼以表现“年年有余”、“富贵有余”之类的想法完全不同。此外我还发现,所谓“文人画”其实是综合性的人文学科,是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决不能等同于“油画”、“版画”等画种。因此,没有对古诗的读解能力,我们其实并不能真正读懂许多“文人画”。
2011年11月22日于深圳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