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推: 开通会员 艺查网 美术百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美术网艺术头条 > 艺评网 > 摄影评论

郑利权:书法家的每一笔都要有情有义

 在美国,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摩西奶奶的励志故事:她本是一个农场工人,76岁时开始绘画,80岁时在纽约举办个展,引起轰动。而因为她寄出的一张鼓励的明信片:“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还成就了另一位伟大的作家渡边淳一。“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同样对于浙江籍书法家郑利权来说,书法一直是他从小就萌发的一个梦想。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的郑利权,原本在毕业后获得了一份相当稳定的大学老师工作,可是因为本着对书法的热爱,他毅然决然地辞去安逸工作在艺术领域继续深造,并在25岁加入了代表书法最高荣耀的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当时中国书协最年轻的会员之一。


  11月2日,总结郑利权近30年书法梦的“书法·梦—郑利权作品展”将在浙江大学西溪美术馆举行。昨日,现供职于浙江美术馆从事学术策划的郑利权接受了本报的专访。和一些书法专业的艺术家过分追求技巧不同的是,自诩为“人文型书法家”的郑利权更注重的是国学与人文修养。在他眼中,“书法家写一下的每一笔都要有情有义”。


  一个70后文青的“书法梦之路”


  上个世纪70年代末,郑利权出生于浙江中部山区一个美丽山城—磐安,是一个地地道道从山里走出来的书法家。从小他就对书法情有独钟。“我出身世代农耕家庭,爷爷曾做过乡政府的文书,父亲也喜欢舞文弄墨,正是这星星点点的书法基因点燃了我日后书法创作的熊熊烈火。在80年代书法热的大背景之下,从小学的书法兴趣班开始起步。此后,书写成为一种日常的生活习惯。”上个世纪90年代末,郑利权求学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在这所百年名校的中文系,曾经留下了许多大师的足迹,一代学者国学大师马一浮、夏承焘、王驾吾、姜亮夫、胡士莹、蒋礼鸿在这里著书立说,教书育人,这些学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国学与书法相得益彰。正是这种人文传统的滋养,使郑利权一直秉承“人文书法”的艺术理念。


  和那个年代很多中文系的毕业生一样,郑利权在毕业后也顺利找到了一份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闻系当老师。不过热爱书法的他并不安于现状,而是继续钻研。2003年,在书法网络方兴未艾之际,凭借对于学术点的敏感,郑利权认为书法网络传播必将风行天下,率先提出了书法传播学的概念。《从实物传播到数字传播—互联网与书法传播的革命》一文发表后,获得广泛反响,并获得2004年度中国“书法媒体奖”。其后撰写的《论书法传播学的建设》对书法传播学科体系进行系统建构,入选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与“传播与社会秩序”国际学术研讨会两个顶级的学术研讨活动。2004年,时年25岁的郑利权加入了代表书法最高荣耀的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当时中国书协最年轻的会员之一。一年以后,为了执着的书法梦,他毅然决然地放弃高校优厚的待遇,考上了浙大的全脱产的美术学硕士,重新回到西溪之畔那块代表书法梦想的土地。“当时放弃稳定的工作,确实下了不小的决心,但是家里很支持我。我始终觉得,要从事书法,就要有一种义无反顾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杭大美工团最后一任团长与杭大情结


  这次的展览地点,郑利权没有选在美术馆集中的南山路,而是放在了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西溪美术馆,是因为他有一个永不磨灭的杭大情结。“原先的杭州大学是我的母校,这里有我最浓重的书法记忆。当时的我常常流连于新中国第一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先生书写的‘杭州大学’前,追寻少时书法梦想。”郑利权说,现在西溪美术馆所在地,其实是当时杭大社团的旧址所在。“当时很多学生社团办公的场所都设在这里。曾经有一排平房,在原杭大学生社团管理中心的旁边,其中有一间八九平方的斗室,就是杭大美工团的驻地。而我正是杭大美工团的最后一任团长。”


  说起这个社团,郑利权无比骄傲。这是一个成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在新中国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史上有着典型意义的老牌学生社团,伴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的书法热而名声鹊起,今天的浙江乃至中国艺术圈许多名人出身于此。“我当时不知道经过了多少轮、不亚于当下国展评审的严格选拔才入了社。那是一个激情四溢的纯真年代,白天还沉浸在王小波的《青铜时代》里,晚上已然在杭大美工团舞文弄墨。当了团长之后,我整日在‘美工团’厮混,带领一班志同道合的艺术青年搞艺术沙龙,联络书画活动,沉浸在书法艺术的海洋中,不可自拔,乐此不疲。”


  “中国梦”等网络热词


  成为他的书写题材


  在这次展览门口,郑利权专门做了一个醒目的装置四方体,由“中国梦”“给力”“友爱”和“杜甫很忙”四个巨大的以网络热词为题材的书法作品组成。原来,在郑利权这次的50幅作品中,分为了两大板块,一是“唐诗宋词”板块,另一个就是“网络热词”板块。“网络热词作为一种崭新的语言方式和文化景观,承载着一个时期的热点话题及民生问题,是时代的集体记忆。这些幽默诙谐、充满智慧的网络语言,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郑利权说,书法是可以传世的作品,我们可以用传统书写来反映这个时代特征。“陈振濂老师写关注民生的作品,王冬龄老师则写流行歌曲的歌词,这些都是具有时代感的。这次个展,我也试图用传统书法与当代笔墨梳理与回味近年最‘火’的网络热词。通过这些作品来传达一种时代的理念,诠释‘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思想,更重要的是通过书法传递时代正能量。”


  其实书写网络热词,在书法界一直饱受争议。今年9月1日,《学道意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书法作品展》在北大展出,共有80多幅书法作品。北大“普大喜奔”雷人书法作品引发众多网友热议,并被悄然摘下。这些作品的作者胡志平,其实就是郑利权在浙大读美术学研究生时的师兄。不过郑利权表示,这次选择创作的网络热词都经过了严格的挑选,“一是必须能够传递出时代的正能量;二是能够折射当代书坛的一些现象。其目的是探讨传统书法话语向当代书法话语‘转捩’的学术命题”。


  王冬龄为他题头


  刘江专门为他捧场


  作为浙江70后新生代的青年书法家,郑利权在去年的“2012兰亭书法社双年展”中已崭露头角。他的作品获得了许多浙江老一辈书法家以及专家学者的肯定。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评价他的书法“格调高,驻基传统”;已故草书名家马世晓评价他的作品“线条的感觉很好,不论形式上,还是内容都是意态的、生动的”。俞建华评价他的书法“根砥扎实,视野广阔,能出新意,颇具天赋”。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郑利权为个展出的作品集,是著名书法家王冬龄题的头,而88岁的刘江老先生还要专门为他的个展捧场。


  从2007年以来,郑利权一直在浙江美术馆从事学术策划工作,参与策划了很多个重要展览,并与许多大师有了神交。作为磐安人,郑利权对生于金华的黄宾虹先生相当钟爱。他在十多年前就开始研习黄宾虹的艺术,黄宾虹的“内美”观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之后因为策划浙江美术馆开馆展览“神州国光—黄宾虹艺术展”的因缘,他还近距离观摩黄宾虹作品500余件,对黄宾虹艺术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因为参与策划了吴冠中的回顾大展,郑利权还得以与吴冠中先生面对面交流,并接受了吴冠中的指导。“我还与马世晓先生特别投缘,今年11月1日,他的纪念作品展将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展出,而我的展览就在11月2日,与先生遥相呼应。”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或投稿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请浏览者自行判断取舍,若有观点错误或侵权等信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配合!转发请标注:美术网(meishu.com) ,多谢支持!本文网址:https://www.meishu.com/news/1/3/2019-09-17/44128.html

美术网相关文章 摄影评论最新 艺评网最新

陈了了
李小可
马海方
孙温
王元友
侯一民
徐悲鸿
廖静文
齐白石
吴冠中
历史上唐朝时的社会到底有多开放?
人民日报刊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应坦然面对
为了画“春宫图”,刘海粟敢跟孙传芳打擂台
这样浪漫的吻只需一次,人间爱情油画
画春宫图的高手,唐伯虎一生足够传奇!
一代帝王-宋太宗让画师现场画秘戏图
如何学术性地欣赏春宫画?
揭秘唐伯虎为什么画这么多“春宫图”?
你以为浮世绘里只有秘戏图?
因“春宫图”一炮而红,朱新建画的美女!